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
国家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张平
北京大学价值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随着大规模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
国家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张平
北京大学价值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随着大规模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文明生活的废弃物与环境矛盾日益加剧。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促进克霾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发展清洁能源缓解化石能源短缺、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更是实施清洁能源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生物质供热产业、生物质发电产业、沼气产业都已涌现出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企业,有些企业年销售额已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但是,与美国、欧洲等生物质能源发展迅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商业模式创新、原料拓展、关键技术突破、用户市场培养、融资渠道开拓、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扶持和标准规范建立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成长烦恼: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的障碍
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五大障碍:
(一)产业链不完整,资金来源不足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链不完整,产品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质量认证标准、质量监督体系和信息服务业没能及时跟进,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生物质能产业覆盖面积较大,投资者经常受产业链是否完善的困扰,融资障碍造成了资金来源不足,限制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原料收购困难,成本难以控制
由于农林业废弃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和保管都比较困难,最终使用这些生物质资源的费用却相对较高,且达到一定规模或半径后,这种费用还呈边际递增,从而产生了所谓的生物质收集半径和有效规模问题。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供应的季节性、收集的高成本、运输半径等问题往往导致成型设备闲置,自然损耗严重。特别是在较大规模的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时,秸秆的收集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发达国家,大田块的农庄自动化生产为秸秆的收集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给秸秆的收购带来一定困难。
(三)设备质量隐患,协调能力较差
一是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机组可靠性能较差,易损件使用寿命短,维修和更换不便,导致设备不能连续生产,故障率较高,维修频繁,只能断续小量生产,影响了产量和效益。
二是成型设备能耗过高。以生产颗粒状燃料为例,该工艺流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首先是颗粒压制成型过程中,压强达到50~100MPa,原料在高压下发生变形、升温,温度可达100~120℃,电动机的驱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次是原料的含水率要求在12%左右,为了达到这个含水率,很多原料要烘干以后才能用于制粒;再者是压制出来的热颗粒需要冷却,然后才能进行包装。这些工艺流程均需消耗大量能量。
三是设备系统配合协调能力差,运行不稳定。目前的国内生物质成型机多为低产率的单机生产,没有形成配套的生产线,烘干、粉碎等配套设备。成型设备适应能力差,不同的成型设备对适用原料类型、粒度和含水率要求各不相同。
四是燃烧设备种类少。特别是小型的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专用锅炉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标准体系缺乏,运行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生物质能源的标准体系,产品和设备的设计适应性、质量和使用寿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对该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在北京建设的秸秆集中气化工程有40处以上,目前正常使用的不足5%,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不善,用气收费制度实行困难,集中气化系统缺乏运行资金。
(五)认识没有到位,市场开拓困难
目前,消费者对生物质能源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许多用能单位就不知道有生物质能源,更谈不上使用。发展生物柴油,是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的重大举措,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生产和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但是,石油销售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拒绝接收生物液体燃料,致使90%左右的生物柴油企业停产或倒闭。
有益探索:成功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为克服以上障碍,许多企业进行了有益探索,这里介绍五种商业模式供大家借鉴。
