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可再生能源机遇瓶颈博弈中将大有作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5-06-06 15:09:13
热度:

中国可再生能源机遇瓶颈博弈中将大有作为近日,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纽约办事处主管高田实近日说,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一直起带头作用,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建立能源利

近日,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纽约办事处主管高田实近日说,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一直起带头作用,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建立能源利用率体系。

高田实是联合国秘书长执行办公室在能源战略规划方面的高级政策顾问。他表示,为实现每个人都享有清洁能源的目标,全球各行业需要建立合作网络,共同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目标努力。目前在某些能源目标领域,国际社会的进步十分缓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商界、民间团体等运作分散。

他认为,中国拥有大量的技术,也有着成功的商业模式,过去10年,中国科技发展颇有成效。"我相信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能源的投资力度,如新能源汽车等,将保证清洁能源科技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他说,"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带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高田实说,在全球致力于解决如气候变化等长期挑战的时候,中国继续投资清洁能源的科研及普及尤为重要。他期待中国能促进能源领域的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帮助非洲、亚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解决能源问题,在实现全球能源目标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然,接着了解到,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障碍逐渐显现,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化的瓶颈。这些问题和障碍可以归纳为八方面,主要有:高成本仍是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制造和配套能力有待提升,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性尚未达成普遍共识,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海外市场面临异常严重的形势等瓶颈。

高成本

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外部环境成本的情况下,除太阳能热水器外,我国绝大多数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液体燃料产品的成本均高于常规能源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尚不具备自主商业化发展能力,限制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障碍,如多数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导致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电网对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缺乏动力,导致近些年大量风电场"弃风",石油企业对生物液体燃料纳入成品油流通体系缺乏热情,制约了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者经常以各种借口阻挠住户使用太阳能户用热水器,阻碍了国内热水器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市场容量的狭小反过来影响了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又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总之,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狭小相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悖论",即"鸡和蛋问题"。

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包括能源、科技、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海洋、气象等,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金分散,缺少协调性,冲突不断,无法形成合力,一定程度是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存在"有机构无管理"问题。由于政出多门,各级管理部门协调性差和管理混乱,存在庙多和尚乱念经、念乱经,有时甚至不念经的现象。由于管理松散,企业间、政企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造成企业各自为战,甚至出现"圈风"、"圈水"、"圈秸秆"等恶性竞争的现象,具体表现是:盲目增大投资规模、匆忙上马大项目,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增长相适应。例如,在风电领域,各方面似乎更注重装机规模,没有用上网电量考核风电场的绩效,使电网成为制约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光伏产业特别是多晶硅生产方面,产业规模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此外,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技术标准的缺失和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上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能统筹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系统有力的支持政策,扭转资源开发无序的状况。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以风电和太阳能相关产品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靠短期超常规快速发展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已经将海外市场的拓展作为重点。但是,单纯依靠低成本而迅速扩张的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却遇到了技术上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欧美企业的激烈对抗,中国企业也在这场围绕核心技术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尽管我国在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无论技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投入水平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自身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性、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研究支撑平台,缺乏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和长远的发展思路,没有连续、滚动的研发投入计划,用于研发的资金支持也明显不足,导致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核心技术均来源于国外,技术上的受制于人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战略性尚未达成普遍共识

当前整个社会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没有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来看待,多关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或是部门利益,认识片面、观念陈旧。如2009年,内蒙东部风电并网出现了限电的情况,实际上并不是电网接纳不了,而是接纳了风电就要限制火电或向其它相邻省份输电。如果把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待,从长远出发,从全局考虑,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可再生能源在机遇与瓶颈博弈中将大有作为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推动下,联合国也提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2011年启动的,旨在2030年实现三大目标,即全球普及现代能源服务、能源利用效率翻番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翻番。当下,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国是全球使用光伏电池和生产风力发电设备最多的国家。风电已成为继火电和水电之后,第三个主要电力来源,而风力发电的成本也更接近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据预测,今年,我国还将成为全球太阳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达到40GW。

无疑,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国际基于,而对于针对其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国财政部门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多种能源均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措施,并且在近期发布了《可再生能源转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发挥财政资金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引导作用。专家表示,201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已占到全部能源的11%,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达到15%,到2030年将达到20%以上。而按照测算,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超过50%,达到60%左右;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将占到全部发电量的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