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硅料持续涨价: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3-11 09:02:22
热度:

光伏硅料持续涨价: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近日,一份美股大全新能源的季度经营报告再次引发市场对当前光伏产业链博弈加剧的担忧。数据显示,大全新能源去年四季度营收2.4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

近日,一份美股大全新能源的季度经营报告再次引发市场对当前光伏产业链博弈加剧的担忧。

数据显示,大全新能源去年四季度营收2.4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0.73亿美元,平均单吨利润约2.04万人民币。

而在此前的一周中,光伏硅料价格再次跳涨,涨幅达5%-7%。对此,部分券商机构预期2021年硅料供应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甚至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直到2022年四季度硅料供给紧张状况才会有所缓解。

光伏上游硅料价格持续大涨的背后,除了近几年行业需求爆发外,也正反映出产能结构的畸形。光伏行业产业链的四大重要环节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目前,除了上游的硅料为供不应求外,其他环节皆处于产能绝对过剩状况。

硅料方面,中信证券(23.690, -0.06, -0.25%)预计,2021年和2022年组件规模对应的硅料需求约为58万吨和70万吨。而数据显示叠加逐步爬升的产能,硅料供给分别为57万吨和71万吨,硅料环节供不应求或紧平衡状态将延续。但在硅片、电池片和组件方面,由于技术壁垒较低,各企业产能爬升速度较快,当前潜在供给在180GW以上,电池片、组件增速超过20%,高于上游多晶硅15%的产量增速,供给正在超出全年需求。

整个产业链中,由于电池片存货周期有限,因此电池片能相对好地反映终端需求。目前,市场上电池片价格处于下降状态,意味着一季度光伏需求或将不及去年四季度。

但实际上,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停工影响,下游产业链仍处于库存重建阶段。因为无论在哪个阶段拥有一定库存,到下半年库存就能形成订单,企业市场占有率才有足够保证。因此市场上下游各企业希望借助新产能的竞争力优势,满负荷生产,达到最有效的竞争力。目前下游大多数组件企业已签订二季度订单甚至三季度订单,并已开始运行生产。由于产业链下游需求量比较确定,在这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尽可能在硅片或者电池上形成竞争优势。也正因此,即便硅料价格持续上升,下游产能过剩状态中短期无法改变。

最终,本轮硅料涨价或将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彻底出局。

数据显示,今年市场的多晶硅产能90%以上由大单和长单锁定,组件厂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关键在于硅料。整个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壁垒并不相同。实际上,除了上游多晶硅生产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环节技术壁垒较高外,其他如硅片、光伏组件、光伏应用的技术含量皆不高,属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组件厂若能够采购硅料,通过硅片和电池片代加工,便可完成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但对于一些未完成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其受原料涨价影响严重,压缩利润空间,失去主动权。

目前,硅片市场一类垂直一体化厂商如晶科、晶澳、天合等在下游需求不景气时能够优先采用自身生产的产品。另一类如隆基、中环、保利协鑫等在满足其他一体化厂商及其他电池厂的硅片需求的同时,向下游延伸,在电池片、组件等有所布局。而通威股份(33.080, 0.68, 2.10%)等则是基于硅料生产优势向下游电池片、组件布局进行一体化。相反,对于其他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光伏制造企业来说,今明2年亏损的概率极大,部分企业或将因此出局。

另一方面,即便对于当前龙头企业来说,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部分企业的竞争优势或将受到影响。

当前硅料产业龙头是通威股份,但新特能源、保利协鑫、新疆大全等都已做了相应的产能规划,形成了上游四强的局面。上游企业在占据短期优势后,正谋求与下游行业共建或合建的模式进行深度绑定。如去年11月通威股份与天合光年共同投资总计150亿元的4万吨硅料、15GW拉棒、硅片和电池项目;今年2月通威与晶科签署的硅片、纯晶硅共建项目;中环股份(24.490, 0.39, 1.62%)和保利协鑫、隆基股份(85.000,1.00, 1.19%)和通威股份也通过互持股份,承诺产品采购进行合作。因此,目前来看行业竞争格局正从隆基股份的一家独大,再次转变为各家企业抱团厮杀的混战局面。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博弈的色彩,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化都将“动一发而牵全身”。“首先,随着央企国企加速进入下游运营商队伍,其对组件企业的话语权在发生变化,运营商是否会大幅压价是一个重大不确定性。其次,当前光伏制造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巨大技术革新的可能,新技术路线的确立同样将使一些企业出局,另一些企业加速发展”。

资料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