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广西:积极布局“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 推动“两个一体化”发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2-11 15:02:37
热度:

广西:积极布局“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 推动“两个一体化”发展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要求: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要求: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建设沿海清洁电源基地,探索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形成清洁电源规模化应用示范,增强能源多元化供给能力。以海上风电、核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清洁煤电、气电为重点,布局一批沿海清洁电源。合理布局天然气发电,适时建设北海等地高效天然气发电项目,支持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加快生物天然气示范利用及推广。积极参与南海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大海洋能研究开发力度,探索发展潮汐能、盐差能等海洋能发电。建设一批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工程,开展“新能源+储能”应用,积极布局“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积极参与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建设。

原文如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桂政办发〔2021〕14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经济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经济区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经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如无特殊说明,经济区指标均以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六市计,下同。],占全区比重达到48.3%,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达到52.5%。“十三五”时期,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1%、6.4%。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总产值接近80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2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全区比重均超过4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壮大,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

全方位开放合作取得新成就。经济区不懈推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开放合作门户基本形成。2020年,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占全区比重超过80%,“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7.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区比重从2015年的55.5%提高到2020年的78.6%。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连续成功举办,东兴、凭祥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保税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引进一批百亿元重大项目。

国际门户港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2020年底,北部湾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98个,开通集装箱航线52条,实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5年的2.05亿吨提高到2020年的2.96亿吨,年均增长7.62%,排名从全国第15位跃居第11位;集装箱吞吐量从2015年的142万标箱提高到2020年的505万标箱,年均增长29%,排名从全国第18位跃居第10位。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607列,开行数量超过前3年总和。港航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港口综合收费水平与国内主要港口基本持平,航运“一站式”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区域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区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强首府战略实现良好开局,南宁市首位度稳步提升,五象新区核心区基本成型。北钦防一体化加快推进,户籍同城化和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一体化落地生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产业协同错位发展。

改革创新焕发新活力。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通关便利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落地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近100%。“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缴纳税费等各项指标全面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南宁市成为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城市信用联盟的城市。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工委、管委新机制和新体制,完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平台的功能整合和统一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绘就新画卷。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明显,沿海防护林成为经济区的“绿色长城”,茅尾海、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等重要涉海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一、二类)达到95.5%,居全国领先水平。经济区各设区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下降率均完成国家和自治区指标,经济区各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7%。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经济区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各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村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县县有二级公立医院、市市有三甲医院。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获得新机遇,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学院分别获批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

表1 “十三五”时期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实现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211093229.png

第二节 发展环境

重要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我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经济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历史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经济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为经济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带来重大机遇。

主要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国际分工进一步分化,经济区开放合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在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面临东盟国家和周边省份的竞争压力。经济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产业体系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不畅,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压力增大;连接国际国内的通道存在瓶颈,空港、海港、陆港一体化衔接不紧密,沿海港口大型深水泊位、航道建设滞后;开放型经济水平整体不高,利用外资、外贸规模不够大,协调深化与国内重点区域以及东盟合作的机制有待完善。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加快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全力建设现代向海经济新体系,开创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持久动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突出开放引领。推进经济区全方位开放发展,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为重点,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强化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制度创新,以产业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奋力闯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

——坚持绿色转型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经济区发展条件、优势、潜力,“十四五”时期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经济发展能级显著增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区1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超过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全区,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向海经济体系更趋完善,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经济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形成若干有规模、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稳步提升。

——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60万标箱,跨境铁路班列达到2000列,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的协作高效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战略支点作用显著增强。强首府战略、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凸显。

——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加快融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2%以上,创新型北部湾加快建设。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资源能源配置和利用开发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和自治区指标,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保持全国一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经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区水平。率先实现城乡、港产城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教育、卫生、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展望2035年,经济区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功能地位大幅跃升,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创新型北部湾。向海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海洋经济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全区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北部湾港建成国际枢纽海港。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康寿美丽湾区。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局面全面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一体化、社会治理联防共治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表2 “十四五”时期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2.png

