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01-06 11:03:01
热度:

《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1年12月31日,《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到2025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1年12月31日,《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到2025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立,全省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建设、煤电一体化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全省能源自给有余,形成规模化电力和成品油外送发展格局。

——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44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7000万吨、原油产量1140万吨、天然气产量2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2680万千瓦。

——能源清洁化水平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超过6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60%左右。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50%以上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23%目标任务。

——能源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业用能效率不断提高,建筑交通节能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用能水平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风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对接落实受端市场,视新能源消纳形势,适时启动酒湖直流输电工程后续配套风电项目,推动酒泉地区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持续拓展金(昌)张(掖)武(威)风电基地规模,扩大白银、定西、庆阳地区风电装机规模。推动陇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风电项目和定西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面建成通渭风电基地和武威松山滩风电基地。在消纳条件较好、接入条件较优的中东部地区,高标准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风电场,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以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依托,谋划布局河西走廊东段大型风电基地。

——持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充分发挥资源禀赋,逐步扩大光伏基地建设规模,优先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展规模化建设,实现太阳能发电与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农牧业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光伏+治沙”“光伏+农牧业”“光伏+工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具有多种生态效益的光伏项目。推进嘉峪关、敦煌、玉门、阿克塞、瓜州、肃北、金塔、高台、山丹、临泽、永昌、凉州、民勤、古浪、永登、景泰、环县、东乡等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到2023年底,陇电入鲁工程配套4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网源同步建成投运。稳步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到2025年,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350万千瓦。

全文如下: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定位

(四)发展目标

三、发展布局

(一)河西走廊新能源重点开发区

(二)陇东和东南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区

(三)中部和中南部能源融合创新区

四、大力发展新能源

(一)推动新能源持续快速跃升发展

(二)建立风光电经济高效利用机制

(三)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五、提升能源保供能力

(一)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二)提高油气生产供应水平

(三)提高电力安全保障水平

六、构建能源产业体系

(一)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二)统筹推进风光热气协调发展

(三)促进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

(四)提升能源合作水平

七、加快能源转型升级

(一)推广能源技术成果应用

(二)加快电气化和智能化发展

(三)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八、投资估算和环境影响分析

(一)投资情况

(二)环境影响分析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

(二)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四)强化人才和服务保障

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为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政发〔2021〕18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我省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陆上能源输送大通道,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能源可开发量整体位居全国前列,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开发条件较好,根据中国气象局2020年资源评估成果,全国风能技术开发量99亿千瓦,其中我省5.6亿千瓦,全国排名第4,随着低风速风机普及利用,风资源开发量还将进一步提升;全国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1287亿千瓦,其中我省95亿千瓦,全国排名第5,开发利用空间巨大。煤炭探明资源储量291.7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278.34亿吨;石油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83亿吨,全国排名第4;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581.05亿立方米,全国排名第13。

“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综合性能源通道能力不断加强,多元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基本建成,能源消纳能力显著提升,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全省煤炭生产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重逐年下降,非化石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风电装机1373万千瓦,占全国装机的4.9%;光伏装机982万千瓦,占全国装机的3.9%。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的42%,居全国前列。随着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成,绿色新能源电力通过酒湖直流以及交流通道跨区外送电量显著增长,2020年全年外送电量52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达146亿千瓦时,占比28%。“十三五”期间通过政策引导关闭退出小煤矿100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400万吨,基本淘汰30万吨/年以下煤矿,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建成选煤厂6处,洗选能力达到2880万吨/年,入洗率75%。

新能源消纳能力显著提升。2016年国家批复我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后,我省相继出台《甘肃省新能源消纳实施方案》《甘肃省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专项行动方案》《甘肃省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直购电交易、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加快建设敦煌100%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清洁能源供暖和电能替代等示范工程,全力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弃风、弃光率分别由最高时的43%、30%下降至2020年的6%、2%,基本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消纳目标要求。

