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产业链涨价不休,央国企欲进军光伏制造!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9-01 11:01:39
热度:

产业链涨价不休,央国企欲进军光伏制造!双碳目标下,各电力央企大规模进军新能源电站投资领域,旺盛的需求给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近两年光伏供应链供需矛盾重重的趋势并未得到

双碳目标下,各电力央企大规模进军新能源电站投资领域,旺盛的需求给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近两年光伏供应链供需矛盾重重的趋势并未得到缓解,在连续两年被供应链“威胁”之后,国有企业正蠢蠢欲动进军光伏制造。

8月27日,三峡集团10GW电池组件项目在山西忻州开工,值得注意的是,开工仪式协办单位的主体除了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之外,还有行业新秀一道新能。在致辞中,忻州市相关政府负责人介绍,10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由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60亿元,总占地474亩,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

由此,三峡进军光伏制造的消息甚嚣尘上,事实上,三峡集团早已通过旗下三峡资本入股一道新能源。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北京睿汇海纳科技产业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北京睿汇海纳基金”),持股33.56992%,创始人刘勇持股22.3398%位居第二大股东。而北京睿汇海纳基金背后包括北京海淀区国资、三峡资本等多只国有资本。

根据公开消息,早在2021年,一道新能便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在获三峡资本下属基金三峡鑫泰独家投资后,一道新能又获招商局创投使用旗下创新基金战略入股、三峡鑫泰超额追加,两大央企资本的加持,也进一步增强了一道新能源的资金与运营实力。

对于基金来说,投资一道新能更多的是认可其在双碳目标下带来的发展与盈利空间,而对于正快速上马新能源投资的三峡集团来说,产业链的持续动荡无疑使入股一道新能源这一步棋更具价值。

有行业人士透露,此次三峡联合一道新能源在山西设厂,更多的考虑或许是以产业换资源层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峡与一道新能的联合,也为国有企业进军光伏制造提供了参考样本。尤其是在近两年光伏供应链风险之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内光伏电站投资的主要参与者,在设备采购上愈发被动,据光伏們了解,目前至少有三家央企正考虑扩大或者进军光伏制造,并且部分企业规划涉及整个制造产业链。某央企集团在年初集团战略决策时便明确要全产业链布局光伏制造业,还有一家央企也正在考虑是否扩大其产业链中的制造业规模。

近日,另一家入股制造企业的央企也浮出水面,公开消息称,8月28日上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宝山在合浦县委副书记、县长白银冰以及皇氏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严飞等热情陪同下,共同参加了北海皇氏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合浦县一期3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开工仪式。企查查数据显示,华能新能源已经成为北海皇氏央国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占比51%。

除了从公开信息可查询到的央企与民企合作的信息之外,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新技术层面参股投资光伏制造企业,甚至部分央企也通过代工合作的方式来保障组件供应。还有央企成立了相关的技术研究院,对产业链上的新技术与新模式持续进行研发与储备。

一家计划在“十四五”扩大光伏电站投资规模的央企人士告诉光伏們,鉴于双碳目标以及央企的责任担当,集团不得不做出增加光伏电站投资规模的战略决定。但近两年光伏产业链的持续波动让集团高层心生芥蒂,“领导认为光伏产业波动过大,本来作为甲方的投资企业在议价与供货承诺方面没有任何话语权,光伏行业的涨价与违约像家常便饭一样,导致高层其实更偏向于风电”。

事实上,上述看法在作为主力投资商的国央企中并不少见。正如行业所言,双碳目标下,国央企将新能源发展作为政治任务大规模发展,但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持续上涨却让投资企业颇为不满,是否布局上游制造、自产自销也是部分投资企业战略层面的关键。身处光伏制造业本身的人士大部分抱着“供需是由市场决定的,涨价无关对错,都是市场行为”这一态度,但对于投资企业来说,“产业链一直涨价是在倒逼投资商自己上制造业”。

“央企进军光伏制造,在技术研发量产与营销方面相对都弱于民营企业,这也是央企做战略决策时最为担心的一点”,一位投资商的相关人士告诉光伏們,另一点的担心来自于国资委此前提出的要求央企聚焦主业,毕竟制造业不是电力央企的主应业务。鉴于此,部分央企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例如与民企成立合资工作,由央企控股、提供资金,民营企业负责技术研发与运营也是合资公司经常采用的方式。

有行业人士建议道,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参股不控股的方式,既能保障自身采购需求,也能保持企业的经营活力,“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快速,不建议国有企业大规模介入制造业,但适当的参与是有一定价值的。对于央企的参与,也并不是试图从制造业上跻身一线,大部分更是机遇满足自产自销需求或者进行系统化的技术研究等层面”。

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双碳目标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但是这波产业链的风险,正一步步将“客户”拉下马入局制造业,光伏内卷局面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