首页 > 行业资讯

动力电池市场换座次!比亚迪再超LG夺全球第二,还有70万台车等供应?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9-07 10:02:06
热度:

动力电池市场换座次!比亚迪再超LG夺全球第二,还有70万台车等供应?比亚迪(272.940, 0.00, 0.00%)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但仍面临产能压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

比亚迪(272.940, 0.00, 0.00%)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但仍面临产能压力。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正催生着更广阔的动力电池市场。

韩国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 9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增至39.7GWh,同比增长超80%。其中,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205.6%,达到6.4GWh的规模,仅次于位居首位、装机量13.3GWh的宁德时代(455.200, 0.00, 0.00%)。LG新能源则以4.4GWh的市场规模降至第三位。此前,LG新能源在与比亚迪的竞争中屡次占据优势。

图片来源:比亚迪微博

SNE Research 认为,在中国和美国等主要市场都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动力(16.630, 0.00, 0.00%)电池装机量增幅尤为突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更是主导了市场增长——除了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34.680, 0.00, 0.00%)、欣旺达(28.160, 0.00, 0.00%)、蜂巢能源四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7月装机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80%,跻身当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前十位企业。

需求激增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是动力电池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总装机量为240.8GWh,同比上升76.0%。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动力电池市场呈上升趋势。

在国内,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48.6万辆,同比增幅超117%。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在当月也增至26.7%。这意味着,在今年7月,国内每出售4辆乘用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型。

在此背景下,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供应链玩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持续攀升。以宁德时代为例,当下其动力电池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宝马、奥迪、特斯拉、理想等品牌车型。

对于比亚迪而言,搭载自家电池的车型销量稳步上升,是推动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暴涨的影响因素之一。

比亚迪7月产销快报显示,当月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首超16万辆。另据乘联会数据,其7月厂商零售销量一举超越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车企,成为当月国内零售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

不仅如此,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比亚迪在7月更是实现了对宁德时代的反超——比亚迪弗迪电池当月装车量大幅增加至6.01GWh,占比41.9%;宁德时代装车量为5.36GWh,占比37.37%。而就在6月,宁德时代还处于领先地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外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是推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动力电池规模增长的根本原因,而自家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则是比亚迪的独特优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仍在快速成长,可以有力支撑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知名汽车分析师张翔对时代财经表示。

竞逐不断

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但此番超越LG新能源并不意味着比亚迪就毫无挑战。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不敌比亚迪后,LG新能源市场占比也显著下滑,由去年同期的19%降为此次的11%。而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取得了205.6%的增幅,这使得其市场占比由9.7%提升至16.2%,达到宁德时代当月一半的规模。

其实早在今年4月、5月,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就2次超越LG新能源,但在6月又被后者反超。可以预见在第三季度,装机量排名或还将变化,但宁德时代、比亚迪与LG新能源的三强之争仍在持续。

今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了采用第三代CTP技术的麒麟电池。官方介绍称,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而LG新能源也在加快国际市场的布局。就在近日,外媒报道称其与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投资23亿美元的合资电池生产厂已经开始投产;并已于近日同本田达成协议,将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生产锂离子电池

不仅如此,有业内人士表示,LG新能源在电池技术路线、中国市场政策方面还面临更多机遇。

“LG新能源的动力电池产品主要是软包电池,其能量密度比较高,相对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产品在某些方面存在竞争优势。”张翔表示:“随着《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业界俗称“白名单”)的取消,LG新能源这类外国电池企业有望在国内快速发展。”

其实,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火热对比亚迪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比亚迪拥有完整的电池研发、生产体系,可以满足自身汽车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对其电池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近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当前比亚迪在手订单达70万,由于产能原因,比亚迪新车交付周期长达4-5个月。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未来比亚迪电池外销会更多,不过在2023年,其产能或主要还是以内部供应为主。

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电池装机量外供比例仅为5.56%。这意味着在自家新能源汽车之外,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就在8月中旬,有外媒报道称比亚迪将为特斯拉Model Y车型(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生产版本)供应刀片电池,被业界视作比亚迪扩大电池外供之举。但比亚迪方面对时代财经表示不予置评。

车企下场自研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也正成为车企的核心课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动力电池占据了纯电动汽车40%-60%的成本。而自2021年以来,国内外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车企普遍承压。

就在8月27日,上汽集团(15.420, 0.00, 0.00%)董事长陈虹公开表示,“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碳酸锂价格暴涨10倍,整车厂等价值链中下游企业都在为上游的矿主打工,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此背景下,争夺动力电池主导权已成为不少车企的共识,大众中国、广汽埃安、蔚来等众多车企已纷纷入股动力电池企业,来提高自身对动力电池价格的掌控能力。如此次跻身榜单前十国轩高科即有大众中国投资;欣旺达则吸引了广汽、东风集团等车企的投资。

但即便如此,为了拥有更多安全感,下场自研电池正逐渐成为车企另一选项。

在今年6月,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在一季度财报会议上首次披露了其在电池领域的规划和布局。据他介绍,蔚来汽车在上海已有超过400人的电池团队,深入参与电池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研发工作,全面建立与增强电池体系化研发和工业化能力。

按计划,蔚来汽车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投产新的电池包。据媒体报道,蔚来旗下定位稍低的子品牌将搭载这一自产电池。业界将此视为蔚来汽车控制电池成本之举。

无独有偶,8月25日,广汽集团(13.980, 0.00, 0.00%)也公开了两项重要议案,同意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由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商贸分别持股51%、40%、9%。

同时,广汽集团也通过了《关于巨湾技研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的议案》,同意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该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随着蔚来、广汽集团等车企的下场,动力电池领域或有望出现更多的“蜂巢能源”(长城汽车(31.840, 0.00, 0.00%)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而整个动力电池市场又将如何演变,仍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