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袁海洋:光伏界将迎来“美国制造”?
袁海洋:光伏界将迎来“美国制造”?袁海洋认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日益明显弱化,中国光伏企业组团去美国生产的“美国制造”更有优势。
“美国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尤其在光伏领域。”4月27日,在上海snec光伏展上,美籍华人袁海洋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五年前,我看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说5年内美国制造业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袁海洋人称“ocean”。6年前,他在美国创办了提供太阳能电站一站式采购服务的grapesolar,现在是美国较大的做光伏产品零售的公司,“把光伏电站系统配好,通过连锁零售店卖给消费者。另外,与500多家安装商合作,给居民安装屋顶电站。”袁海洋说。
3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国和欧盟掀起光伏双反,这个决定在中国的光伏产业掀起血雨腥风,诸多大企业面临生死危机,小企业能存活的则不到1/3。那时,袁海洋接触到了晶澳,晶澳希望在美国建一座太阳能组件厂,以避开美国的关税。同时,也有美国同行抱怨双反带来的成本提高。
而3年后,当中国光伏企业逐渐恢复元气,并在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做一些探索时,大环境也在变化:人口红利消失,企业转型升级,部分外资撤退……工信部前任部长李毅中甚至说,中国制造成本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甚至达到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5%。
袁海洋认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日益明显弱化,中国光伏企业组团去美国生产的“美国制造”更有优势。
以下为袁海洋自述:
你猜美国有多少电力局?3000个左右。我住在尤金,有20万人口,却有多达5个电力局。美国的电网非常分散,从起初设计就希望能形成竞争。最主要的电力局有董事会、管理层、员工,董事局人员由各个group组成,比如当地一个大学、一个医院、几个街区都会各有一个股东,一个电表户为其一个股东。另外由懂管理、懂技术的人组成高管。
美国民众安装太阳能的第一目的是追求独立,不用跟电力局打交道;第二才是环保。美国人喜欢自己是环保主义者的感觉。
美国现在污染也比较严重。电力系统中,40%是煤电,30%是水电,另有些风能、核电。光伏仅占1%。美国有5万多个水坝,现在各个州有不少水坝被炸掉,为什么?因为见水坝会影响一些鱼的回游;福岛核事故后,政府对于建核电也比较谨慎;风能利用条件有限,所以最便利最安全的是太阳能。
全美光伏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海岸,其中,因为其光照条件好,加利福尼亚州集中了整个美洲40%的光伏电站安装量。
美国总人口不到4亿,但别墅有1.2亿,有充足的屋顶资源可以安装光伏电站。不像很多国家,经济虽然发达,但都是高楼大厦,没地方装。
在美国,安装光伏电站的价格是全世界最贵的。比如建一个6千瓦的电站,平均成本3.5美元/瓦,而在中国是8元人民币左右。美国是中国的近3倍。
贵在哪呢?安装成本和设备成本都更贵。
首先是人工费。一个电工的工资是100-200美元/小时,6千瓦电站需要两个电工安装两天。按100元/小时算,光人工安装费就得3200美元;另外,设计费和并网费合成0.3美元/瓦;得到客户资源费平均0.36元/瓦。
设备成本更高。Sunpower的普通电池板平均1.4美元/瓦,国内价格是4元/瓦,又是国内的两倍。虽然国外电池板转换率比中国主流产品高20%左右,但两倍的价格无法拉平成本。
中国企业抱团到美国建厂好处很多。
首先,美国的鼓励政策力度很大。美国对太阳能实行了8年的itc政策规定,对于光伏发电,联邦政府提供30%的退税。以一个6千瓦的电站来算,3块5一瓦,总共是21000美元,可退税6300美元。谁家安屋顶电站谁就可得到退税,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而是以纳税人为单位退税。各个地方还有地方税,如加州有25%的退税。加州的业主总共可得退税达到55%。而且,国税30%退税是不封顶的。
巴菲特曾经用firstsolar的产品做了一个光伏电站,投资30多亿,仅退税就拿回了10多亿。
当然,鼓励政策有不确定性。现在美国正在大选,如果共和党上台,肯定会降低退税幅度,我认为退税幅度会砍掉一半,即15%,因为其代表石油企业利益,而民主党代表的是新能源公司利益。
2009年我创办grapesolar时,看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说五年内,因制造成本,美国制造业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
制造业主要的成本是电费、人工和土地。如深圳工厂电费0.6元,美国相反,民用电贵于工业用电。民用电10美分每度,工业用电4.5美分;如俄勒冈州能够提供的土地,有1000级净化车间厂房,高于国内的10000级,有1200亩土地,售价3000万美金,即可永久拥有。
综合下来,中国制造价格已是美国制造的90%,另外,美国自动化所需人工较少,加上市场在美国,在美国建厂可以省去大量运输费,因此我认为,中国企业到美国建厂,在美国生产电池片和组件已经有优势。这很像上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抱团到美国建厂,以应对美国对进口日本车的限制。
我希望引进做单晶高效电池的企业,投资额达到2亿美金以上,可以达到500兆瓦年产能的公司。因为多晶转换率低,不如单晶。我去年和李河君谈过两次,不考虑薄膜。
目前国内企业有几方面顾虑,主要是资金困难。晶澳有意向,但暂时希望只拿出2000万美元。光伏行业缺钱,钱袋紧张。这一点我想通过在美国融资也可解决,比如发型工业债券,以3%以内的年息。如此以来,下一步银行贷款也容易一些。
企业的顾虑还有人员。外派的管理人员,既得懂英文,还得有技术,这方面我作为“地陪”可以帮助解决。
美国市场空间很大,今年计划新增8.2GW,firstsolar做2.5G,solarworld做500兆瓦,sunpower做1G,目前尚有3G缺口。
上一篇:石定寰致辞我们相聚在灿烂阳光下
-
生物光电:藻类发电生物光伏板2024-08-16
-
清洁能源势不可挡 太阳能将于亚洲发扬光大2024-08-16
-
能源巨人来了:晋能清洁能源欲领跑光伏制造2024-08-16
-
韩文科:发展太阳能及风能发电并网2024-08-16
-
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酝酿挑起贸易新争端2024-08-16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初定5月5日飞离南京2024-08-16
-
美国:繁文缛节是光伏高价格的罪魁祸首2024-08-16
-
2015年太阳能需求预估维持51.4GW2024-08-16
-
以国际视野“倡响光伏产业国际合作”“协鑫”发起国际合作宏大计划2024-08-16
-
扎根太阳能产业,道康宁专注提升“新能源”竞争力2024-08-16
-
日本2030年光伏发电比例拟控制在7%2024-08-16
-
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ProSun计划采取新行动2024-08-16
-
光伏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规范明晰2024-08-16
-
太阳能或改全球电力版图:发电成本将继续降低2024-08-16
-
中国光伏企业分心二用 上下游共同出击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