第三章 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坚持陆海统筹、双向共济,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运行效率效益,加快建成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

第一节 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对标国际一流港口,以发展专业化港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港区资源整合与功能布局,加快建成千万标箱大港。防城港港域重点提高大宗散货服务的集约化水平,加强粮食、集装箱等运输功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大宗商品集散枢纽港。钦州港域加快发展集装箱、石油化工品运输,完善集装箱铁海联运集疏运体系,重点建设北部湾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北海港域发展邮轮、液化天然气(LNG)运输,统筹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科学论证港口功能和航道等级。

完善港航基础设施。按照“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要求,提升码头、航道设施能力及智能化水平。推进北海铁山港深水航道、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进港航道、防城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及进港航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北部湾港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加强大型船舶和危化品船舶专用锚地、防风锚地、防波堤工程等建设。加快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强化港口节能减排设施改造,打造智慧绿色港口。

大力发展国际航运服务。聚焦国际枢纽海港定位,建立健全国际化、专业化航运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港口航运服务业。打造北部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钦州重点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港航物流信息平台、海员基地;防城港重点推进跨境融资等边境金融服务,打造北部湾(防城港)国际航运贸易综合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防城港国际港航服务中心;北海重点吸引海事法律服务、旅游客运等功能要素集聚;南宁重点吸引区域航运总部、航运金融、航运人才等功能要素集聚。深化北部湾港与货主企业、国内大型航运企业等战略合作,积极引进第三方货代、船代企业。组建北部湾航运交易所,加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展指数、航运运价指数等研究。

专栏1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重点工程

航道工程:建设北海铁山港深水航道、国际客运港航道扩建工程。建设钦州港20万吨级进港航道、西航道扩建工程。建设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三牙航道扩建、潭油作业区进港航道二期、钢铁基地专用码头支线航道、西贤航道扩建工程。

码头工程:建设防城港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及后方陆域工程、6号及21—24号泊位工程,钢铁基地专用码头,企沙南作业区30万吨级码头,渔澫港区503、504、511、512号泊位,榕木江西港点1—6号泊位,云约江作业区3号泊位,潭油作业区3—6号泊位。建设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1—6、1001—1002、1101—1103、12—13号泊位,大环作业区17—19号泊位,大榄坪南作业区11、1101—1102、14—18号泊位和9—10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金鼓江作业区12—17、19号泊位。建设北海北暮作业区7—10、17—20号泊位,北暮作业区南1—2、4—5和7—10号泊位,石头埠作业区19、23号泊位,啄罗作业区7、10—11、13、33号泊位,榄根作业区1—2及南1—3号泊位,沙尾作业区4—5号泊位,涠洲岛西角3000GT码头等工程。

改造提升工程:开展防城港渔澫港区老旧码头升级、粮食输送等设施改造,推进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12—13号泊位改造,推动北海港石步岭港区搬迁。在防城港、钦州港配置矿石、煤炭等专用卸货码头自动取制样一体化设备,加快港口车辆水平运输、散货物料仓储、散改集等装卸贮存运输方式改造更新,加强港口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港口建设工程:打造“北港网”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北部湾港无纸化“智慧湾”与“北港网”对接,完善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卡口放行无纸化等系统,进一步优化海港口岸无纸化应用功能。

铁海联运网络工程:拓展铁海联运网络,实现渝桂、黔桂、滇桂、川桂、湘桂、甘桂、陕桂及广西区内等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拓展铁海联运市场。

第二节 构建向海通道网络

加强海运网络建设。以外贸航线为重点,织密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加强与周边主要港口合作。拓展国际海运网络,进一步提高至东盟国家航线密度和准班率,积极发展非洲、南美航线,逐步拓展北美、欧洲、中东、印巴等远洋航线。加快拓展沿海内贸航线,加密至天津、青岛等港口的北向航线,加强与珠三角港口的东向融合,推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南向合作,积极开展沿海捎带、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等业务,支持北部湾港与海南主要港口开展航线相互喂给,到2025年,力争开通集装箱航线105条以上,其中外贸航线超过68条。

