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新能源产值力争破500亿元!浙江海宁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2-28 17:02:51
热度:

光伏新能源产值力争破500亿元!浙江海宁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2月28日,浙江省海宁市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在过去五年发展及2021年工作回顾中,海宁市加快

2月28日,浙江省海宁市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在过去五年发展及2021年工作回顾中,海宁市加快分布式光伏开发整县试点,装机容量达688兆瓦。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22年主要工作,加快壮大“142”产业集群,光伏新能源产业力争成为首个产值突破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泛半导体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

加快绿色转型。坚决落实“双碳”工作、推进能耗“双控”,启动“一五十、百千万”行动,力争完成清洁能源等项目投资60亿元。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开工、并网200兆瓦。建设县域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区域性新能源发电直供改革。建立能源大数据中心,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淘汰落后用能10万吨标煤以上。推进工业企业碳账户建设,创新实施重点用能企业“碳效码”,开展绿色(低碳)工厂、园区等创建。

原文如下: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发展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本届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加压奋进、团结拼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抓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国百强县市排名前移至第17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地区生产总值从773亿元提升到1196亿元,跻身“千亿”行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72亿元提升到114亿元,迈上“百亿”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466亿元提升到2441亿元,跨入“两千亿”时代。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上市公司总数翻番、达19家,外贸出口达596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000亿元。

五年来,我们大张旗鼓抓产业,转型发展走出新路子。数字经济等9项工作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或省政府督查激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1.6%、29.9%和61.9%,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县市,入选两业融合发展国家试点,获评中国优质原创时装基地、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皮革时尚小镇、阳光科技小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7%,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市场主体突破11万户,人才资源总量显著增长。

五年来,我们乘势而上抓开放,城市能级跃上新高度。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漕河泾海宁分区写入国家长三角规划纲要,全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融杭接沪更进一步,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沪杭高速许村段改建工程等项目相继投用,鹃湖科技城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改造西南河等老旧小区50个,新建、改造硖许公路等城乡道路67条,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城镇化率突破70%,常住人口达108万,营商环境列全省第8。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融合,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全省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1: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10年嘉兴第1,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70万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嘉兴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占比从14.3%提升到85.7%,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9.1%提升到90.4%,新增各类固体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123.1万吨/年。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双示范”,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五年来,我们不忘初心抓民生,生活品质实现新提升。财政民生支出38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累计完成民生实事项目44项,总投资16.2亿元。建成投用各类学校53所,基本实现幼儿园就近入学。持续深化沪杭合作办医,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居家、社区、机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1.82%。“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稳居全省第3。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评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省双拥模范城和省首批平安金鼎。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蝶变跃升、奋勇争先”六大专班、十大行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10.4%,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成功举办海商大会等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66个、总投资700亿元,引进“招大引强”项目17个。组建有效投资专班,建立清单化管理等推进机制,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72个,新增亿元以上工业内资备案项目69个。出台新一轮制造业发展政策,完成纺织新材料等产业规划编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泛半导体产业园建成投用,泛半导体产业群入选省首批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时尚产业转型提速,与北京服装学院开启新一轮合作,经编产业列入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2家企业上市(含过会),2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名单。召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修订新一轮服务业发展政策,引进首店型、总部型企业32家,新增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9家。银泰鹃湖店、奥特莱斯二期开业,皮革城直播基地销售超百亿。出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13条”,建筑业总产值377.6亿元。

(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与浙大共编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方案,下沙至长安线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长三角多层次轨交规划。钱塘国际新城建设提速,许村杭海国际数字贸易新城开园,盐官古城入选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经济开发区列省级开发区考评第1。首个内河集装箱专用码头海昌作业区运营。数字海宁总门户和专题门户全面上线,“慧眼智治”“数字化招标”分获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最佳应用,人防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公民遗产省心办分获省改革突破奖银奖、提名奖。杭海集团成功组建,钱江生化重大资产重组获证监会通过。召开人才科技创新大会,发布杭海城际“科创走廊”规划,新认定高企102家,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8个产教融合联盟运营,HR和CTO联盟覆盖企业400多家。培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58人,引进博士和博士后人才210人、大学生2万人,3个国家科学大奖一等奖产业化项目落地。

(三)潮城魅力更加彰显。建立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加快城市品质提升,有机更新签约1810户,新增绿道12.3公里、绿地50.2公顷,增设停车位1.4万个,海宁大道等亮化工程精彩亮相。双漾里、风和丽苑列入省未来社区创建,周王庙博儒桥村列入省未来乡村试点。加快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花溪侠影”美丽乡村精品线获嘉兴一等奖,获评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46个村启动星级共同富裕村创建,第七轮强村计划19个市镇抱团项目完工。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列嘉兴第1,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市行政中心被评为全国首批“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建成碧水河道28.8公里,麻泾港市区片获评省美丽河湖;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

