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辽宁朝阳市2022年将持续做好光伏帮扶等扶贫产业
辽宁朝阳市2022年将持续做好光伏帮扶等扶贫产业近日,2022年朝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1年全年开复工项目1096个,完成投资399亿元。中电科53所特种材料、国电投全
2022年围绕项目抓投资。组建高质量推进项目投资专班,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施工队长”,清单化实施、节点化推进、常态化调度、精准化考核,确保高质量项目一季度新开工120个、二季度投产191个、全年开复工1000个以上。重点推进高登赛锂电池、一汽凌源重卡、国建慧投无机凝胶、中电国际全域光伏、通美晶体砷化镓晶片、威高医疗器械、嘉寓新能源示范基地等项目加快开工、加快投资、加快投产。
聚焦产业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原则,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创新“1233”模式,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继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持续做好就业帮扶、光伏帮扶、消费帮扶、金融帮扶,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完善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把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提升联农带农能力,新增农民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20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总数稳定在8000家以上。
原文如下:
2022年朝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历史节点,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六稳”“六保”,保持战略定力,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全年主要工作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比四年前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比四年前增长45.6%;全口径税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比四年前增长2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比四年前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比四年前增长2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12%,比四年前分别增长25.8%、42.7%。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
全口径引进项目609个,落地开工295个,总投资431亿元。中国电力、国家能源、中国能建、华润电力四大央企6个以资源带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62亿元。全年引进域外资金265.4亿元,增长24%。
全年开复工项目1096个,完成投资399亿元。中电科53所特种材料、国电投全域智慧能源、金达超导合作扩能、前行58科创数字经济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诺环保二期、菲哲石油装备、晶澳光伏发电、金美镓业高纯半导体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13个在建风电、光伏项目稳步推进,17.6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加快施工,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启动地质勘探。
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力推进8个产业集群、17条产业链建设,谋划实施项目452个。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塑“一县一业”,培育重点企业77户,实施项目74个,储备项目68个。全力推进工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完成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上线企业8户,标识注册量70万个,56户企业完成数字工厂改造。狠抓企业梯度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小升规”企业65户、“规升巨”企业7户。
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38个,成功举办中国(朝阳)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年会。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4.4亿元,新增4A级景区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3个。引育电商龙头企业75家、电商直播企业57家,辽宁省首届地理标志直播节在我市举办,北票市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开展“全民乐购?约惠朝阳”系列促消费活动124场次,实现销售额17.1亿元。
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8亿元,建成道路50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00公里,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营。自主招商开工项目90个,完成投资18.2亿元。喀左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金达钼钛产业园跻身省级化工园区行列。7个开发区数字园区建设基本实现可视化。5个省级开发区考核进入全省前30名。
全年争取到位资金224亿元。争取新能源指标200万千瓦。成功争取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获中央投资1.5亿元。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为599户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850万元。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内外动力引育开创新局面
以凌钢为代表的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市属国企利润水平跃居全省前列,所有企业集团竞争性板块全部实现盈利。金融改革化险完成阶段性任务,朝阳银行被定为全省城商行改革化险“打样行”。成立市招商服务中心,理顺招商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有序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权限进一步明晰。
新增外资企业5家、外贸企业74家,新建海外仓2个。实际利用外资2927万美元,列全省第5位。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50.3亿元,增长25.8%。浪马轮胎完成海外投资2320万美元,巴基斯坦工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积极参加进博会、辽洽会等重点展会,建立与天津滨海新区、江苏镇江长期合作机制,深化对口援疆,加强与大连对口帮扶合作。
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雏鹰企业18家、瞪羚企业9家。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61项。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00个,9家联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50个,推荐“带土移植”项目30个,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1389人次。
(三)深入推进简政利企、服务便民,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新进展
全面推开土地组卷审批流程改革,县级组卷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启动新供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复制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经验,实现“统一代办”“联审联批”,审批时限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企业合法经营行为有效保障。
继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市级审批职能全部实现“只进一个门”,市县两级12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出台公安便民25项创新举措,办理时限压减46%,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证明超市。
持续用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双减”要求,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启动朝阳职业技术学院规划申报工作。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争取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文化惠民演出300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做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备战参赛工作。
