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甘肃甘南州:水源涵养区如何实现全域无垃圾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5-30 14:01:41
热度:

甘肃甘南州:水源涵养区如何实现全域无垃圾“草原湖泊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室内室外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

“草原湖泊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室内室外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这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初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时对“干净整洁”的要求,也是如今显现的成效。
甘南是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2015年,甘南州因地制宜,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向“脏乱差”宣战,在全域范围内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
经过多年的治理,甘南不仅成功创建了示范甘肃全省、领先全国的“全域无垃圾”示范州,还铺就了一条引导牧民群众奔小康的生态绿色发展路。
打响治理攻坚战
行走在甘南草原,蓝天白云下,藏族特色浓郁的村寨、干净的街巷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草原上矗立着“您已进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大型广告牌。
“公路沿线的垃圾有环卫工清扫,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玛曲县境内433公里黄河沿线的垃圾。”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的卓玛加布说,他正在筹划前往黄河沿线捡拾垃圾。
自2003年起,卓玛加布自发开始清理草原上的垃圾。2012年,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加入了义务治理草原沙化的队伍,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玛曲草原生态环保卫士。
“去年,我们在黄河沿线连续捡拾了43天垃圾,塑料袋、易拉罐等垃圾都是河水冲下来的。”卓玛加布说,“我们捡拾垃圾是自发行动,每次都有几十人。”
甘南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昔日的甘南草原,因为农牧村延续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人畜混居等问题导致村庄、庭院等环境差。
2015年上半年,甘南州在全州范围内开展规模浩大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确定让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标。
随后,甘南州、县、乡以创建卫生城市为标准,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城乡环境卫生、旅游景区环境、河道水域环境、生态环境污染、城市管理环境5个方面着手,坚持“先地面后立面,以地面带动立面,以立面提升地面;先城市后乡村,以城市带动乡村,以乡村助推城市”的工作思路,打响了一场治“脏”、治“污”、治“乱”的攻坚战和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
随着整治行动的不断推进,当地群众由一开始的“要我整治”,转变形成为“我要整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为了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甘南州先后制定出台政策法规,健全完善一整套常管长治的闭环运行体系,推动“环境革命”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坚持把“环境革命”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约束规范,促进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运行,做到了垃圾不落地、清运不过夜。
如今,甘南“全域无垃圾”已初见成效,擦亮了生态底色、催生了高质量发展业态。
向乡镇村延伸
清运收集镇区及附近4个村庄的生活垃圾,是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垃圾清运司机李富贵每天的工作。
“我们有两大两小4辆垃圾车负责清运镇区周边垃圾,偏远乡村有专门运送的垃圾车。”李富贵说。
在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生活垃圾热解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将从乡镇运送来的生活垃圾装入低温热解处理器进行无害化处理。
“每天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是8吨左右。”冶力关镇副镇长宋涛说,垃圾热处理中心有2台低温热解处理器,每台机器日处理量是6吨,冶力关镇辖区9个乡村一个社区的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此,进行闷烧裂解减量无害化处理。
在碌曲县,乡镇、街道随处可见藏汉双语四分类标识的垃圾收运车、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亭。
“电池、打印机墨盒都是有害垃圾。”甘南州碌曲县二期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清运管理员学科每天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垃圾分类和车辆清运。
“我们垃圾四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三个环节已基本打通,为垃圾减量、资源利用等‘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碌曲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周龙说,县城周边镇的垃圾,经环卫工粗分类后运送至县城进行细分类,再进行处理。碌曲县二期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建成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填埋场配置的垃圾分拣室和垃圾打包机正在进行建设安装,所配备的渗滤液处理设备,经处理后达到饮用水级别。
临潭县冶力关镇和碌曲县的垃圾分类处理,是甘南州化解垃圾处理难题的一个缩影。
全域无垃圾,垃圾分类处理是难题也是关键。甘南州坚持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紧盯乡村无害化处理设施滞后短板,不断将整治触角由城市向乡村延伸,由河道向河岸延伸,由房前屋后向农牧村家庭延伸,由公路沿线向草原腹地延伸,由清理垃圾向垃圾分类、恢复植被延伸。在空间上实现全覆盖,不留盲点,起底式对各种存量顽疾进行彻底清除。
如今,全州已建成城镇无害化处理设施50座,其中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31座,垃圾高温焚烧处理站19座,日处理量845吨多。全州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92%。
抵御白色污染
在玛曲草原的商铺和摊点看不到塑料袋,这里实施“禁塑”已经20年。
“塑料袋会污染环境,牛羊误食死亡事件也时有发生。”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工商户刘春武感慨,“只有认识到塑料袋对草原的危害,才能从行动上禁用。”
刘春武自1998年就在玛曲县城经营百货商超,他是玛曲县“禁塑”的见证者。而最初他也是违反“禁塑”倡议的反面教材。
2002年,玛曲县已经试行禁止使用和销售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严控“白色污染”。当时,用惯塑料袋的刘春武却不以为然,在工商部门检查时成了反面典型。在了解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后,刘春武意识到自己错了。
刘春武说,“禁塑”后自己开始用报纸包装,现在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只要对环境保护有益,他都支持。
2015年起,甘南州政府决定在全州范围内实行“禁塑”。去年,甘南州在“禁塑”的基础上,提升标准、扩大范围,推动塑料源头消纳减量,推广应用塑料替代产品,加强回收利用处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宾馆、酒店、民宿、超市、景区等场所限制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同时,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应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2%。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建立完善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大幅提升替代产品推广应用水平。基本实现废旧农膜全回收。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全州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坚决遏制。”甘南州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