(四)全域治理扎实推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完成节能技改项目42项,淘汰落后用能6万吨标煤。加快分布式光伏开发整县试点,装机容量达688兆瓦。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整治低散乱企业1206家,竣工小微园区72.7万方。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低效用地腾退收储6388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644亩,超额完成耕地功能恢复任务。深刻吸取教训,强势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前两年平均分别下降25%和40.4%。深化交通安全大会战,路口标准化建设嘉兴推广,交通事故亡人数下降10.2%。打赢建党百年等维稳安保硬仗,开展信访积案大化解,实施依法用工和根治欠薪百日攻坚,获评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集体和全省扫黑除恶先进集体。深入推进反诈人民战争,电诈发案下降7.4%。健全“14151”社会治理架构,推行“双向推送”“双向派驻”,命名首批56个“五无”村社。

(五)共同富裕开启征程。率先启动党建引领共富工程,创新“共富厂房”等增收模式,1774户低收入家庭通过资产性增收工程户均增收1.2万元。完成低保家庭“暖巢行动”改造提升51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22户,城镇家庭住房保障1077户。建成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入选省智慧养老社区试点。办好教育10件“关键小事”,12所学校与沪杭名校结对,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冠疫苗接种人次超265万。深化市人民医院与浙一医院、市中心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紧密合作,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通过三乙复评,许村中心卫生院等3个项目投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IP,成立海宁名人研究院和潮文化(海塘文化)联盟。非遗馆陈列布展项目开馆,历史文化档案陈列馆启用。举办2021国际追潮马拉松等省级以上赛事30余项,创成省体育现代化市。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抓好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6件、政协提案205件,成功创建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示范县市。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和侨务、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红十字、供销、慈善、气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和困难挑战,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中,交出了一份彰显“海宁力度”、体现“海宁速度”、展现“海宁温度”的高分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历届市级领导班子、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砥砺奋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海宁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宁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从发展形势看,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形势严峻,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稳增长、稳投资、稳工业、稳企业面临较大压力。从发展动能看,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力、重点平台带动力不足,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产业转型仍需持续发力,创新能力、开放水平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发展基础看,城市能级品质仍需提升,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少,公共服务供给还有薄弱环节,共同富裕路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自身建设看,政府系统少数干部的争先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务实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22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本次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海宁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蝶变跃升新跨越的关键五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嘉兴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革命红船起航地的使命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落实“创新驱动、融杭接沪、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现代治理”战略,坚决扛起“五大使命”,加快彰显“十四项标志性成果”,全面推进“十项战略抓手”,蝶变跃升、奋勇争先,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18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6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36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奋力打造“经济高质量新标杆、创新发展新引擎、改革开放新高地、绿色美丽新花园、文化文明新示范、现代治理新样板、品质生活新家园”。

根据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我们将勇当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十项战略抓手”的推动者、践行者:

(一)放大产业集群新优势,在壮大高质量产业体系上勇当示范表率。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推进集群培育、突破发展、企业创优、平台提升“四大行动”,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放大科创枢纽新优势,在形成高水准创新策源上勇当示范表率。把人才科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抓好载体搭建、主体培育、协同创新、人才生态“四个方面”,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融合,争创省科技创新鼎,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三)放大融杭接沪新优势,在构建高层次开放格局上勇当示范表率。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升融杭接沪显示度、经济发展开放度、互联互通便捷度“三个度”,争当落实“首位战略”排头兵。

(四)放大城乡一体新优势,在推进高标杆融合发展上勇当示范表率。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实施城市能级蝶变、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整治提升“三大工程”,争做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水平领跑者。

(五)放大投资发展新优势,在畅通高效率要素供给上勇当示范表率。把资源要素高效集聚、配置和保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大力度“投”、下决心“腾”、尽全力“保”、硬手段“管”,加快引进高端要素、盘活低效资源,全方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六)放大体制机制新优势,在激发高效能改革活力上勇当示范表率。把深化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全力跑好数字化改革、重点领域改革、营商环境提升“三条跑道”,为经济聚力、为企业赋能、让百姓受益,勇夺省改革突破奖。