久久为功抓好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工矿商贸、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强化源头稳控,抓好积案化解,推动信访稳定形势持续好转。统筹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全力开展反诈人民战争。加强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畅通“书记市长直通车”,强化“项目管家”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84个。“百亿送贷行动”投放企业贷款9.2亿元。坚决兑现政府承诺,偿还拖欠工程款1.4亿元。完成“个转企”832户。
(四)深入推进农业升级、农民增收,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
创新实行“23551”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模式,投入扶贫产业资金5.5亿元,实施覆盖县乡村户四级的产业项目302个,加强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管理,重点监测帮扶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户4022户、8981人,实现了脱贫人口零返贫、非贫困人口零致贫“双零”目标。
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1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06万吨。建设扶贫标准化示范果园66个,面积6530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97个,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30万头、118万头、600万只、2.1亿只。
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6%,凌源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格兰生态农业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宏发食品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29个。肉蛋鸡、生猪、牛羊、花卉、食用菌、蔬菜、果药、杂粮8条产业链已具雏形,“企业、基地”“电商、基地”供应链模式成效初显。成功举办“凌源百合节”“建平杂粮节”,朝阳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五)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乡村建设,城乡环境面貌展现新变化
城区13.2公里东外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黄河路公铁下交桥改造完成,迎宾路完成阶段性施工,新建改造教育路等城市道路12条,改造城市背街小巷25条。完成文化公园、人民公园建设,实施城市绿化项目43个,新增绿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3个,新开工186个。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054套。
全面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拆除违建6.7万平方米,清理拆除户外广告5000平方米。整治占道经营,推行引摊入市,增设摊位2000余个。大力开展静态停车治理,重拳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三年全覆盖计划,物业覆盖率达到66.9%。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882户。农村垃圾处置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1296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农村户厕排查整改完成率达到100%。村庄绿化美化深入推进,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50个。
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224公里,危桥改造20座。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维修改造工程1383公里。喀左县河槽雨洪暗蓄试点经验在辽西四市推广。新建输电线路492公里,500千伏川州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六)深入推进生态修复、精准治污,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
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交办信访事项整改207件。凌源、喀左两家水泥厂新增污泥处置项目投产,燕山湖电厂掺烧污泥项目启动实施。完成存量污泥固化处理29.6万立方米。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压减“两高”项目26个。“一企一策”科学精准安全控能,有序限电5230万千瓦时。
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41个,实施信息化监测、精细化管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2%。四级河长解决问题3030个,国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达标率100%。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造林绿化104万亩,占全省造林总量的一半以上。完成林长制试点任务,初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草原生态修复补播改良39万亩,同比增长76.5%。闭坑矿山恢复治理8184亩。喀左县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深入推进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7%,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凌源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参保扩面新增1.6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4%,医保付费的病种数量同比增长5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5.5%、8%。1.4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煤电保供平稳有序,城区供暖保障有力。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4所,新增学位5891个。大力开展“双减”工作,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市中心医院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项目开工建设,市妇婴医院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全面启动。牛河梁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文保单位3处。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00多场。市体育运动学校荣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朝阳籍运动员夺得1枚奥运会铜牌、4枚残奥会金牌、5枚全运会金牌。市统计局荣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有效,疫苗接种率超过80%,应急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迅速提升。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安保任务,成功破获“2?05”特大系列拐卖儿童案,侦破电诈案件608起。喀左县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蝉联平安中国建设“长安杯”。加大领导包案接访力度,信访事项化解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0%以上。建成评理说事点1588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排查整治事故隐患1.5万项,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八)深入推进职能转变、作风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中央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户外广告、机动车停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化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政协提案153件,办结率100%。
扎实开展“三落实”专项行动,提升效率意识,强化结果导向,政府工作作风加速转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24个工作专班,燕都新区两座学校建设、城南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朝柴破产重组等一批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重点领域,紧盯重要环节,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毫不松懈纠治“四风”。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压减16%以上。安排审计项目56个,查处违规及管理不规范问题资金32.8亿元,促进增收节支9.4亿元。
