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碳中和带来全新商业逻辑,“零碳”标签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7-28 17:02:52
热度:

碳中和带来全新商业逻辑,“零碳”标签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7月22日下午,2021亿欧EqualOcean年中分析师发布会暨品牌升级战略会于北京后山艺术空间顺利举行。此次发布会以“数

7月22日下午,2021亿欧EqualOcean年中分析师发布会暨品牌升级战略会于北京后山艺术空间顺利举行。此次发布会以“数·智进化论从科技驱动到赋能商业价值”为主题,分享了亿欧智库2021年上半年的研究成果。会上,来自亿欧智库的分析师就各自研究领域的行业现状与数字化进程进行了复盘梳理和趋势研读。

近年来,伴随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和措施一经提出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亿欧智库分析师何少佳以《企业碳中和研究与路径规划——零碳革命下的生存与进化》为题,分享了碳中在企业层面的相关思考。

核心观点

1. 碳中和能为企业实现社会价值,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碳中和布局关系企业自身长远发展,企业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利民利己。

2. 从全球各经济体二氧化碳历年排放量数据上看,中国排在首位;中国碳排放量主要集中于高速发展的近二十年,二氧化碳历史累积排放量远不及发达经济体。

3. 亿欧智库推出中国企业碳中和阶段中国已经经历了政府研究组织多次强调实现碳中和重要性的阶段,进入碳中和起步期。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开放,我们即将进入碳中和发展期,主要目标就是产业端碳中和意识更深、更广的渗透。

4. 亿欧智库根据现有的涉及碳中和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间的流通,推出碳中和概念产业链。

5. 碳中和为企业带来全新商业逻辑碳中和改变企业运营成本、创造巨大商机、实现碳中和也需要企业持续性投资、“零碳”标签将成为企业生产、交易重要标准,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下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发布

从2020年9月中国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开放,我们对碳的关注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碳中和”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零碳革命的大门。企业作为零碳革命的主体,如何看待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如何在构建零碳社会中抓住商机,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今天我将从企业为什么要碳中和,中国碳中和现状企业碳中和路径,以及碳中和带来的重大影响四个方面与大家共话共识。

一、企业为什么要关注碳中和

1. 碳中和能为企业带来社会价值

全球达成“碳中和共识”这条路是比较艰辛的,从京都协定的重要要经济体的缺席,哥本哈根协议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巨大争议,再到巴黎协定重要经济体达成碳中和共识,形成如今共同奋进的局面,来之不易。

中国强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碳中和目标作为了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已经承担起了大国责任,尽早尽快地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企业作为生产主体,也是能够推动全国以及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主体,企业重视碳中和至关重要。

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激增。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相对稳定,甚至有些已经完成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在发达经济体碳中和进程比中国靠前的前提下,如果中国不重视碳中和,后期发展将会受到他们的制约,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想要寻求自由公平的发展环境,必须要对碳排放进行合理的控制。

企业碳中和进程影响中国在国际碳中和进程中的话语权。目前,国际碳排放标准制定中鲜少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标准制定权的缺失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例如,国与国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标准和计算方法,进口国与出口国间如何分配(现在是不计入进口国的),对于我国这种出口大国来讲,与发展紧密相连。如果我们失去标准制定权利以及在全国碳市场中的话语权,对我们来说影响会非常的不利。

中国企业应该尽快实施碳中和的路径,尽快实现碳中和,尽快发展碳中和技术在全球碳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为中国在国际上发声。

2.碳中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碳中和这个概念可以促进降本增效业务的发展,促进营收增长。各个碳排放场景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新兴技术,而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能够创造更多的新兴业务。

提及两个贸易限制的例子海外巨头比如微软为了减少价值链上的碳排放,已经在供应商的标准当中设立了环保条例,未来海外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也会越来越收紧,这个对于中国还没有实现碳中和或者是还没有重视碳中和、但却想要与这些企业合作的企业是非常不利的。

一些碳中和进程靠前的发达经济体,如欧盟近期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即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一旦以碳指标对进出口进行限制,参与海外合作的中国企业将首当其冲。如今,中国企业重视碳中和是打破贸易限制的最好途径。

现在投资者注重企业的ESG指数,则将企业是否关注环境保护,是否进行二氧化碳的关注并且进行二氧化碳信息的披露作为投资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国企业重视碳中和也将为自己增加竞争力,打破这一限制。

由此看来,碳中和布局关系企业自身长远发展,企业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利民利己。

二、碳排放现状的梳理

碳中和1.png.png

由图可见,全球各经济体二氧化碳历年排放量,无论是从总量还在增长情况上看,中国无疑是排在首位的。发达经济体,早已开始着手碳排放控制工作,近年来已经能维持碳排放量稳定不再增长。

但我们在关注历年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应注意第二个碳排放的累积量——选择了两类重要时间节点,分别是工业革命和近期。美国、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大幅增长集中于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经济高速增长的20年,但从总量上看,美国、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碳排放累积量至今仍居世界前列。实现碳中和,不应仅看眼前,过去、未来的发展责任都应考虑在内。碳中和责任需要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共同承担。

碳中和2.png.png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矛盾在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中后期,对未来经济增长,还有比较高的预期。而碳减排对于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来说,将对经济发展带来制约。为了减轻碳减排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不能直接进入碳中和阶段,应以碳达峰过程为过渡。因此,我们的第一目标是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

在碳达峰期间,中国首要任务为调整经济结构,完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即在保证GDP增长率的前提下提高碳强度的下降率。在此目标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尤为重要,应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耗能产业。