(一)广州迪森生物质能源供热模式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森股份”)的主打产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它是采用秸秆、木屑、甘蔗渣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在常温下经过粉碎、烘干、混合、挤压等工艺流程,制成颗粒状、棒状、块状等清洁燃料。这种燃料在迪森股份专门研制开发的生物质锅炉中能够直接燃烧,可以有效替代煤、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该公司已成功上市,首发当日就上演了开门红,涨幅达32.62%。
通过对秸秆等进行深加工,迪森股份按工艺类别制造出BMF(固体成型燃料)、BGF(可燃气)和BOF(生态油),分别实现对传统能源煤、天然气和燃料油的替代。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成功运行,迪森股份目前已探索出使用前端固化、汽化、液化燃料,运用BOT运营模式,向后端签订市场保底合同量和燃料价格,进行生物质热能供应的盈利模式。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迪森股份还独创了一种“能源+设备+服务”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迪森股份不仅向客户销售热力或燃料,还提供热能运营管理的全套服务,而且客户所需的热能运行装置也由公司投资购置。
这种垫资型商业模式对客户来说,不用承担投资风险,且运营成本更低,有动力与公司长期合作。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公司迅速拓展市场。
如果按照我国180万蒸吨/小时的工业锅炉保有量来计算,每年耗煤约4亿吨,工业窑炉每年消耗煤约3亿吨。若以30%替代市场测算,全国工业锅炉和窑炉每年可使用生物质燃料2亿多吨。
根据使用不同原料生产蒸汽的价格测算: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每吨蒸汽成本约256元,而重油和天然气成本分别在375元和384元。
不过,生物质燃料要想规模化发展,稳定、充足的原料供应是必要前提。随着全国生物质燃料市场规模的扩大,“供应链危机”也在考验着各大燃料生产厂家。尽管迪森股份在原材料富集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但由于生物质资源季节性强、分布较为分散,大规模集中利用难度高。
(二)武汉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模式
武汉凯迪集团的下属上市公司——凯迪电力的主营业务是生物质发电,其业绩的大幅增长说明其商业模式在逐步优化,从上游原料收储体系、电厂生产环节,到电力商品的并网,运转效能均在不断提升。另一个方面,外部政策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生物质能的发展。除国家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以外,湖北省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发展。
2012年,凯迪电力自建了原料收储体系,深入到了田间地头。在凯迪电力所属生物质电厂周围一百公里范围之内,农民可以通过向凯迪出售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获得收益。凯迪电力通过建设村级收购点与加工点,吸纳了大量就业。凯迪电力在对收购来的农林废弃物进行加工后,在电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支持经济发展的电力商品。这一产业链模式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问题,也让企业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正因为形成了高效可行的产业链模式,凯迪电力近年来业绩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据凯迪电力发布的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284872.51万元,同比增长28.9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528.79万元,同比增长216.76%。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要创新一种善于同农民打交道的原料收购阳光工程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由于前期涉足生物质能源的企业在这一点上认识不到位,对困难估计不足,结果导致许多发电企业在原料收购上掉进中间商唯利是图不讲诚信的陷阱,不仅收不到足够量的原料,更收不到高质量的原料。
一方面,原料收购的中间商越过道德底线公开加水、加沙、加泥巴、石块,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中间商克扣农民利益,甚至给农民打白条,卷走农民原料款,欺骗农民,这样大大挫伤了农民送原料的积极性,最终出现了电厂发电没有原料而农民继续在田地里放火焚烧秸秆的荒唐局面。
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碰到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困难时,社会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普遍心态,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缺少给予正能量的支持与呵护,对开拓创新者的失败缺少宽容,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进展缓慢。但是凯迪电力直面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逃避,而是下定决心创新管理突破困难。他们坚持认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原料收购管控模式是个挑战性问题,不是障碍性问题,只要提高认识,提高到一场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难题一定能破解。
凯迪电力通过村委会的干部去宣传发动农民,严禁焚烧农林业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通过整治,取得显著效果,原料品质明显提高,人为造假的加水、加沙、加泥巴、石块的现象基本根治,原料的价格普遍下降,比整治前的同质原料价下降约100元/吨。现在粉碎的原料到厂收购均价稳定在每吨280元以下(按原料热值2300大卡计算),生物质发电厂已开始盈利,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并且有了保障,农民季节性的送料积极性大幅提升。
京山凯迪生物质发电厂一年内可以收购24万吨燃料,平均成本价在每吨260元以上,可满足现有两台机组正常发电。据测算,每发1度电,就要消耗1.4公斤燃料,成本在0.4元左右,加上管理成本0.22元,一度电的运行成本为0.62元,目前上网电价是0.75元,税前利润可达2000多万元,其中还考虑了机组的折旧等因素。可以说,企业已开始初现盈利势头。
