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电规总院杜忠明:重点解决调峰问题 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6-15 10:03:24
热度:

电规总院杜忠明:重点解决调峰问题 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发布。针对“十四五”时期如何多措并举推进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发布。针对“十四五”时期如何多措并举推进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消纳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问题,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杜忠明表示,需要持续关注新能源消纳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

中能传媒:《规划》中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杜忠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是在“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

“十三五”重点解决了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十三五”新能源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装机增速非常快,风电加光伏发电装机增速超过了25%。但是目前新能源还没有成为主体能源,主要从3个方面来看:一是装机占比,现在新能源装机近7亿千瓦,占比约30%左右;二是电量占比,新能源电量的占比刚刚超过11%;三是可靠电力支撑能力,目前新能源相比常规电源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十三五”也很好地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新能源在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规模式发展的跨越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匹配的状况,如并网送出受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网调度运行压力比较大等。“十三五”后几年,行业在技术、体制、规划、政策层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后,较好地解决了风、光、水电的消纳问题,全国可再生能源整体达到了较高的利用水平。

“十三五”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当前新能源消纳的较高水平并不牢固,未来随着新能源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局部地区仍然面临利用水平下降的风险,“十四五”期间需要持续关注新能源消纳问题。

中能传媒:《规划》对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和目标?

杜忠明:《规划》从两方面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一是发展规模方面,《规划》提出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这个规模与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整体发展目标是相匹配的。

二是发展质量方面,《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这也代表着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认识的转变。进入“十四五”,新能源已成为电源增量的主体,将综合考虑本体建设成本和系统消纳成本,在全社会综合成本最优的目标下,制定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率的范围。

中能传媒:针对“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主要需从哪些方面着力?

杜忠明: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布局上进行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从新能源发展的量来看,普遍预测,“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量在1亿千瓦以上。风电方面,“十四五”陆上风电将重点围绕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在积极创造外送条件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尽可能地提升当地的消纳能力。同时,“十四五”海上风电的开发利用也是一个重点。海上风电的本体规划建设应与沿海地区的系统消纳空间、送出通道走廊等统筹考虑,尽可能高效地来消纳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方面,消纳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西部地区大型的光电基地,应加快提升并网送出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中东部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问题。

二是调峰能力的建设。可再生能源消纳体现在并网、调度、运行、电能质量等多个方面,目前最关键的是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期较长,“十四五”新增投产装机只有3000万千瓦左右,不能完全满足“十四五”年均新增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调峰需求。所以在抽水蓄能电站应建尽建、应投尽投的基础上,还要同步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新型储能、负荷侧调节等其他调峰手段。

三是输电通道的建设。存量方面,现在已建成的部分输电通道利用率还没有完全达到设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利用率和新能源电量占比,我们希望“十四五”能够把存量通道中新能源电量的平均占比提升到30%以上。增量方面,重点要推动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增输电通道建设,“十四五”新增通道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要达到50%以上,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风光储”“风光水储”等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输电技术创新应用。

中能传媒:解决调峰能力不足问题,目前有哪些好的措施值得推广?

杜忠明:除了抽水蓄能承担的调峰负荷外,还有一部分调峰问题需要其他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要发挥煤电的调节作用。“十三五”提出的火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目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十四五”这个短板必须得补上,就是在合理控制煤电总量的前提下,增加煤电调峰能力。

另一个就是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电站。“十四五”将从两个方面再探索。一是新能源电站和储能怎样进行合理优化匹配,形成一种绿色友好型的电站。“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要与新能源发电特性进行智能化结合,通过智慧调控实现新能源并网特性改善。二是新型储能在电网侧也有很好的应用。需要规模化的储能电站来支撑它适应新能源接入过程中的一些运行特性改变。

中能传媒:“十四五”期间,新型电力系统应如何构建来为“双碳”目标服务?

杜忠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安全、绿色、经济的协调优化,以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为重要抓手,对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革新。

当前,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约30%,发电量占比刚超过11%。未来更大规模更高比例新能源、海量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并网接入后,电力系统将面临安全、绿色、经济等全方位挑战。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发输配用各环节全面升级、源网荷侧以及储能设施深度融合,从理论分析、控制方法、调节手段、市场机制等方面全面革新。为此,需要同步加快科技装备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

一方面,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集中攻关,在系统运行机理、智慧调度、新型储能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上实现突破,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快破除各类市场机制障碍,以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价格机制、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建设和机制创新的支撑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