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煤炭“由黑到白”的美丽嬗变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9-24 10:52:23
热度:

煤炭“由黑到白”的美丽嬗变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林化工),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建设运行情况。他强调,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

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林化工),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建设运行情况。他强调,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榆林化工,了解煤炭“由黑到白”的嬗变。

▶形成煤、甲醇、烯烃产品完整产业链

2021年1月30日是值得榆林化工人骄傲的日子。这一天,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一阶段工程(CTC—1项目)MTO级甲醇日产量达到设计值5850吨,标志着榆林化工形成了由煤炭制甲醇再转化为烯烃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2012年6月,榆林化工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榆神工业区,开始了以甲醇为原料,年产60万吨聚烯烃产品的甲醇下游加工项目建设。2015年12月25日,榆林化工产出聚乙烯颗粒。从投料到产出聚乙烯产品仅249小时,榆林化工高压聚乙烯装置的888道高压接口无一泄漏、高压管道振动全部合格。

随着装置负荷不断提升,原料甲醇稳定供应及市场价格成为榆林化工实现良好效益的关键。但当时,榆林化工没有甲醇生产装置,甲醇供应全靠外采,原料供应、市场价格变动都影响到生产经营。

2017年6月15日,榆林化工186万吨/年煤制甲醇和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的CTC—1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煤炭气化、一氧化碳变换、低温甲醇洗、硫磺回收、甲醇合成、合成气制乙二醇等工艺过程,年转化煤炭440万吨。

2018年,CTC—1项目主干地管、主干道完工,土建工程全面开工,动力锅炉、空分装置等安装启动;2019年,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安装工程全面展开。

2020年3月18日,榆林化工举行3200吨级吊装启动仪式。首台锅炉点火一次成功、110千伏总变电所受电一次成功、气化炉首次烘炉点火一次成功、首套空分装置产出合格氧氮、合成气压缩机空负荷试车一次成功、高盐水分盐结晶装置产出结晶盐……各单体试车捷报频传。

历经42个月的建设,2020年12月26日,CTC—1项目首台气化炉投煤一次成功,至2020年12月28日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MTO级甲醇。

从此,煤炭经过榆林化工的各种工业装置,可以变成甲醇,再变成烯烃产品,实现“由黑到白”的转变。

“CTC—1项目建在毛乌素沙漠腹地,社会依托条件极其艰苦,广大参建人员战严寒、斗酷暑、战疫情,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成功来之不易。”站在塔器林立、管道密布的项目现场,榆林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先松感慨万千。

▲榆林化工生产的医用可降解材料

▶提纯废水中的盐,制成工业级产品

“在国内煤制烯烃行业,我们真正实现了废水的近零排放。”榆林化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武振林说。

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在气化废水处理工艺选择上,榆林化工借鉴同类装置经验,在成熟的废水处理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生化池的抗冲击能力和处理效率,为后续工艺降低氨氮含量等打下坚实基础。

废水中,废盐的最主要组分一般是氯化钠和硫酸钠。榆林化工通过分盐结晶分质减量化,对废水中的盐进行资源化利用,在分盐结晶过程中实现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工业级提纯分离,从而制成工业级产品。

除了变废水为宝,榆林化工还投资520万元对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治理,将废气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实现达标排放,并在排放口设置在线仪表,实时监测。

据了解,榆林化工180万吨甲醇合成反应器和合成气压缩机组等关键设备首次实现国产化应用,预计可节约投资7700余万元,每年可节约费用1300余万元。榆林化工在煤气化装置首次应用5台单系列投煤量达3000吨/天的单喷嘴水煤浆气化炉,有效减少检修次数;增加细渣循环利用设施,提高碳转化率,每年可节约原料煤成本约980万元,为今后同类大型煤化工项目国产化和大型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2020年,榆林化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油价暴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不利影响,生产聚烯烃产品57.36万吨,完成生产任务的102%,实现营业收入42.87亿元。

目前,榆林化工正在加快推进全球首套5万吨/年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工业示范装置建设。“十四五”时期,榆林化工将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生物可降解塑料加工改性工业实验室,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可降解塑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