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加快大能力集疏运通道建设,形成东中西线通路合理分工、核心覆盖区和辐射延展带密切沟通、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陆路交通网络。优化完善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西线通路,加快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云桂沿边铁路等项目,加强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加快G80广昆高速公路百色至南宁段扩容、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等工程建设。提升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中通路运输能力,推进贵阳至南宁高铁、合浦至湛江高铁、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建设,规划研究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畅通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东通路,推进G72泉南高速公路广西段扩容等项目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打造江铁海联运通道。加快铁路跨境通道建设,积极对接中国(广西)—中南半岛铁路网,加快构建以铁路干线为骨架、以公路集疏运网络为支撑的南宁—新加坡国际陆路运输大通道。推进连接凭祥、东兴等口岸铁路建设,建成南宁至崇左至凭祥铁路、防城港—东兴铁路等项目。实施沿边公路扩能改造,提升集疏运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

完善北部湾港内陆无水港布局。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重要城市为关键节点,打造覆盖西南中南、辐射西北的内陆无水港体系。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桂林苏桥、柳州、来宾等无水港建设,拓展桂北、桂东、桂西等地无水港布局。提升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无水港的运营及管理水平,逐步拓展在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西北、中南地区布局发展无水港,打造内陆无水港10个以上,研究境外无水港布局。

第三节 积极拓展物流服务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挥不同运输方式优势,发展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多式联运。大力发展铁海、公水、江海联运,建设“西南—北部湾—东盟/中国沿海”点线并举、境外布局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等。优化铁海联运班列网络,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价下浮和品类、站点设置,支持铁路箱“下水出境”及境外还箱点布局,推进铁水联运、中欧班列运单“提单化”。发展空陆联运,开通面向东盟的跨境直达货邮航线,推广货物空空中转、航空快件中转集拼。强化与西江衔接,推进贵港苏湾、南宁六景等江海联运港区建设,打通铁路“最后一公里”,畅通江海运输。加快国际多式联运发展,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和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建立完善国际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培育壮大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引导企业建立“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

完善通道物流服务功能。完善通道沿线物流枢纽布局,培育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打造海港陆港空港联动发展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新作业模式,提高港区间穿梭巴士密度,强化与干线班轮衔接。拓展港口及口岸经营服务范围,发展冷链物流、滚装及重大件等运输功能。推进防城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交割仓库建设,加快推进防城港“保税混矿”试点。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国际冷链物流业务,打造国际冷链物流门户枢纽。

推动通道降成本优服务。加强标准规范衔接,降低物流成本,深化通关便利化,提升通道服务能力和效率。深入实施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对标提升工程,推行“先放后检”、“预约通关”等海关监管模式,扩大“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范围,争取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重要火车站点为启运港、以北部湾港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实施北部湾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压缩口岸、港口操作时间,推动港口、铁路站场及专用线、物流园区等运营主体优服提质降费。推行“一单制”联运服务模式,加快铁路海运作业单证电子化和数据共享开放,逐步建立完善的港口、铁路一体化运营模式,拓展铁海联运班列“一口价”政策覆盖范围。加快实现与东盟国际货物“一站式”运输,打造“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产业园区+海外仓+跨境物流”全链条运营模式。

第四章 协同建设链群共生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

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向海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成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新高地。

