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十四五”时期 中广核的核电智能化战略将如何谋篇布局?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7-13 11:11:47
热度:

“十四五”时期 中广核的核电智能化战略将如何谋篇布局?站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潮头,中广核以打造核电本质安全为初心,不断探索核电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驱动核电技术创新,助力实现核电强国之梦。

站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潮头,中广核以打造核电本质安全为初心,不断探索核电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驱动核电技术创新,助力实现核电强国之梦。近日,本报记者与中广核智能核电战略专项总指挥郭景任展开对话,感知数字化、智能化在核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展望核电技术的广阔未来。

记者:新一代IT技术快速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相继提出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战略。数字化转型是如何赋能核电创新发展的?

郭景任:众所周知,核电是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方式。然而,核电站实体本身较为复杂,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包含100余个构筑物、380多个系统、8万多台套设备;另外,核电站业务也较为复杂。核电站设计建造运行周期长,可谓“百年工程”,对安全性和技术标准要求非常高。近年来,随着水、风、光等电力供应方式造价成本大幅降低,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也探索如何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性,提升竞争力。

身处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变革时代,我们应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紧跟数字化转型浪潮,以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核电站“实体复杂、业务复杂、标准更高、造价更低”的矛盾式需求,形成新的解决方案,从而驱动核电工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了哪些工作?

郭景任:早在2011年,中广核率先提出建设“理论电站”,探索实施核电站设计建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数据资料的集成应用,进而指导辅助后续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及工艺优化。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演化,中广核进一步提炼出“智能电站”“智慧运营”理念,从集团层面整合形成智能核电战略专项,制定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步走”战略。

“十三五”期间,中广核面向核电站全生命周期业务,围绕精益研发、协同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营、共用集成等核心需求,高度集成各阶段的业务、数据、资源,促进全集团核电业务协同运作、信息高效流通,构建核电设计、建造、运维开放、共享、协同的“智能核电”体系,实现人员组织、工具平台、工艺过程的高效协同与精准互动,实现核电全生命周期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数字华龙”就是众多研发成果的一个典型,它可视作“华龙一号”核电站设计建造业务过程的数字化映射,综合利用三维可视、建造阶段数据集成关联、数字孪生、仿真推演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最终实现“在实体电站建设的同时建成一座数字化电站”,明显提升核电站可建造性与可运维性,使得核电站的运行、维修及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中广核建设智能核电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自诊断、自寻优、自执行及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实现核电站设备、系统与机组的全面感知与精准互联,实现设备系统、人员组织、工作流程间的高效协同,在核电站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提升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以提升核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生产效能。

记者: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广核的核电智能化战略将如何谋篇布局?

郭景任:“大云物移智”等ICT技术对于实现能源全流程数据的全面感知、深度分析和智能应用提供了可能,帮助能源产业形成科学精益、灵活高效、共建共享、互动共赢的新生态发展格局。

面对“十四五”,中广核将智能核电明确列为集团战略专项,提出全面引入“大云物移智”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基于“自诊断、自执行、自寻优、一键顺控、少人值守”等理念方法,逐步打造“数字化核电站、智能化核电站”。在原有“核电全生命周期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先发优势、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聚焦并发力“核电站本体的智能化”,进而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升级浪潮中争当排头兵。

当然,技术变革必将伴随体制机制的变革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核安全是影响数字化电站能否落地建成的关键核心因素。因此,要充分论证核安全、新技术的自洽性与匹配性,建立起有效、科学的政策保障机制。同时,应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储备一支“核电生产业务与新一代IT技术兼备”的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