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北汽新能源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三电系统安全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3-29 11:13:57
热度:

北汽新能源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三电系统安全汽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涉及零部件万余个,在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仅仅10几年发展过程中技术快速迭代

汽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涉及零部件万余个,在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仅仅10几年发展过程中技术快速迭代,有些许不成熟之处更是难免。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过热问题的确是行业目前待攻克的难题,行业内也有多个品牌因电池热失控受到消费者质疑。遇到这种问题,企业首先需要秉持“客户至上”的原则,第一时间应对。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迅速提升三电技术能力,研发和制造出技术更加先进、质量更加优良的产品。

从开发到验证 北汽新能源全力保障电池安全

解决热失控的问题,目前从行业层面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思路。化学设计方面,车企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改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通过添加特种添加剂,阻断电池内部化学放热反应。安全验证方面,做好充分的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全面寻找设计不足;安全验证项多模拟用户使用工况,做到尽可能“全覆盖”。制备工艺流程方面,加强生产过程中质量管控,提高一致性;定期对生产机械以及生产环境进行现场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作为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北汽新能源经过11年的发展,得到了超过52万新能源车主的信任,其中可靠的产品品质是打动用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用户最为关注的电池安全上,北汽新能源实现电池产品从部件到系统,从硬件到软件,从开发到测试的完整流程覆盖。

为保证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北汽新能源在动力电池设计阶段采用“双重引流热失控控制技术”,大大提升热扩散时间,保证乘客人员安全。同时利用数据驱动原理以及失效机理定量标定的双校验识别算法,建立动力电池安全云端预警技术,在北汽新能源全系产品上进行了工程化推广。为保证用户全场景安全性能,动力电池系统经过托底、碰撞、模拟冷却液泄露、密封失效浸水等59项安全测试验证(国标15项),保证用户每一项安全场景下电池系统安全性。另外,动力电池搭载整车在中国极寒、极热环境下进行超长里程用户适应性测试,保证极端环境下动力电池可靠性。

去年10月,北汽新能源高端车型ARCFOX极狐αT上市,这款车不仅是与有高端制造和领先科技加持,在电池和三电技术上,也代表了北汽新能源的最高水平。其电池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平台化PACK设计、液冷系统一体化箱体设计、高安全性的特点。电芯采用Z字叠片技术,充放电过程中受力均匀,不会产生极芯扭曲,因此寿命更长,安全性更好。PACK底板兼顾结构件及液冷板功能,适应-30℃~60℃全气候环境;满足国内和欧州碰撞标准。

技术攻关 北汽新能源持续提升三电系统硬实力

目前,续航、安全、成本顾虑成为了阻碍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而电动汽车三电系统正是解决续航、安全、成本问题的关键。

在攻克行业共性难题,推动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思路指引下,北汽新能源持续聚焦三电系统的创新和研发,2020年10月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电控方面,北汽新能源获得了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及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及能力评定的三级(ASPICE L3),是汽车行业内电控开发体系最完善的公司。自主掌握了VCU/BMS/MCU产品软硬件开发的能力,三电电控产品同时获得德国莱茵功能安全ASILC的认证,代表着行业内动力系统级功能安全最高水平。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环境下,北汽新能源将继续开发满足功能安全ASILD的电控产品,确保整车因功能失效带来的人员伤害几乎为零。

电机系统方面,北汽新能源采取严苛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每一款电机都需要经过结构强度、环境适应性、环境耐久等多个方面共计20多项严格的测试,累计测试时间大于3000小时,等效行驶里程约180万公里,从载荷强度到累计验证时间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水平。以振动试验为例,验证结构强度的冲击试验加速度达到500m/s2,验证结构耐久的随机振动加速度有效值达到100m/s2,验证强度高于用户实际使用情景的10倍以上。以温度试验为例,在温度范围-40 - 85 ℃的环境下进行上千小时的总成运行模拟强化试验,保证电机在极限温度下依然能安全可靠运行。

未来,北汽新能源还将在更先进的热安全防护技术实现电池热失控后永久不扩散,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及可靠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