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李克平:完善碳市场的核心与挑战
李克平:完善碳市场的核心与挑战我国已经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双碳目标的下一步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内容就是完善碳市场,其核心是有效合理的碳定价。碳市场的完善还面临一些挑战
我国已经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双碳目标的下一步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内容就是完善碳市场,其核心是有效合理的碳定价。碳市场的完善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错误定价与过度投机等行为,以及政府政策对于碳市场建设的内生影响。
在金融支持碳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目前资本市场还需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误区:一是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而言,参与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的投资,重点不在于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而在于大市场;二是对于投资而言,机构不仅要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认真地跟踪实体经济与科技变化,在正确的方向上找到正确的投资对象。
——李克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本文系作者在CF40内部课题评审会暨“双周圆桌”第348期“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上的发言整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碳市场的核心是有效合理的碳定价7月份,我国在过去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实现双碳目标的下一步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内容就是完善碳市场。关于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方向,一种观点从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出发,即强调碳市场具有金融属性,需要按照金融属性去扩大范围,引入更多的参与者和金融机构,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逻辑,其本身也是成立的。
纵观不同观点的讨论,核心的分歧在碳市场是否具有严格的金融属性上。我认为不需要在这一问题上耗费太多精力,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在绿色环保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节能减排,虽然用行政计划和指令的方式也可以强制企业碳减排,但行政指令对于碳达峰更有效一些,而对于碳中和则相形见绌,会有很大不足。
其次,7月刚刚上线的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主要是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的交易,我们可视之为1.0版本。如果碳市场停留在这个阶段,无法满足我们建立碳市场以实现双碳目标的本意、初心和动机,1.0阶段的市场没有能力和功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我们要创造条件,从1.0升级到2.0版本,让碳市场变得更有效。这需要更多相关的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的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碳金融产品,甚至引入衍生产品。其核心是要提高碳市场的定价效率。
实际上,我们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初衷,在建立碳市场时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不是因为碳市场具有金融属性而要做进一步的完善,而是因为建立这个市场本身就需要向这个方向完善,促使它发挥功能。哪怕它的金融属性是不完备的,也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碳市场具有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这是我们完善碳市场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碳市场的核心是有效合理的碳定价,我们希望寻找一个最优的碳价格来解决经济的增长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平衡。随着不断发展,碳减排从对经济有制约、影响,逐渐过渡到相对中性,到最后,绿色技术的发展可以与经济增长并行不悖,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找到所谓最优解。
我们完善碳市场的核心之所以有效,有几点原因:
第一,碳市场机制能够最大程度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这是靠行政计划部门指导解决不了的。
第二,有效的碳价格信号才能使我们所讨论的所有问题有更好的效果,这些问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经济的激励、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吸引及融资的支持、低碳经济的转型。只有更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更有效的碳定价才能使所有这些理论上的功能得以尽可能高效地实现。
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更高效的碳市场,而仅局限在控排企业能够实现减排的简单目标,那么我们无法实现整体经济、全行业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转型。
完善碳市场的挑战
即使我们尽可能地将碳市场向比较完备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去推进,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即使是今天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仍然可能发生错误定价、过度投机等情况,这是和市场相伴相随的,不可能彻底绝灭。
因此,我们不能过度夸大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以致于出现一些波动和问题就认为是洪水猛兽。我们能够做的,是利用在比较发达的市场上积累的各种经验,通过风险管控和有效监管,把相关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从而使市场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
第二,必须承认碳市场不是传统的、经典的金融市场。政府要决定这个市场中交易的核心,即确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分配,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中,政府的决策和分配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同于自主的金融市场(政府在外部进行监管),而是政府有一只手直接嵌入到价格形成的机制中。而且,政府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变化、推进和松紧都是紧密相连的。可以想象,这个市场额外地增加了一层政府政策的内在影响因素,所以,对于如何建立好这个市场,政府自身也具有重大的责任。
目前,对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碳市场中的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比如,在碳排放市场上,非控排企业和机构的进入是否会造成这个市场碳价格的过度抬高,反而影响重点控排企业的排放?在这个市场上推出衍生产品,在提高碳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会不会带来过度投机?我们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去管控过度投机的风险?在这个市场上,由于按年度发放配额,可以结转的部分相对较少,当大量金融机构进入后,这样的交易对象如何匹配?
资本市场作用巨大
但可能存在一定误区
在金融支持碳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以权益类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作用是巨大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什么来实现?资本市场是一个最主要的实现平台。
资本的流动要通过市场,包括银行、信贷、债券也包括权益,我们说资本市场是最主要的实现平台,是因为碳市场定价、整个绿色溢价形成以后,在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资本流动聚集优化的动态过程中,资本市场是最核心和关键的一部分。
在中国政府明确双碳目标以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应和变化。也就是说,在这一长期战略目标确定了以后,它比我们过去十几年来所有呼吁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号召和行政指令都更加有效。资本市场积极、快速的反应,表现在资本市场重新审视各类资产价格的估值以及价格变动上。
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碳市场具有更有效的价格基准、更有效的碳定价,其可以为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和调整提供更高效合理也更稳健的定价之锚。这需要打通金融机构和碳市场,使之产生一种互联互通的效应,使高效的价格信号能够更好地传递。
在资本市场热烈反应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也存在着一些可能的误区。
第一,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参加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的投资,重点不是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因为在狭义的碳市场中,按价格来算,交易规模和交易对象是有限的,且碳市场本身就有一些特殊性质。因此,仅仅把眼光放在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市场上是过于狭隘的,这不是大型机构的主要投资对象。
“不进入碳市场就不能直接参与这个过程”——这是一个误区。碳市场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定价信号,并且传播到全市场、大市场。大市场才是机构投资者的主战场,但我们需要狭义的碳市场为整个经济提供一个更高效的碳定价,使得大市场在向绿色经济低碳转型时减少盲目性,减少错误的发生或者降低错误的程度。
第二,方向对了也不等于成功,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绿色技术还有太多不成熟的部分,有很高的技术风险。对于投资而言,机构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认真地跟踪实体经济,跟踪科技变化,深度研究,在正确的方向上找到正确的投资对象。
上一篇:全球天然气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