(七)放大生态示范新优势,在促进高标准绿色发展上勇当示范表率。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让绿色低碳成为遵循、让环境质量成为追求、让生态保护成为自觉,打造平原地区低碳示范、治污范本和生态品牌。

(八)放大文化潮城新优势,在建设高品位文旅名城上勇当示范表率。把提升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书写好潮城文化复兴、文化地标建设、全域旅游振兴、文明城市典范“四大篇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

(九)放大富庶均衡新优势,在实现高品质共同富裕上勇当示范表率。把共同富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完善“党建引领、共富同行”“扩中提低”“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享”三大机制,力争“每年有突破、五年大进展”。

(十)放大平安善治新优势,在提升高水平治理能力上勇当示范表率。把社会治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让平安海宁更具典范、基层治理更富创新、本质安全更为扎实、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力争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目标,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聚焦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深入开展“投资发展年、创新发展年、变革发展年”活动,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重大项目

1.招商大突破。奋力跑出新一轮高质量招商加速度,全力补齐外资招引短板,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或超亿美元项目9个以上,力争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以上。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完善泛半导体等招商地图,创新办好海商大会等活动,完成项目招引60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6个,力争引进拟上市主体40家。统筹市域联动招商,建立招商数字化管理平台,完善重大项目跟踪预警、快速会商和统一决策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狠抓招商项目质量和落地率,新引进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落地率50%以上,首年投资完成率25%以上。

2.项目大推进。凝心聚力抓项目,制造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社会事业投资等增长10%以上,储备项目投资600亿元。建立扩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实行“1+7+33”专班推进制度,力促立昂东芯、火星人智能厨电等项目早开工,晶科、正泰等项目快投产,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60个以上、竣工超亿元产业项目55个以上,省市县长项目开工入库80%以上。开展制造业投资“双百”行动,实施技术改造100项、智能化改造100家。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申请专项债券资金40亿元,完成土地供应1.2万亩以上,其中工业用地3600亩以上。实行“六未”项目全流程管理,应开工项目开工率超90%、应竣工项目竣工率超80%。

3.整治大攻坚。以“减量化”思维谋发展、拓空间,加快高新区文海北路以南、经开区智慧港等重点区块收储开发,腾退收储低效用地7000亩以上,其中经济开发区1200亩以上、高新区2500亩以上、黄湾镇1500亩以上。深入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规上10万元以下、规下5万元以下全面出清,整治提升高能耗、高排放企业90家以上,完成“低散乱污”企业整治700家以上。推进印染产业整合提升,园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原地提升企业全面启动,园区外企业退出率40%以上。

各位代表,“项目为王、以质取胜”。我们承诺,“绝不让一个真正优质的项目,因为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制约和我们的服务跟不上,而落不了地、上不了马”!

(二)精准发力打造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集群

1.农业要更高效。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清理腾退和调整优化。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十大工程”,实施市级以上专家团队项目12项,创建水稻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市,农业增加值增长2%以上。加快“一区一园”等平台建设,完成农业招商10亿元以上、投资2亿元以上。农开区凯得农业光禾谷、农业双创科研项目等开工,数字化养殖基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投产。办好世界花园大会,国际花卉产业园“苹果屯”项目主体完工。黄湾镇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周王庙镇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2.工业要更强劲。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出台工业经济“一办法、六导引”,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700亿元,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示范市和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市。加快壮大“142”产业集群,光伏新能源产业力争成为首个产值突破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泛半导体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推进长三角医疗器械检测评价与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运营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和厨电产业园,谋划储能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加快智慧港产业迭代升级,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和省高能级平台。深入开展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落实“双千双百”培育措施,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海宁日”等活动,皮革城设计基地二期开工。

3.服务业要更兴旺。聚力推动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启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压实“一部门一产业”主抓责任、“一镇街一专班”主体责任,引进“首店经济”项目40个、超亿元服务业项目24个。加快服务业重点平台建设,推进硖石景区等板块发展,奥特莱斯三期开工,数字时尚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争创省高能级创新发展区。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计划,新增上规企业50家以上、主辅分离10家以上,网络零售额超600亿元。推动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建筑业总产值超400亿元。

4.企业要更优质。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新增上市公司3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7家以上。抢抓RCEP实施等新机遇,指导企业用好政策红利,提升出口退税时效性、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外贸出口增长7%以上。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提升融资便利度,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680亿元。打造“亩均论英雄”3.0版,刚性落实差别化电气价政策。统筹能源保供,天然气许村门站建成投用,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

各位代表,“企业可大可小,高质量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期待,每一家企业都能“产品有市场、公司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三)奋力推动科创枢纽建设迈新步、上台阶

