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从自强到自决,比亚迪是如何一步步缔造新能源商业帝国的?
从自强到自决,比亚迪是如何一步步缔造新能源商业帝国的?电动汽车方兴未艾,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家电企业纷纷入场造车。这盛宴的背后站着一家公司,它凭一己之力开辟了一条全新赛道,造就了
电动汽车方兴未艾,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家电企业纷纷入场造车。
这盛宴的背后站着一家公司,它凭一己之力开辟了一条全新赛道,造就了今天的盛世;它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了产销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壮举,它就是比亚迪。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电动汽车电池并不是全新的物种,百年来一直有公司在研制相关技术,但一直被压制在实验室里,没有成为实际的商品。
比亚迪公司敏锐地把握了电池电机技术成熟的契机,率先量产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F3DM,拉起了汽车新四化的大幕。
之所以比亚迪能够实现这个第一,很大程度上因为比亚迪的创始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先生,有着工程师的理想主义。
“电池大王”创办比亚迪之后,打败了日韩电池对手,成为电池界的一哥,一心想为电池找到更合适的应用场景,扩大比亚迪的商业版图。后来比亚迪收购汽车公司,“跨界”生产汽车,正是为了找到利用电池改变世界的新方式。
如今,基于锂电池的电动汽车正在改变世界,王传福的工程师思维在产业化方面功不可没。
在王传福之前,也有人尝试过,不过商业思维主导的锂电池计划,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折戟了。
当年埃克森美孚公司觉得锂电池投资回报率低,前景不乐观,所以放弃了锂电池业务的研发。包括丰田公司,也是选用了更传统的镍氢电池来打造其混动系统。
很多商业公司都不看好锂电池应用于汽车的前景,正是王传福的工程师思维和理想主义的坚持,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年的新气象。
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造车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没有什么门槛,众多企业和资本都能实现跨界造车,没有任何经验也没关系,只要“东市买电机、西市买电池、南市买底盘、北市买车间”,造车的雏形就有了。
对于很多跨界企业来说,造出一辆像摩托车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支持组装厂式的造车公司大步发展。
但是在十几年前,市场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人去研发和生产相关的部件,比亚迪能在产业链和配套企业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开发出现代化的新能源汽车,是十分不容易的。
一切从零开始,难度可想而知。而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走上这一条路,还是与王传福的理想主义、执着、坚持密切相关。
比亚迪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自主研发全部的核心技术——或者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它不得不自主开发。比亚迪自主掌握包电池、电机、iGBT在内的全部核心技术。
尤其是iGBT技术比电池更为关键,难度也更大。电池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只要资金投入到位,很多公司都有能力去实现研发生产。国内有众多的上市公司在从事锂电池的生产以及 pack业务。
但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iGBT,除了比亚迪之外,没有任何一家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设计和制造。这已经是芯片技术的范畴,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其技术含量非常之高。
比亚迪下一代iGBT6.0技术即将问市,这将让比亚迪实现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新的引领,未来我们将看到比亚迪的电耗、续航、性能等等参数指标进一步提升,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也就是比亚迪体系化的优势进一步夯实,而这种体系化的优势是“组装厂”无法获得的力量。
自主设定技术路线
比亚迪拥有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之后,就可以实现突破配套商的掣肘,自主地制定技术路线和方案。
如今比亚迪已经开发出了DM-p,DM-i两大技术路线,分别针对性能导向市场和经济性导向市场。
汉DM、唐DM等产品,百公里加速进入4秒级俱乐部,可以与保时捷等传统性能车掰腕子;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产品,拥有4升级的百公里油耗,可以与卡罗拉双擎等日系经济型拼实力。
这让比亚迪拥有了制霸多个市场的力量。在很多企业还在打口水仗,争辩哪种混动技术路线更优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决定权交给了消费者,让不同喜好不同需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消费者应该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需要被企业教育。
DM-i技术的加入,让比亚迪在542之后找到了全新的增长点,扩大了目标用户的受众范围,如今旗下的车型都面临着一车难求的盛况。
重塑价值体系
比亚迪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不仅可以定义自定义技术路线,更是在价格上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强大到可以重塑由合资企业主导的定价体系。
性能、效率这个两个发动机的重要指标一直是合资车企的强项。性能车辆的加速,每提升一秒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性能提升的越强,入场的玩家就越少,在售价的表现上就越来越夸张。高性能车型已经成为少国际上少数玩家的摇钱树。
而比亚迪的542一举打破了这个模式,让5秒破百的性能车进入了30万元之内,让传统性能车的定价体系大乱。凭借超高的性能价格比,比亚迪的542车型让性能车离中国消费者不再遥远。
汉DM、唐DM吸引了很多名人争相成为车主,汉唐精英荟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壮大,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界创新精神的代表。
出色的产品力和名人加入,引得很多BBA车主加入比亚迪DM车系的阵营,而这在各大论坛里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
此外效率和油耗也有着极强的技术壁垒,中国品牌在这方面一直都不太擅长。合资车的低油耗车型在价格方面往往高出一大截,比如日系的雅力士、飞度等A0级小车,甚至比自主品牌的A级车还要贵出不少,溢价能力非常强。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品牌没有相应的技术实力与之抗争,而比亚迪的DM-i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DM-i车型油耗之低,令很多人震惊——即使中型SUV如唐DM-i,实测油耗也仅为5L/100km千米左右。
比亚迪一举变劣势为优势,让合资品牌的溢价基石倒塌了一半。
这种价值体系的塑造,既归既要归功于比亚迪技术的执着,也要归功于比亚迪坚持成本定价的策略——比亚迪不以高利润为导向。
其背后根本的驱动因素是比亚迪绿色出行的梦想,必须具备相当的价格优势,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新能源产品的快速普及,才能让生态环境得到尽快的改善。
怀揣着这种梦想的公司,怀揣着改善生活,改变世界的梦想的公司,在竞争的道路上一定可以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