凯迪公司已有13家生物质电厂投入运营,湖北监利、江苏宿迁等地项目也先后步入盈利阶段,另有20家正在兴建中。凯迪已与全国266个县市签订了建设生物质热电厂合作协议。
经多年探索,凯迪成功开创了一整套公司、政府、农民及生态环境多赢的商业运营模式。以一家装机25千瓦的生物质电厂计算,投资需要两亿元,一年需要生物质20万吨,投入运行后可带动就业超过1000人,农民每提供1吨就可赚250元。林业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秸秆、枝丫材等超过3亿吨可供利用,这意味着我国至少可以建设1500个同等规模的生物质发电厂。
按此分析,全国总投入3000亿元,就可以开发总装机为3750万千瓦的生物质电力,建成后带动就业180万人,农民增收可达750亿元。这些电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亿吨,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4亿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万吨。可见,全面规划和启动生物质发电项目能使多方获利。
(三)北京德青源与山东民和生物质燃气模式
北京德青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生态农业企业,注册资本金4.2386亿人民币。德青源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全球领先的循环经济标准,引领农业产业化,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生态食品和清洁能源。
北京德青源生物质燃气科技示范工程已形成完整的技术路线和模式:以蛋鸡养殖基地产生的排泄物和周边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料混合发酵,生产沼气;经提纯压缩,由压缩天然气槽车配送到周边乡村供气站;经村内管线输送到各家各户。
经过4年实践,北京德青源设计出通过秸秆、鸡粪、沼液、餐厨垃圾等混合发酵产生沼气,经纯化压缩后制成高纯度燃气,再输送至农户的新农村能源解决方案。
目前,该方案的第一个示范工程已在延庆投入使用。工程每天消耗45吨秸秆等混合原料,每年产生沼气400万立方米,同时引入第三方收费,可为延庆张山营镇、康庄镇39个村,1万多户村民提供和城市同样品质的生物质燃气。“示范工程总投资1.43亿元,年卖气总收入470.9万元,销售沼渣肥料收入219万元,年盈利可达274.7万元。预计到2020年年底前,更多项目将让延庆农村30万人用上清洁燃气。
在我国,现代农业、废弃物利用、生物质燃气和绿色发展“四位一体”的可盈利循环经济模式正逐步形成。
亚洲最大的肉种鸡生产企业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建立起“生态健康养殖—安全绿色食品—资源高效利用—有机果蔬种植”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2007年山东民和公司启动特大型鸡粪沼气3MW热电联产并网工程,2009年2月并网发电,日均产沼气3万立方米,日均发电6万度,每年向国家电网供电2190万度。
工程采用“原料分散收集—集中厌氧处理—沼气发电—沼肥分散消纳”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将23个分散养鸡场的鸡粪收集处理,厌氧发酵生产沼气。通过高效的热电联产发电机组,转化为清洁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发电余热高温烟气则导入锅炉转化为蒸汽,发电余热缸套水可回收成热水储存利用。而发酵后的沼液可用于周边葡萄、苹果、樱桃、蔬菜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培育民和有机果蔬品牌。
该工程可实现年收益953万元,使粪污沼气工程不只制造了能源,更制造高端有机叶面肥。
山东民和高效制备沼气的厌氧发酵系统,包括沼气提纯、压缩、灌装等配套装置,可日产沼气7万立方米,年提供生物质燃气1533万立方米。
生物质燃气产业的理想图景是,将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经过模块化、标准化和成套化的装备净化提纯,使之变成管道燃气、车用燃气或液化天燃气。
沼气发电工程,首先在于实行市场化、工厂化、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优势和潜能;其次是建立专业化的销售、服务体系与队伍,进行生物质燃气市场与销售,以及沼液的销售与服务。
(四)广西安宁车用生物燃气模式
车用生物燃气模式,是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沼气,经过净化提纯压缩后,提供交通燃料。在南宁,每天有500辆改装后的出租车使用3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气。这些燃气来自广西武鸣县安宁淀粉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该公司在国内率先将木薯高浓度有机废水沼气纯化为车用生物天然气,实现了“资源—环境—能源”的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模式。
目前加气站售价是每立方米生物质燃气4.95元,每辆车每公里平均可节约0.2元,以此计算,改用生物质燃气,每辆出租车每天能省下80—100元。
广西武鸣县安宁淀粉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质能源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年产木薯淀粉2万吨、木薯变性淀粉2万吨、酒精3万吨。2010年3月,公司开始实施生物天然气生产项目,先后攻克了多元原料混合发酵、沼气脱硫、脱碳、压缩、罐装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一种新的车用生物燃料和民用燃料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以工业有机垃圾和有机废水、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林业加工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有机废水等混合原料进行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经纯化压缩后制成高纯度燃料,再用高压槽车送至加气站,作为车用、民用清洁能源使用。
2010年9月,该公司与新奥能源签订供气合作协议,新奥能源在南宁市设两个生物燃气加气站。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3月投产,每天以11000吨木薯淀粉、酒精高浓度有机废液为原料生产沼气3万立方米。公司计划到2015年年底前,建成日产10万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可让武鸣县3000户居民用上管道生物天然气,50%的出租车和30%的公交车用上压缩生物天然气。
