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官方通知泄露真相,新能源汽车产能严重过剩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3-12 11:03:36
热度:

官方通知泄露真相,新能源汽车产能严重过剩2021年春节前夕,一份来自江苏省发改委的文件打破了当地汽车行业的平静。这份题为《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的文

2021年春节前夕,一份来自江苏省发改委的文件打破了当地汽车行业的平静。

这份题为《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的文件,指出当地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问题,还点名了拜腾、前途、敏安、拜腾、重庆长安南京分公司、北汽新能源常州等典型案例。

2月27日,江苏省发改委公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

其实不仅是江苏。

国家发改委也对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早有警觉。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该通知还明确要求,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在当地的投建情况。

虽然国家发改委并未公开发布或回应这份调查情况,但在2021年1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新能源汽车存在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必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

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江苏省公布的产能过剩问题自然不容忽视。不过除了江苏,其他没有公布相关调查情况的省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也不高。

比如,已经获得生产资质多年的河南森源,并没有实质大规模量产电动汽车;同样最早获得资质的杭州长江汽车,则已宣告破产。

一边是大量销路无门或无车可卖的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边是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甚至下场造车,而“老牌新势力”如法拉第未来重新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模样。

旧产能“烂尾”问题犹在,而新一轮的造车热潮,已有再起之势。

1

产能过剩,发改委介入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对产能过剩的警告声从没断过。

不论是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还是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都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产能新建或扩大予以规范限制。

特别是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

这份规划,也成为其后新能源汽车主管部门管理产能过剩问题的最重要根据之一。

正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一个月后,国家发改委直指恒大、宝能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调查通知,才在网络上流传,落款时间是2020年11月13日。

网传发改委通知文件

虽然直到现在,恒大和宝能官方也未对这份文件做出正面回应,但该网传调查的广泛流传,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恒大造车的疑云。

其中之一就是,尚未实质量产的恒大汽车,为什么在收购国能之后,能置其闲置产能不顾,又在上海和广州大兴土木建厂,许下2025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的宏大诺言?这明显是不符合主管部门产能控制逻辑的。

吃瓜群众的疑惑,想必也是主管部门希望解开的。

另外,我们没有在国家发改委官网上找到这份调查通知,但有地方发改委工作人员对媒体确认了该文件的真实性。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该通知流传不久之后,行文单位中的各省发改委,也开始行动了。

2

江苏通报,多家企业被点名

作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大省,江苏率先动作。

2月27日,江苏发改委网站公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称“出现了个别新能源汽车项目违规建设生产……一些整车企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闲置产能规模较大等突出问题”。

我们注意到,该文件的发文日期是2月9日,受文单位是该省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距上文中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过去了近3个月。应该是在这期间,江苏省各设区市完成了相关汽车项目的统计和上报。

根据统计,2020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0.08万辆,同比增长 15.86%。而这一数据,远远低于该省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产能。

敏安汽车工厂俯瞰图

比如,

○重庆长安南京分公司年产2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备案时间已超过两年,目前仍未开工建设;

○拜腾汽车原本计划 2019年底前竣工投产,并实现年10万辆整车的一期项目,也已经停产多时;

○早在2016年就获得生产资质,并开始新建的敏安汽车,原本规划年产8万辆纯电动汽车,产能利用率均低于5%……

同时,盐城国新新能源汽车项目、北汽新能源常州、苏州前途、南通枫盛等纯电动企业,也因产能利用率持续多年偏低被点名批评。

除了新能源整车项目,江苏动力电池企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

江苏省发改委在上文的通知中公布,目前,该省建成产能约150 GWh,已超过2020年全国装机量需求,但仍有一批在建、 拟建动力电池项目,产能阶段性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凸显。

上文国家发改委的通知文件,受文单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等23个省份和直辖市。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有江苏省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调查情况,其他省份的调查情况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产能过剩问题不止存在于江苏。

除了上文提到的天津国能新能源,早在2017年3月就获得国家发改委资质核准的河南速达电动汽车项目,规划年产能10万辆,但到目前为止,该品牌电动车产量甚微,2020年全年的上险数仅1600多辆。

另一家第一批获得生产资质的杭州长江汽车,已于2020年11月宣告破产。

3

过剩产能继续,造车热再起

这么多过剩产能,怎么办?

江苏省发改委的建议是,加大产能过剩企业监管力度,重点关注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且闲置乘用车产能10万辆以上或商用车产能2万辆以上的企业,引导其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提高产能利用水平,或积极参与兼并重组。

问题是,如何从“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供给端提高或降低产能相对容易,消费端如何左右市场的购买行为?

如江苏发改委在上述文件中所说,随着在建汽车整车产能的建成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产能增加、产量下降”“两头挤压”,全省汽车产能利用水平存在继续下降风险。

更重要的是,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独立纯电动企业投资项目所在省,应符合:上两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同产品类别行业平均水平;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建设规模。

也就是说,如果现有剩余产能不能消化,当地还没拿到资质的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将成泡影。当年作为香饽饽招商引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些已经成了如今拖累地方经济的累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老牌新势力”产能过剩,难逃“烂尾”命运的同时,新一波造车热潮正在兴起。

百度、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或直接下场造车。资本市场的老玩家法拉第未来,在几度易主之后再次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大有再战一场之势。

如今,已有老旧产能严重过剩的前车之鉴,在国家和各地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监管之下,新一轮造车热,能否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