1.高起点建设科创枢纽。以浙大国际联合学院为龙头,加快推进浙大(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办好浙大长三角国际研究生院,推动新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加快建设“环浙大国际校区生命健康产业带”,聚焦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多跨协同研究,推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推进杭海城际“科创走廊”规划实施,鹃湖科技城电子信息创新园部分运营,生命健康园主体结顶,国际创新园启动建设,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高新区科创中心,开工建设马桥科创中心二期。

2.大力度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省科技创新鼎争创行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8%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3件以上。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新增省级研发(技术)机构1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研发机构设置率提升到85%和76%。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尖兵”“领雁”项目以及开展协同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0项以上,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项以上。

3.全方位优化创新生态。制定科技新政3.0版,实施“精英引领计划”“千博计划”,引育创业创新领军人才80名以上,新设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以上,引进硕博1000名、大学生2万名。办好“潮起东方·赢在海宁”创业大赛等活动,高效运营人才服务综合体(海角中心),新增人才公寓3200套。深化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人才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创新很难,但不创新会更难”。我们相信,在海宁“创新成本一定是最低的,创新生态一定是最优的,创新成果转化之路一定是最短的”!

(四)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融入区域发展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立足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群众有感,推动“四共四筹”未来乡村等上线运行,聚力打造一批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场景,争创省改革突破奖和最佳应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区域评估+承诺制”改革,加快“拿地即开工”“一码通”改革扩面提效。迭代升级“海宁+”跨省通办平台,加快实现政务服务市镇一体,打响政务服务“就近办”品牌。以市值管理理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兴海集团,新增AA+资信等级国有企业1家以上。

2.打造区域开放高地。编制发布钱塘国际新城详细城市设计及各专项规划,开工建设CBD中心区块鸿翔文旅体等9个项目,先行启动“杭海之门”“钱塘之眼”等标志性节点建设。全面开启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新一轮战略合作,为省际合作园区示范区建设创造“海宁经验”。培育壮大杭海国际数字贸易新城,新引进数字经济企业30家以上、创业创新团队15个以上。紧盯2023年试运营目标,加快盐官音乐文旅项目古城核心区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千年古城复兴连接线。

3.构建立体交通格局。加快“轨道上的海宁”建设,提高杭海城际铁路运营服务水平,实施沿线场站上盖物业开发,高铁西站“两站合一”主体建成。推进机场高铁线建设,启动观潮站综合体开发。开展沪昆铁路海宁火车站及市区段抬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化下沙至长安线、杭海城铁西延等项目前期。打通外联内畅“主动脉”,加快两高联络线、杭州中环海宁段等项目前期,G524、G525海宁段改建工程开工,硖许公路周王庙段改建等项目完工。深化“五区十四码头”建设,京杭运河二通道全面通航。

各位代表,“不是杭州、就在杭州”。我们一定进一步演绎好“县级城市的成本、省会城市的配套”,当好“融杭接沪”急先锋!

(五)高起点、高标准加快打造“国际品质潮城”

1.城市品质再提升。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启动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火车站-金三角等区块有机更新,国际酒店、国际化学校主体结顶,力争博物馆新馆等伊嘉塘区块馆群标志性工程开工。硖石景区“一岛三街区”开街试运营,慢行廊道系统等工程启动建设。统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进洛塘河两岸绿化有机更新,改造提升街心公园等绿地5万方以上。畅通城乡道路,改造提升文宗路等城区道路14条以上、农村公路17公里以上,开工建设平阳路和海宁大道两条快速路。

2.城市管理再精细。实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八大工程”,深化文明“全指数”场景应用,建设“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统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地下管线综合“智管”项目,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化城市治理、提升市容环境,建成50条示范背街小巷,打造100条“最美街巷”。推进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完成老旧小区加装住宅电梯25台以上。加快公共自行车向镇街扩面,推进学林街停车楼建设,新增停车位500个以上。编制城乡垃圾中转站专项规划,实施新一轮城乡一体保洁项目,加快垃圾分类“两型一网”提质。

3.城乡融合再深化。深入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加快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建成共同富裕·长安-周王庙县域风貌样板区。许村镇、盐官镇创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力争实现省级园林城镇全覆盖。一体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建设,建好周王庙镇“四共四筹、儒林春风”美丽乡村精品线,绿色秀美村达75%以上。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出台第八轮强村计划,力争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达16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90万元以上,三分之一的村创成星级共富村。

