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发文鼓励交通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
国务院发文鼓励交通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明确推广低碳设施设备。规划建设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
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年12月9日
(本文有删减)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为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交通运输保障、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里,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京张高速铁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战略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快速增长,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建设,交通扶贫百项骨干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7万公里,新增通客车建制村超过3.3万个,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运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旅客高品质出行比例不断提高,航班正常率大幅上升,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超过20%,快递业务量翻两番、稳居世界第一。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复兴号动车组上线运行,C919客机成功试飞,ARJ21支线客机规模化运营,跨海桥隧、深水航道、自动化码头等成套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船舶建造水平持续提升,网约车、共享单车、网络货运平台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铁路、空域、油气管网等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面取消,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营运货车、营运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8.4%和7.1%左右,民航、铁路安全水平保持世界领先,道路运输重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5%和69%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衔接不够顺畅,重点城市群、都市圈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存在较明显短板。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程联运比重偏低,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匹配。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关键核心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仍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物流体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从国内看,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区域经济布局、国土开发保护格局、人口结构分布、消费需求特征、要素供给模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新要求,交通运输行业进入完善设施网络、精准补齐短板的关键期,促进一体融合、提升服务质效的机遇期,深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要适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优化发展布局,强化衔接融合,因地制宜完善区域城乡综合交通网络;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新科技赋能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效率;要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韧性,调整发展模式,将绿色发展理念、低碳发展要求贯穿发展全过程,提高自身运行安全水平和对国家战略安全的保障能力;要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转变发展路径,促进建管养运并重、设施服务均衡协同、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全方位转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结构优化、一体衔接的设施网络,扩大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培育创新驱动、融合高效的发展动能,强化绿色安全、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当好先锋。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充分发挥交通作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作用,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能力,有效支撑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提供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交通运输服务。
系统推进,衔接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合理确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技术标准、建设时序,补齐西部地区路网空白,优化网络结构功能,科学合理挖掘既有设施潜力,精准补齐联通衔接短板,提升运输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协调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注重新科技深度赋能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破除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交通运输市场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
绿色转型,安全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运行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互联互通和运输保障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主要采用250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公路质量进一步提高。布局完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基本形成。港口码头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换装效率进一步提高。重点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络、都市圈1小时通勤网加快形成,沿边国道基本贯通。
运输服务更加高效。运输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客运“一站式”、货运“一单制”服务更加普及,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持续缓解,农村和边境地区运输服务更有保障,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全覆盖。面向全球的国际运输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中欧班列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技术装备更加先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显著提高,数据开放共享和平台整合优化取得实质性突破。自主化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推广应用,实现北斗系统对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全面覆盖,运输装备标准化率大幅提升。
安全保障更加可靠。交通设施耐久可靠、运行安全可控、防范措施到位,安全设施完好率持续提高。跨部门、跨领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特大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主要通道运输安全和粮食、能源、矿石等物资运输安全更有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发展模式更可持续。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铁路、水运承担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比例稳步上升,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高,清洁低碳运输工具广泛应用,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比例显著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
治理能力更加完备。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和管理运营养护等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更加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形成。
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注:①〔〕内为5年累计数。②指纳入国家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大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③指国际枢纽机场和区域枢纽机场中连通轨道交通的机场数量占比。④指重点营运车辆、邮政快递自有干线运输车辆、应安装具备卫星定位功能船载设备的客船及危险品船等。⑤指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所有地面公交车辆的比重。⑥指按单位运输周转量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三章 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布局,构建完善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存量网络提质增效,聚焦中西部地区精准补齐网络短板,稳步提高通达深度,畅通网络微循环,勾画好美丽中国的“交通工笔画”。
第一节 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
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建设综合性、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构建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交通走廊,强化主轴与走廊间的协调衔接。提升京沪、沪昆、广昆、陆桥以及北京至港澳台、黑河至港澳、额济纳至广州、青岛至拉萨、厦门至喀什等通道功能,推进待贯通段建设和瓶颈段扩容改造,畅通沿海与内陆地区通道。推动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机衔接。
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推进出疆入藏通道建设,扩大甘新、青新、青藏、川藏四条内联主通道通行能力,稳步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新藏铁路和田至日喀则段前期工作、适时启动重点路段建设,有序推进滇藏铁路前期工作,密实优化航空航线网络布局,构建多向联通的通道布局。畅通沿江通道,加快建设沿江高铁,优化以高等级航道和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功能。升级沿海通道,提高铁路通道能力,推进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提升港口航道整体效能,构建大容量、高品质的运输走廊。贯通沿边通道,提级改造普通国省干线,推进重点方向沿边铁路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和港口在海上运输中的门户作用,强化东、中、西三条通路,形成大能力主通道,衔接国际运输通道。
第二节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提升全球互联互通水平和辐射能级。培育一批辐射区域、连通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合理组织集群服务网络,提高集群内枢纽城市协同效率。
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提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全球联通水平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增强部分枢纽国际门户功能。优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客货中转设施、集疏运网络及客运场站间快速连接系统。增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转运能力,发展口岸枢纽。强化不同层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间功能互补、设施连通、运行协同。
完善综合客运枢纽系统。优化客运场站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布局,鼓励同站布设,加强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衔接。对换乘潜在需求大的综合客运枢纽,做好衔接通道用地和空间预留。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布局立体换乘设施,鼓励同台换乘,实施既有枢纽换乘设施便捷化改造,推动主要运输方式间便捷换乘。整合接入综合客运枢纽的不同运输方式信息资源,加强数据、时刻、运力等对接。促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探索建立枢纽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枢纽与周边区域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加强开发时序协调、服务功能共享。
建设综合货运枢纽系统。优先利用现有物流园区以及货运场站等设施,规划建设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的综合货运枢纽,引导冷链物流、邮政快递、分拨配送等功能设施集中布局。完善货运枢纽的集疏运铁路、公路网络,加快建设多式联运设施,推进口岸换装转运设施扩能改造。实施邮政快递枢纽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与铁路、公路、民航等枢纽加强统筹。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第三节 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构建以高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为主体的快速网,完善以普速铁路、普通国省道、港口航道等为主体的干线网,提高基础网保障能力。
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坚持客货并重、新建改建并举、高速普速协调发展,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扩能改造,着力消除干线瓶颈,推进既有铁路运能紧张路段能力补强,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区铁路网覆盖水平。加强资源富集区、人口相对密集脱贫地区的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推进高速铁路主通道建设,提升沿江、沿海、呼南、京昆等重要通道以及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运输能力,有序建设区域连接线。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铁路网整体运营效率。统筹考虑运输需求和效益,合理规划建设铁路项目,严控高速铁路平行线路建设。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欧姆龙将上市触摸操作式光伏发电监控器,还支持输出控制2024-08-16
-
河南长葛首家个人光伏发电并网2024-08-16
-
今年河南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计划突破210万千瓦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光伏发电助扶贫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