201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与2015年制定的45%的目标相比,我国有更出色的发挥。如果接下来高耗能产业能更好地转型,数字经济、高新科技等低耗能企业能更好赋能能源、工业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碳达峰目标可以更快达到。

除了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也成为了中国碳达峰时期的重要目标。中国现在的能源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非化石能源仅占比15.9%。习近平主席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要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5%,完成十年间增长10%的目标,就要率先发展风能光伏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3.png.png

目前,中国已经经历了政府研究组织多次强调实现碳中和重要性的阶段,进入碳中和起步期。这段时期内,工业、建筑、运输、能源行业有关于碳中和高峰论坛接踵而至,大型可再生能源集团、电力集团也纷纷亮相,潮流风向标向科技巨头纷纷发声,将碳中和推上热潮。巨头们起到了表率作用,践行意识现行的原则。但碳中和在产业端的渗透率仍有待提高。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开放,我们即将进入碳中和发展期,主要目标就是产业端碳中和意识更深、更广的渗透。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开放让更多企业意识到了碳中和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社会价值,也能帮助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短期内,产业端将进一步挖掘碳中和带来的全新商业逻辑。

真正能带领我们步入全力投入期的是国家各部委正在编写各个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和路线。政策推出后,有了政策指导,区域设计更科学的碳中和路径,企业也会根据更细致的产业目标,科学规划碳中和目标、路径;政策解读、标准解读、路径规划的第三方机构崛起;碳中和新兴技术企业出圈......

至此,碳中和才算真正步入正轨。未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国家会发布激励制度,这些举措都将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三、碳中和概念产业链

碳中和4.png.png

亿欧智库根据现有的涉及碳中和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间的流通,推出碳中和概念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

1. 以碳核查,碳咨询,碳资产管理,碳配额开发等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机构

2. 能源类企业,主要是以两类能源类企业为主。

第一类是结合CCUS等负碳技术的化石能源类企业,第二类是结合储能技术,能源保护技术的可再生能源类企业。

3. 低碳、负碳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下游就是在享受这些服务的企业,碳中和与各个产业息息相关,是每个企业需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均被囊括在内。

四、碳中和核心技术

碳中和5.png.png

亿欧智库对碳中和的技术进行盘点,核心技术分为三类,减碳、零碳、负碳技术。

五、企业碳中和路径规划

亿欧智库通过对海外接近或已经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企业,对其实现碳中和举措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具体在《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中,报告还分享了中外科技企业为实现或赋能社会实现碳中和的创新性举措。目前该报告已发布,欢迎下载阅读。

当前,中国已有涉及制造、建筑、交通领域的22家企业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详情请见《“双碳”承诺掷地有声,各行各业涌现“碳达峰”“碳中和”排头兵》。

六、碳中和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碳中和6.png.png

碳中和为企业带来全新商业逻辑

1. 碳中和改变企业运营成本例如,替换高碳排放的原材料,使用更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流程优化,减少废物排除,原料浪费;进行碳排放管理人才配置等。这都将改变企业的生产成本。未来,国家有可能会发布一些激励制度,对碳排放过线的企业征收碳税,无疑会改变企业的经营费用。

2. 碳中和创造巨大商机,为企业创造营收。对于碳密集型企业,目前进入强制碳交易市场交易碳配额;非碳密集型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低碳、负碳技术,开辟方法学,开发CCER,进入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除此之外,碳中和将是技术创新技术出海的重要领域。我们在各个场景的碳排放情况与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相差较远,实现碳中和需要基于场景进行技术创新。这些技术未来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除此之外国家也会发布一些正向的激励政策,例如碳积分等,都将为碳排放控制表现较好的企业带来营收。

3. 实现碳中和也需要企业持续性投资。老龄化、碳中和、数字化转型,这是我们现在重点关注的三大浪潮,其中,碳中和与数字化转型是相辅相成的。要实现碳中和,绝对是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帮助。而碳中也可以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是需要我们长期投入资金去支持的一个事情。

对于企业来说,碳中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即使是实现了碳中和目标,也需要企业进行碳排放的长期监测、碳资产的有效管理,进行持续性的投入,维持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的稳态。

4. 零碳这个标签将成为企业生产、交易重要标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碳中和与生产侧、消费侧的关系

碳中和将重塑生产侧。

首先将对能源产业产生了极大冲击。无论是缺油少气能源告竭的现状,还是全球达成的减排低碳共识,都驱动我国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但可再生能源仍存在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能源的转化效率等诸多问题。碳中和的提出,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能源安全、化石能源+燃烧前后场景的CCUS技术两种能源模式的发展。

其次,碳中和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建筑业中环保替代材料的使用、人工智能等降本增效技术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并重视对生产中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的循环利用、最终处理的负责。值得一提的是,碳中和有望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规模等,推动退林还耕,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养殖过程中有机物的利用效率等。

此外,加快消费侧行动,如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加快终端电气化,以消费侧强需求驱动生产侧能源换装、技术改造,也将助力社会实现碳中和。

亿欧EqualOcean于2021年初关注碳中和,现已发布《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企业责任研究报告》,我们还将陆续发布《2021中国商业建筑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报告》、《2021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并开展在食品行业、ICT行业、农业等各领域的碳中和报告研究,敬请关注。

未来,亿欧EqualOcean将持续关注碳中和领域,诚邀领域中学者、专家、企业、研究机构与我们合作、共话碳事。

亿欧EqualOcean致力于为全球企业和政府决策者提供行业研究、投资分析和创新咨询服务。掘金数智化发展趋势,是亿欧EqualOcean以及亿欧智库长期探索的方向。未来,亿欧智库分析师将继续秉持独到眼光深入各行各业进行高精专的内容输出。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亿欧。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