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十三五”以来,国家能源局积极支持我省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开展一系列国家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国家新能源基地的地位。首航节能敦煌10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敦煌大成5万千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核汇能甘肃矿区黑崖子5万千瓦平价风电示范项目、网域大规模720兆瓦时电池储能电站试验示范项目等多个新能源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例,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电网网架结构不断强化。“十三五”期间,建成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跨省区外送电量连年增长。我省电网已通过18回750千伏线路与宁夏、青海、新疆和陕西电网联网运行,输电能力由2016年的1400万千瓦提高到目前的2300万千瓦,形成了东联陕西、北通宁夏、西接青海、西北延至新疆的电网结构,电力电量交换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西北电网中“坐中四连”的枢纽地位。省内主网架实现了从330千伏到750千伏的跨越升级,形成了以兰州、白银为核心,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750千伏高电压等级网架结构,从酒泉自西向东的三回750千伏线路成为河西新能源“西电东送”的重要保障通道。

油气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陇东地区勘探发现省内首个大气田和国内探明储量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319亿立方米,石油探明储量5亿吨。原油产量稳步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增加。2020年全省原油产量969万吨,天然气产量3.9亿立方米;累计形成储气能力0.84亿立方米。

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深入推进首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率先开展省间现货交易。规范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与运行,有序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省区交易、合同电量转让交易等中长期交易市场建设。组建甘肃省电力交易中心和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逐步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试点推进售电侧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天然气管道建设。

能源扶贫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52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补齐农村电网短板。“一区一州”和18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建设任务提前竣工,大电网延伸范围内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深入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光伏扶贫项目规模127.6万千瓦,惠及389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8.9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大批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为产业基础薄弱地区探索了一条脱贫发展的新路子,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1.png

2.png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也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能源发展处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提升能源效率的攻坚期。

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趋势明显,为我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指明方向。世界上主要国家把清洁低碳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引领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推动全球能源供需体系向低碳化、无碳化加快转型,能源开发方式向集中式与分散式并重转变,利用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从我国“十四五”能源发展形势看,煤炭、石油增速不断放缓,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发展迅速,这为我省优化煤炭生产布局、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能替代、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指明了方向。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我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带来新机遇。2020年9月和1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要求。当前化石能源仍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加速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利用比重提升。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储能使用成本降低,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我省利用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新能源带来新的机遇。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政策支撑。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优先安排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推动甘肃陇东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支持甘肃等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加大甘肃等省区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和保障机制建设力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我省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我省能源产业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信息技术对能源系统的全面改造将重塑能源供需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日益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以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全新能源时代正在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能源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更好地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高系统转换效率,为我省现有传统能源产业转型赋能,加快推动能源数字产业化,打造智能制造、智能电网等重点应用场景,建设清洁能源交易大数据中心,开展上云用数赋智、“东数西算”提供支撑。

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我省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能源消费增速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的过程中,受内外部市场消费水平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实现能源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风电和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调峰能力短板突出,电力系统灵活性亟待提升;大规模新能源开发与电网安全、输送消纳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协调,电网的输配电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煤炭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河西地区缺煤与陇东煤炭外运通道不畅问题并存,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并未根本解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不足,冬季天然气保障能力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控制能源消费增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培育能源消费新模式,着力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撑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低碳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切实提升终端用能智能高效水平,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速,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目标。

——优化结构,绿色发展。坚持能源供给革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优化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清洁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结合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突出新能源领域和煤炭清洁化利用先进成熟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深化改革,高效发展。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扩大合作,开放发展。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发挥国家能源输送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引导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投资能源领域,深化与沿线省区和国家的合作,完善能源产业链条,确保我省能源企业参与国际公平竞争。

(三)发展定位

立足西部、着眼全国,坚持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全面提升能源生产、储备、运输能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

一个战略通道:国家重要的油、气、煤、电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及能源中转枢纽。

一个示范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四个重要基地: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陇东综合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核燃料循环基地。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立,全省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建设、煤电一体化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全省能源自给有余,形成规模化电力和成品油外送发展格局。

——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44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7000万吨、原油产量1140万吨、天然气产量2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2680万千瓦。

——能源清洁化水平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超过6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60%左右。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50%以上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23%目标任务。

——能源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业用能效率不断提高,建筑交通节能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用能水平明显改善。

3.png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