(五)河南巨烽产业链整合模式
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注册成立。注册商标绿探LVTAN,是国家定点B级锅炉制造企业。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
河南巨烽2010年投资3亿元建设了年产16万台生物质能源设备的大型生物质能源研发生产基地。旗下有生物质农牧机械设备厂、生物质数控锅炉厂、(生物质能、地热能)空调设备厂、高效节能散热器厂、濮阳市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及在各县区建设的生物质燃料加工基地。2012年9月,研制的“生物质节能设备示范应用”系统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到《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中。2013年1月,河南省发改委和农业厅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其中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设备方面写到,支持河南巨烽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开展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研究,尽快研制出成熟设备并推广应用。2013年4月,收购濮阳市锅炉厂,成为濮阳市唯一一家生产常压锅炉及蒸汽锅炉的公司。2013年6月,公司在濮阳市华龙区20所中小校推广使用的“生物质供暖系统示范应用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列入首批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实施项目中,项目完成后,可解决约1万名师生冬季的在校取暖问题。目前公司旗下生物质农牧机械设备厂、生物质数控锅炉厂、空调设备厂、高效节能散热器厂已全部建成投产。生物质农牧机械设备厂年生产加工生物质秸秆压块机1000台,生物质数控锅炉厂处生产加工生物质数控锅炉及炉具6万台,空调设备厂年生产加工卧式、横式风机盘管10万台,高效节能散热器厂年生产加工钢(铜)铝复合型散热器100万柱。按照河南巨烽公司目前生产的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设备数量,公司每年可消耗各类农作物秸秆60万吨,折合30万吨标准煤,为农民增收近5000万元,使20万户农民受益,减少约80万吨二氧化碳及255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
下一步,河南巨烽将投资3亿元建设国内先进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工业化生产流水线。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各类农作物秸秆100万吨。通过在华龙区推广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将生物质供暖系统设备在全国推广使用。
成功之道:创新合纵连横的全产业链联盟模式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探索出成功的发展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尚未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许多企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经验教训的研究,我们倡导合纵连横的全产业链联盟模式。建立这一模式,必须准确把握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凝练和推广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技术集成和工艺流程,制定标准并探索建立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生物质能源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商业模式,必须把握以下五个环节:
(一)因势利导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前提
从能源储备来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每年各类农作物可产生秸秆7亿多吨,其中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约有4亿吨;全国林木总生物量约190亿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约为3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从战略定位来看,雾霾的一个重要成因即是露天焚烧秸秆。发展生物质能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该行业也因此站在了可再生能源与环保业的交叉口,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源源不断的资金与人才投入。
从社会价值来看,生物质能原料以剩余物和废弃物为主,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符合我国“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可以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一方面可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逐步改变农村长期低效的用能方式,并且有效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延伸传统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对加快农工一体化进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发展阶段来看,生物质能产业将从以成型燃料供热、发电和一代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一次浪潮,向以BTL(生物质制油)、二代乙醇和BNG(生物质天然气)等先进生物燃料大规模开发的二次浪潮发展,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技术革命。
从发展规划来看,按照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计划将达到13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对比此目标,目前生物质发电行业建设进度仍总体落后,在未来两年将再迎发展高峰。
