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热发电发展相对缓慢 专家呼吁出台支持政策——光热发电政策环境亟须完善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6 22:49:15
热度:

光热发电发展相对缓慢 专家呼吁出台支持政策——光热发电政策环境亟须完善目前,虽然国内不乏有许多大集团看好光热发电的未来,但往往有碍于体制和规章制度方面的限制望而却步。业内专家呼吁,

目前,虽然国内不乏有许多大集团看好光热发电的未来,但往往有碍于体制和规章制度方面的限制望而却步。业内专家呼吁,应推动一批实验示范电站建设项目实施,针对这些项目出台一些可行明晰的电价政策,使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以验证,产业链打通,电站集成技术形成,摸清不同地域,不同技术的成本情况;为下一步规划和促进我国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商业化发展及完成未来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布局奠定基础。 “‘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和2020年光热发电装机目标分别是1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从目前的情况看,2015年的装机目标达肯定是达不到了”。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可以理解为导向性的目标,它重要的是在体现国家对光热发电的重视和鼓励意义。 目前,我国光热发电发展相对缓慢,整个产业还处在示范工程的起步阶段,已建成项目,基本是以中小型示范项目为主。浙江中控青海德令哈项目是目前唯一投入运行的万千瓦级光热电站。“光热发电的政策环境亟须改善,现在除了浙江中控青海德令哈的项目确定了上网电价外,还没有其他促进光热发电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明确政策。”时璟丽表示,现在光热发电领域较为突出的一大困惑就是产业在等政策,政策在等产业。 光热领域“鸡”“蛋”问题凸显 “光热发电是电网、环境的共同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光热发电必将成为新能源发电的新选择,必将成为大型发电集团的共同选择,光热发电也必将迎来美好的春天。”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田立在日前召开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及技术发展论坛上这样表述。 既然光热期待走进“春天”里,那这个“春天”到底何时到来?作为光热材料生产企业,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CSP总经理王朝阳感慨,“都说‘春天’要来了,这句话我已经听了快三年了。”他深切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甚至比想象中还要寒冷。 华电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是田立的另一个身份,他道出了国内大集团在光热方面的困惑。据其介绍,目前华电在甘肃储备的一个光热项目是准备启动5万千瓦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在集团对该项目审批到最后关口时却遇到了阻碍。鉴于目前在光热领域,国家没有明确的电价政策,作为国有企业要考虑投资收益率时就无法计算。最终,这个项目只好处于观望阶段。“我们做好了随时建设这个光热项目的准备,只要电价出台,就会很快地推进。”田立说。 据光热行业专家和从业者介绍,目前国内不乏有许多大集团看好光热发电的未来,然而无法抬起脚真正走路的主要原因都是卡在了集团内部的审批上。对此,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冰认为,我国光热产业要发展起来肯定要靠主力军,主力军又有体制和规章制度方面的限制。 在光热领域,除了国内的大集团遇到了阻碍,民营企业方面更是步履维艰。目前,我国的光热发电关键设备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着一段困难时期。如同王朝阳一语道出的现状,“企业总要生存,我们现在不想活得更好,我们只想活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电价就没有投资,这是业界普遍公认的一个事实。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热事业部总经理章颢缤表示,央企在投资国内电站时,即使国产的设备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因为在国内无法落地进行验证,而国内大集团需要案例还是会优先考虑采购国外产的设备。相对来说,国内设备制造商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记者发现,按照章颢缤等企业者的说法,目前设备供应商自发开发项目也有困难,因为设备供应商没有案例,企业只能自己开发案例。“这就相当于为了买一颗纽扣而要去买一件衣服。国外最早运作光热电站的情况是,如果需要的设备市场上没有,可以专门找工厂生产,现在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我们是设备产品合格了,但是没有市场,我们为了这个设备要去建一个电站。”章颢缤说道。 “鸡”“蛋”解套离不开行动和创新 面对光热领域这个“鸡”和“蛋”的问题,时璟丽向记者道出了她的想法,“怎么去解开这个圆环,我们经过课题研究的建议是推动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专门针对示范项目出台一些可行的政策,使第一批的光热电站商业化得以顺利进行。” 刘晓冰表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问题不光是电价问题,而是需要破解电价和电站先有谁的诉求冲突问题,这是需要全产业链认真思考的问题。他感慨道:“现在怎么办?就得靠机制创新,就得靠运行模式创新。我有时也疯狂地在想,如果光热联盟牵头,利用我们已经形成的产业链雏形一起攒出一个电站来,大家都把最低成本拿出来,看看建设这种电站到底需要多少钱?也显示一下我们对自己的技术、产品的信心,同时给国家出台电价提供基础依据。我不知道这样能不能成,但这肯定是一个方法,当然它也将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中海阳能源集团副总裁赵鹤翔表示,现在国内光热企业应该努力地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验证国内光热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等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后可以更好地参与进来。(编辑部按:其实现阶段我们国内的相关太阳能热发电产品走出国门阻力还是不小的,相关工程推脱中国的产品最好理由就是“你们的产品“阅历”不够,我们不敢用。”) 北京工业大学马重芳教授坚持走产业化之路来破题解困。4月8日,北京工业大学与中投亿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经签订 《熔盐传热蓄热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专利转让》等两个专利转让合同,并成立“中投亿星—北京工业大学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和“中投亿星—北京工业大学节能减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校外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来推动节能和太阳能技术的产业化。 虽然,目前我国光热的“鸡”“蛋”问题如何解套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记者了解到,2014年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就牵头组织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其实就是想破解这一难题。时璟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个方案,她表示,可以针对一些示范项目,出台专门针对示范项目的扶持政策。这样可以在示范项目建成之前,比如可研和主设备招标顺利结束时,就可以申请示范项目政策。她认为,政策不只局限于电价政策,还应有土地、接网、优惠贷款等方面的政策。 “首先推出这些示范项目,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土地和接网等方面都有更好的保证,甚至可以考虑申请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这样就不一定非要等到项目建成、并网发电了才能拿到政策,否则很难有企业去投资,风险太大。”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高虎认为,技术经济性是政策制定背后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未来光热发电政策要着眼于如何培养产业化和降低发电成本来考虑。目前还是希望光热发电能够更好地在产业化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借鉴过去风电等成功经验并吸取低于预期的教训,在未来更好地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节奏。(记者 徐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