第一节 打造陆海联动的先进制造基地

建设国家级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发挥深水大港和原料产品内外运输优势,高水平推进“油、煤、气、盐”特色化专业化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链,以“减油增化”、精深加工为方向,构建炼化一体化、多元烯烃产业链,发展附加值高的有机原料等精细化工,培育发展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增长点。利用进口煤炭便利优化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快煤制甲醇、乙二醇、甲醇制烯烃等系列产品及后续产品开发,推进“气头”、“盐头”化工互补错位发展。推动氯碱、轮胎、化肥、磷化工等传统领域提质增效与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推进南宁六景工业园建设,形成以钦州、北海为主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提高钦州石化产业园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新材料、高端化工等重要项目建设,形成300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国家级现代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全国重要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发挥经济区临港大工业布局优势,依托境外矿产资源,推进钢、铜、铝、锰、锂等精深加工,打造原材料保障可靠、精深加工能力强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依托防城港钢铁基地等项目,加快延伸钢铁冶炼—轧制—精深加工—应用制品全产业链,打造国内重要的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南国铜业(二期)、正威玉林新材料产业城等项目建设,打造铜精矿—电解铜—铜材加工—铜材应用产品的铜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推进广西生态铝工业基地(防城港)和南宁高端铝产业基地建设,加强铝产业上下游之间协同发展。加快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中伟新材料南部(钦州)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为核心,打造精炼—化工—材料一体化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力争“十四五”期末形成5000亿元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共建链接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发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东盟开展产业协作的区位优势,大力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引领性项目,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南宁、北海、钦州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配套项目、高端研发机构、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完善产业配套链条。加快发展新型显示器、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手机、智能影音系统等优势产品,积极发展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装备等新产业。重点加快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瑞声科技南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集聚水平和协同效应,打造千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加快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升级。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共享零部件配套和供应链体系,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南宁、玉林为重点,支持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南宁中车铝材精密加工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规模化发展,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向智能安全高效舒适方向升级。做强内燃机、船舶电力系统、牵引系统等拳头产品及配套链条,加快推进产业链数字化、高端化,打造面向东盟的南方汽车出口基地。推动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高端化升级,提高关键核心部件的配套比例。以南宁、钦州为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建设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打造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增强轻工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造纸产业高端化发展,做强食品、纺织加工产业,提升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建设水平。推动造纸产业向高强度、功能化、环保型方向转型升级,打造高端造纸、绿色家具产业链,重点推进南宁(兴宁)绿色家居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合浦工业园区(乌家产业园)、广西生态板材家具产业园(玉林)、扶绥木业家居产业集聚区、广西崇左·龙赞东盟国际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建设太阳纸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强木材原材料进口,在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市打造国际木材交易市场、进口木材加工基地,为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提供原材料保障。支持中粮油脂、大海粮油、渤海农业、澳加粮油等国内外知名粮油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创建国家级粮油加工基地。推动食品工业向品种多样化、生产系列化、包装精致化升级。提升海产品加工能力,开发海洋生物保健品、海洋大健康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蔗糖精深加工、循环发展,重点推进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依托广西玉林(福绵)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南宁六景工业园等产业载体,积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混纺纱、高档面料等产业,推进精品化、高端化、定制化转型。

专栏2 临港制造业集群重点项目

金属新材料:北海铁山港新材料产业园,防城港钢铁、生态铝、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中伟新材料南部(钦州)产业基地,南宁高端铝产业基地,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玉林铜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崇左铜锰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等。

电子信息:中国—东盟北斗示范基地,中国—东盟(钦州)5G智能终端产业园,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广西三诺智慧产业园,广西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等。

先进装备制造: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南宁轨道产业园,中船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

粮油及食品加工:中储粮北部湾粮食储备物流基地,京东粮油食品产业园,益海嘉里(防城港)综合粮油加工,澳加粮油山茶健康产业综合示范项目,海天调味品生产基地,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休闲食品产业园等。

木材加工:横州市现代林业产业园,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北部湾(合浦)林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广西生态板材家具产业园,扶绥木业家居产业集聚区,广西崇左·龙赞东盟国际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等。

第二节 壮大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加强陆海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整合,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布局建设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登陆点、加工储运基地,打造我国面向东盟的海上新能源开发重要基地。依托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发展壮大海上风电装备、渔业装备、船舶修造、旅游设备等产业,打造广西北部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加快以珍珠、螺旋藻和其他海产品为主的海洋创新药物、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等研发、中试与产业化。重点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上生产活动和交通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打造“智慧海洋”平台,建设北部湾海洋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