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务院、发改委、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生物质能源行业的发展,行业优质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和多年的潜心经营逐步突破了技术和运营两大瓶颈,实现了生物质发电的稳定盈利。生物质能行业也孕育出环保能源领域的“新蓝海”,行业规模应用的时间点或已来临。
我们相信,当商机来临时,触动的往往不是个别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神经。
(二)控制成本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基础
太阳能、风能、水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原料成本问题。而我国生物质能源企业,基本都难以解决其成本控制问题。
原料管理环节中收购难、存储难是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行业过快产业化的过程中,对规模的追求使得企业忽略了燃料收集体系的规范化构建,燃料采购价格和质量参差不齐。燃料端的混乱一方面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原料供应提供机组运行的效率。在这一背景下,能有效打通产业链条、构建稳定燃料收集体系的优质企业就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
前面讲到的武汉凯迪,其从2012年开始大力整顿燃料收购体系,建构了“村级点+大客户”的燃料收集模式,在源头端控制燃料品质,通过合同约束稳定供应量,扩大燃料收集范围,有效稳定了原料收购价格和品质。该公司目前仍在继续原料管理模式的优化探索,拟投资建设主营生物质原料的收集、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的燃料子公司,燃料子公司的建立将实现公司的产业链延伸,强化公司对燃料供应的管理力度,从而为生物质发电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我国目前对发电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火电企业和风电企业,生物质发电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其研究较少。而生物质发电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在成本构成、设备运行方面具有明显差别。国内对生物质发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设备技术或物流运输等方面,对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对于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的研究更少,在价值链实务应用方面,尤其是发电企业价值链成本控制方面还有所欠缺。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小,燃料需求大,运行成本高,单位造价高,其成本模式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差别较大。我们要研究国外生物质发电的主要经营环境,根据我国生物质发电的主要产业环境和成本特点,对生物质发电企业运用价值链成本控制进行分析,找出其在价值活动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要通过对现有的生物质发电厂成本控制的现状、问题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成本控制的问题;运用现代成本控制理论,从成本控制的主体、客体和途径三方面来分析发掘生物质发电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国外生物质发电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生物质发电厂的成本控制问题和原因,探索我国生物质发电厂成本控制的经验。
由于生物质原料在千家万户农民手上,要把这些原料收集起来,必须依靠产业政策支持和商业模式创新,与农民兄弟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否则,原料价格控制不住,量也控制不住。
对于资源丰富地区,生物质发电产业应当采用“企业-收购组织-农业合作社”模式,大力推进大规模生物质发电厂的建立,在政府的导向下,重组、兼并原有中小型发电厂,集中资金发展数个大规模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对于资源一般地区,生物质发电产业采用“企业-第三方物流-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重点发展分散型,中小型生物质发电厂,并加强第三方物流合作,降低运输成本;对于资源贫瘠地区,采用“技术中心-农户”的组织模式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三)政策扶持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条件
由于我国生物质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获益能力还比较差,尚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必须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扶持。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从全局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大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科研、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的财政资助和政策导向,加速产品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系统开发的进程。具体应当做到以下五点:
首先,国家应综合运用科技、税收和财政等手段,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单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激励功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生物质能源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创新及产业发展壮大。
其次,国家应制定产品财税补贴政策。针对生物质能源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执行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生物质能源产品补贴政策,并根据市场变化注重补贴力度的时效性。