外事、档案、人防、地震、公共资源、邮政、海关、消防、民航、公积金、地方志、保险、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随着2021年工作的收官,本届政府任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首过去,我们在这不平凡的四年里,闯关夺隘、勇毅前行,办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发展动能的加速积蓄,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了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在转型升级中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
这四年,我们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三五”后三年,我们抢抓高铁时代重大机遇,全力提升开放发展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1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朝阳,130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成功获批“国家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总量由全省第11位上升到第7位,夯实了朝阳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基础。“十四五”开局伊始,我们坚决转换思维方式,摒弃速度情结,破除路径依赖,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共识,制定了高质量发展“1+4”实施意见,确定了战略新兴“一县一业”,落地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朝阳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这四年,我们实现了营商环境的跨越提升。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要求,相继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7、3”改革、“1、4”专项行动,对标一流、刀刃向内、精准发力,打出了一套“放管服”改革“组合拳”,“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愈加浓厚。市场主体总量以年均10.7%的速度增长,达到28.4万户,位列全省第4位。要素加速集聚、项目加速落地、软实力加速提升、市场活力加速涌流的生动局面充分展现。
这四年,我们赢得了脱贫决战的全面胜利。面对脱贫攻坚艰巨任务,举全市之力,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累计投入资金29.9亿元,精准实施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十大扶贫举措”,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朝阳由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成为减贫成效最好的地区,夺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四连冠”,创造了战贫减贫的朝阳经验、朝阳模式、朝阳精神,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朝阳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四年,我们提升了朝阳城市的颜值品位。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确立了“用三到五年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畅通起来、干净起来”的目标,补齐历史欠账,打通堵点痛点,中心城区投入28.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重大项目28个,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县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市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这四年,我们锻造了振兴发展的硬核支撑。抢抓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实施一批“强筋壮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秦沈管道天然气朝阳支线工程、辽西北供水工程朝阳城区段相继竣工投用。建成5G基站1803座。京沈客专、喀赤客专、朝凌客专相继建成通车,高铁总里程达到309公里,朝阳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的地级市。凌绥高速启动实施,新改建及维修改造国省干线588.4公里、农村公路7158.6公里,城乡交通网络更加完善,朝阳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这四年,我们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思想,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连年超过75%。建立专班工作机制,13.9万户“办证难”、中心城区5万户高楼层“用水难”彻底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效化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一年比一年强。
这四年,我们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预计5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2%,成为朝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北票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在全市领跑,综合竞争力排名全省第8位。凌源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取得显著进展,航天凌河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朝阳县清洁能源产业走在全市前列,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全市第一。建平县工业转型蓄势发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前列。喀左县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以砷化镓晶体、磷化铟晶片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双塔区“文化兴区”战略加快推进,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龙城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达到84%。各县(市)区正以全新的姿态加快崛起,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日渐蓄足。
这四年,我们交出了“大战大考”的合格答卷。成功抵御2018夏旱、2019“利奇马”、2020强降雨、2021“烟花”和暴风雪等重大自然灾害,夺取了防灾减灾的全面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众志成城,精准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防线,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写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注脚。扎实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养老金支付风险底线,展示了朝阳稳中拓航的全新气象。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任期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自强不息、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朝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干警、中省直单位,向广大企业家、创新创业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朝阳振兴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稳固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一铁独大”,农业大而不“精”,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数字经济发展不快。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减污降碳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招商机制不活、路径不宽,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脱贫攻坚成果仍需持续巩固。城市建设还有不少欠账,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民生领域尚有诸多短板。营商环境仍需不断优化,减轻基层负担仍需用力。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斗争精神不强、干事状态不佳、破解问题能力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靶向施策,全力加以解决。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