各位代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一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最好的品质奉献给人民,让城市更加精致大气、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1.加快绿色转型。坚决落实“双碳”工作、推进能耗“双控”,启动“一五十、百千万”行动,力争完成清洁能源等项目投资60亿元。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开工、并网200兆瓦。建设县域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区域性新能源发电直供改革。建立能源大数据中心,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淘汰落后用能10万吨标煤以上。推进工业企业碳账户建设,创新实施重点用能企业“碳效码”,开展绿色(低碳)工厂、园区等创建。

2.加大治污攻坚。更大力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完成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控制攻坚。打造碧水河道68公里以上,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力争优秀,嘉兴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占比85%以上。狠抓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联防联治,PM2.5平均浓度低于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力争92%,争创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启动杭海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黄湾卫生填埋场综合性治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争创省“无废城市”。

3.加强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健康体检机制。实施新一轮“12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启动连片整治项目3个,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000亩以上,耕地垦造1500亩以上。推进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综合试验区试点,编制全域水系重构方案,完成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谋划尖山滩地生态提升工程,长山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第二批)启动建设,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一期(盐仓段)全线动工、二期(尖山段)力争开工。

各位代表,“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让我们一起奋斗,“只此青绿”,努力绘就一幅百里钱塘江南胜景图。

(七)全方位、全领域筑牢城市安全硬屏障

1.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完善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健全突发疫情平战转换一键触发体系。抓好常态化精密智控,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闭环管理,确保不出现集聚性疫情、不发生疫情风险点失管漏管。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加快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全面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实施爱国卫生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全面强化本质安全。健全安委会组织体系和“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前两年平均分别再下降20%以上。统筹抓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危化安全、食药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汛防台等工作,加快出租房和家庭作坊企业整治提升,全域推进路口标准化建设,把风险隐患解决在小、处置在早。

3.全域深化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攻坚战,确保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等重要时期和谐稳定,夺取一星“平安金鼎”。完善“14151”社会治理架构,加快“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力争实现矛盾纠纷60%化解在村社区、30%化解在镇街、10%化解在市级的目标。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五社联动”格局。开展“智安小区”“智安镇街”系列建设,争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赢反诈人民战争。完善租赁企业防范欠薪管理办法。高质量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任务。

各位代表,“人民群众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一定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以“一失万无”的决心守护好人民群众心中对“海涛宁谧”的美好愿景!

(八)多措并举推动共同富裕走前列、当示范

1.深入推动富民惠民。实施扩中提低海宁“20条”,创新开展员工股权激励等行动,推动更多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启动“十四五”10万技能人才引育等计划,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共富扶持政策,新建“共富厂房”100万方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落实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推进长安镇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保障农村建房合理需求,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动态清零,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万套以上。推进黑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帮扶协作升级版。

2.精准提优公共服务。加快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南苑小学江南校区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海昌初中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快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推进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试点,技师学院尖山实训基地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启动市研学中心(实践基地)二期建设。加快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市中医院改扩建一期等2个项目投用,三星级以上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市人民医院新增三甲技术学科2个,市四院创建“三乙”专科医院,引进医学紧缺和高层次人才180名以上。稳妥做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医保嘉兴市级统筹工作。

3.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深化潮城文化复兴行动,实施钱塘江潮文化(海塘文化)工程规划,稳步推进“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申遗,完成城市文化形象设计。深化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实体运作王国维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王国维论坛。蒋百里纪念馆开馆,举行蒋百里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海宁-意大利文化周,与剑桥大学开展徐志摩国际文化交流,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创建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静安智慧书房、智慧体育社区等文体设施扩面提质,建成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乡村“复兴少年宫”全国试点标杆,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省全域旅游示范市。

各位代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是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的重要内容。市政府首次启用了民生实事项目储备库,经过广泛征集,遴选形成了10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大会票决。下一步,我们将细化方案、认真办理,努力让全市人民早受益、能满意。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唯有实干、才有未来。我们将按照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发展实绩践行使命担当。

(一)把牢政治忠诚“定盘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关键之举”。

(二)提振奋勇争先“精气神”。践行市党代会提出的“五句话”座右铭,点燃“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干事创业激情,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力争一流。深入开展“助企开门红”活动,实施市政府领导“三领衔”机制,领衔办理建议提案、领衔推进实事项目、领衔化解信访积案,为企业持续发展添力、为群众美好生活赋能。

(三)凝聚法治最大“公约数”。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基层法治建设提升年活动,更好发挥智库顾问团作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和群众监督。高质量完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3个镇街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四)永葆清正廉洁“真本色”。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国有企业债务分类分级管控机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不低于5%。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