第三,国家应建立原料补贴体系和原料供应保障体系,并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完善产品标准体系;放开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实施产品优先采购措施,明确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争取多方参与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开拓民间、社会、外资等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向生物质能源产业投资和促进生物质能源项目的融资与产业化;探索创业投资、风险基金以及银行贷款的投融资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为支撑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资新体系。
第五,强化行业指导,开展市场研究。国家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国生物质能源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障碍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编制生物质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相关科研单位、专家和生产企业相互协同,推进生物质利用技术的商品化,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管理,规范市场活动,为生物质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研究,关注不同重点区域农村、城市和工业的市场需求。
(四)科技创新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关键
针对制约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我们应当强化研究部门和生产企业间的协作和配合,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建立产、学、研一条龙开发模式,对高产率、规模化成套设备进行研究、示范和推广。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地区界限,实行横向联合。
1、从生物质发电行业看加强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推广使用,有赖于成型设备及专用炉具生产的规模化。要通过试点工程,逐步完善现有技术,实现设备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形成完善的设备生产、原料收集、产品配送体系,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并考验生物质能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有效降低生物质固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新型生物质固化燃料的广泛使用提供必要条件。从技术面来说,目前,一代技术发电效率仍相对较低,生物质发电厂较难维持稳定盈利。而通过技术革新,部分领先企业已率先进入二代水平。从凯迪电力对外披露的数据看,其自行研发的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度电燃料需求由一代的1.7公斤下降至1.32公斤,效率提升28.8%,目前正在开发三代生物质锅炉度电燃料需求有望进一步下降至1-1.1公斤,较二代再提升30%左右。
2、从生物质燃气行业看加强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出的“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有机种植”的鸡粪热电气肥联供绿色发展模式,是生物质燃气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当前,生物质燃气技术和产业已初步进入商业化阶段,是生物质能源领域发展最好、最成熟的方向。我们应当组织国内从事生物质燃气领域研发的技术专家、企业家、政策规划专家,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为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商业模式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等提供指导和技术保障。同时,应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著名的生物质燃气科研机构开展工程、项目合作与人才合作交流,开发适合中国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生产特点的新技术,开发适合的工业技术,鼓励产、学、研结合,抢占技术制高点。
3、从发展循环经济看加强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国外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德国沼气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比较好,近98%的沼气工程是采用热电联产形式,既能提供热能又能生产电力,农场主通过沼气发电上网来获取利润。瑞典在将沼气用作汽车、火车燃料方面的技术比较成功,也是使用沼气作汽车动力燃料最普遍的国家,并建了汽车燃料沼气标准规范,其公共汽车沼气加气站等配套设施比较齐全。
我国有相对较多的农村人口,具有发展沼气的潜力。要通过对沼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调查研究,并进行试点,将太阳能利用系统和户用沼气池系统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太阳能沼气池系统,提高沼气池冬春季节的发酵温度,从而提高其产气率,确保在寒冷季节也能正常使用;利用风力作为动力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来解决户用沼气池的破壳难题,既实现沼气池的自动破壳,又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动力,还有利于增加产气量;采用自给能源中温发酵系统,提高厌氧发酵的温度,将能源再生回收与提高养殖场废水处理能力相结合,既解决养殖场废弃物达标排放的问题,又提高沼气的利用率,达到节约处理成本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增加沼气储存装置或发电装置,利用国家电网将多余的电能进行输出,换回一定的经济效益;将生物质能的沼气化利用与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推进“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发展模式,全面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五)科学设计是创新商业模式的保证
21世纪已不是孤军奋战的时代,同行不必成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互利共赢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在生物质能产业中,不仅存在着资源闲置与资源浪费,也存在着资源稀缺与资源过剩。中国生物质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十分必要。
我们要按照价值共生,财富共创,利益共享的原则,将供应商(设备/技术/服务)、三农(原料所有者)、金融机构、行政机构、园区/企业五大要素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组织起来,建立思想型、生态型、社会型企业,引领全国生物质能企业摆脱无序恶性竞争的掠夺经营模式,向智能化价值共生经济的竞合多赢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如图所示)。要实施系统化集成战略,打造企业社会型运营平台和产业联盟,模式如图所示,将利益相关方组成平台公司和产业联盟,在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社会分工与合作,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精准化功能,进行资本运营和市场拓展,实现先卖后造,通过系统运营来创造价值。
要制定合理、优化、高端的发展规划和成长模型,找到更为积极、健康、智慧的发展道路,促进集团成员企业“文化、政治、经济”的竞合,“智力、财力、权利”的竞合,以及人才“德智体美”的竞合,最终形成“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将成员企业引入合作共赢的经济共生轨道。帮助成员企业寻找到一个合理安排产业链,合理分配价值链,合理协同发展链的解决方案。形成更为合理的经济秩序、货币秩序和财富二次分配秩序。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成员企业解困。
要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货币资本、消费资本、社会资本高效组织起来,让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平台化运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叉持股的商业新生态。让企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让企业所有参与者最终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乃至生命共同体的民间财团。
在实施平台化战略中,龙头企业要适度向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延伸拓展——向上游发展,控制主要原料供应;向下游发展迅速扩大产能,积极抢占市场终端,建立安全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建立标准、安全、可追溯的稳定的供应体系,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力图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在产业链竞争时代,要求企业在制定产业链发展战略时要厚积薄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专注于主业经营。万变不离其宗。主业是根,是源头,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二是致力于全球化经营。在全球化时代,整合全球的资源才能获得国际化的比较优势。三是专注于产业链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在几个环节上打造核心竞争力,单个环节具备规模化效应,同时在产业链中又获得协同效应。
创新合纵连横的全产业链联盟模式,需要建立持续创新的技术体系、稳定高效的政策扶持、专业规范的运作团队。实现充分的市场化、适宜的规模化、精细的专业化、规范的标准化。
创新商业模式,要做好统筹设计,应以商业化生物质能源产品为核心,以村镇生活用能为主要市场,替代村镇燃煤,淘汰落后灶具和采暖设施,培育可盈利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链。要明确工作重点,凝练适合国情的、可盈利的发展模式,向全国推广;配套形成适宜的生物质原料收集与预处理技术、多元原料共发酵集成技术、高品位生物质能源产品制备技术,以及开发标准化成套工程装备;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以企业为主导,推进高效规模化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商业模式示范应用,制定工程设计建设、专业化运营服务。
创新商业模式,要从创新工程、装备和服务领域,研究标准化、模块化的专业设备;进行多元原料高效利用研究,提高效能、提升效益;进一步改进净化和生产装备;在经营模式上,要考虑适应不同地区的投资、服务模式;在产业模式上,应考虑采取横向综合还是纵向综合,前者重在服务,后者重在装备;在服务模式上,应统筹考虑废弃物的收集及生物质能源的生产、销售及运行;在政策上,应统筹考虑生物质能源对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
--
上一篇:大规模制备石墨烯材料被证可行
-
生物质能应用前景广阔2024-08-16
-
国内能源形势严峻 生物质利用还需打通症结2024-08-16
-
雾霾围城倒逼生物质能产业发展2024-08-16
-
能源互联网将开启新的商业模式2024-08-16
-
生物质热电列《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2024-08-16
-
储能技术谁担重任? 商业模式仍待摸索2024-08-16
-
我国将探索可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2024-08-16
-
浙江首次进口植物源性生物质燃料2024-08-16
-
中国能建承建龙泉生物质发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行2024-08-16
-
浙江首次进口植物源性生物质燃料2024-08-16
-
光伏技术在发展 商业模式也在发展2024-08-16
-
生物质燃气产业发展 面临三个“但是”2024-08-16
-
生物质成型燃料缘何遭弃2024-08-16
-
2024年全球生物质能装机或超122吉瓦2024-08-16
-
海润杨怀进:转让成熟项目是合理的赢利模式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