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绥化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展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1-01-11 10:31:04
热度:

绥化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展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  中共绥化市委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到: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电解水制氢

  中共绥化市委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到: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及生物质焦油等产业。

  以下为原文

中共绥化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二〇二一年一月六日中国共产党绥化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部署要求,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精准研判省情市情,围绕推动绥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就制定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绥化新征程

  1.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牢锛住“都城地”建设目标定位,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改革开放创新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绥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提出,清晰了发展思路,开拓了思维视野,明确了方位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实践,是对绥化优势潜力和农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是目标与措施的有机结合,对绥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

  综合实力进一步彰显。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量质并举,年均增速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速效并重,增加值年均增速创历史最好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经济增速,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800亿元,社会财富快速累积。

  具有鲜明绥化特色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持之以恒抓招商、上项目,五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6个。落地建设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超过“十三五”前历年的总和。玉米生物发酵、精细化工、汽车电子仪表、肉业、医药、秸秆、物流、旅游康养、汉麻等多个产业链都形成了一定规模,都有一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大标杆企业支撑,打造出了世界单体生产规模最大的年产10万吨苏氨酸生产线和1万吨色氨酸生产线,天有为电子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汽车仪表生产基地,绥化工业正处于从分散布局到集群推进的新发展阶段。

  农业强市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坚定不移当好“粮窝子”,做好供给端、争当领跑者,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粮食年产量保持220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100万亩,推动品种、品质、品牌“三品联动”,绿色食品综合评价系数连续6年全省第一。“寒地黑土”品牌居全国最具价值农业品牌第6位,“绥化鲜食玉米”成为全国唯一以鲜食玉米注册的地理标志,“五谷杂粮下江南”获评全国农业品牌十大营销案例,走出了“种得好、产得优、卖得俏”的新路子。探索并找到了秸秆综合利用“一主两辅”的科学方式,为解决全省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玉米在总量上成为净流入市,“原字号”出市成为历史,玉米成为不愁卖的“铁杆庄稼”。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经过艰苦奋战,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16万人告别了绝对贫困,过上了更有尊严的生活,全面小康路上没有落下1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河湖长制有名有实,启动呼兰河流域综合治理。地表水5个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6%和88.5%。政府债务总体可控,未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改革创新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恒大、新和成为标志的重大项目落户我市,结束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历史,实现了由“不过”到“争过”的华丽转身。“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企业登记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为1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领先,兰西县土地托管经验入选“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率先在东北整市推进普惠金融项目。产业链图谱招商方式全省推广,聚焦重点产业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成功举办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对话、天有为全球供应商大会、象屿生化产业园招商恳谈会等推介活动。提出并主动推进哈大绥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全省战略。绥化海关获批,外贸进出口总额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由产品规模单一较小向出口多元规模壮大转变。

  城乡面貌处处发生显著变化。改造农村泥草房15万平方米,消灭棚户区816万平方米,完成老旧房屋改造20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30.6平方米提高到32平方米。新建和升级以市本级唯实公园、唯恋公园为代表的绿地广场公园27处,公园绿化总面积达到183.8公顷,是2015年的3.1倍。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8万吨/日,新建供水管网430公里,新建供热面积820.9万平方米,改造二次供水泵站171个。村镇建设力度空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完成改厕任务47513户,配备垃圾桶161万个,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投入2.85亿元。累计投入60.88亿元,新增路网总里程1757.7公里。绥大高速开工建设,绥巴路实现通车,哈绥铁伊客专、民用机场项目顺利推进。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8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9万人,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医疗、养老保险连续提标扩面,城乡特困集中供养人员救助标准提高到17736元/人年和9996元/人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9.6张。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工程2636处,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在全省率先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网上监管,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就医购药实现电子移动支付。文化和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事故数量同比分别下降32%、40%,无重特大事故发生。集中整治行业乱象,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43个。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持续好转,社会治理创新有效。推行“清单制链条式”工作法,用“提示单、督办单、成绩单”提升落实“质速效”。倡导践行《担当公约》,探索建立《担当档案》,政府系统全面推行承诺制,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政协民主协商议政,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开展群团工作,有效履行党管武装职责,扎实开展双拥工作。

  2.发展环境。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市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挑战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各地对产业要素的争夺愈加激烈。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快、优质高端人才不足等问题突出,资源、原料、劳动力优势越来越小,思想作风、体制机制、创新创造与新阶段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机遇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特别是对我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给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出台了一揽子政策,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后我国更加注重粮食安全,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市的标志性产业链已经融入了全球和全国产业链体系之中,为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大庆绥化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全省战略,为我市加速融入“哈尔滨1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3.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走出一条具有绥化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都城地”建设成果更加丰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增长动力更加强劲,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全市人民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总体思路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黑龙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依靠省委坚强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解放思想,坚持“都城地”目标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增进人民福祉,走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速度更快、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绥化开好局、起好步。

  5.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推动“都城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调动激发全市人民投身绥化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主动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用好用足改革关键一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以全面深化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持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发展定位。立足绥化在全国全省生产力布局的地位方位定位,推动“六个强省”战略任务在绥化本土化具体化特色化落地落实。深度聚焦保护寒地黑土第一优势资源,打造“千亿级品牌价值”;深度聚焦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第一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产值贡献”;深度聚焦培育田园养生第一朝阳经济,打造“千亿级潜力空间”。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形成哈大绥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推动“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建设更高质量发展。

  7.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突出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厚植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到2025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成效。主要实现“十个新”。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步;全面开放合作再创新局面;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入新格局;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动能,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在新发展格局中,做优“供给端”;在龙江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争当“排头兵”。“十四五”期间,重点在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粮食供给区、打造优质肉乳核心区、打造全国农村改革先行区和打造全域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等5个领域上聚焦发力。

  8.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示范区的引领区。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稳定面积、优化布局、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发挥“粮窝子”作用,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市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亿斤以上,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20亿斤以上。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打造黑土地保护核心区。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推广秸杆还田新技术,控制面源污染,推行科学耕作制度,强化水土流失治理,落实好国家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5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1000万亩以上。实施良种繁育创新工程。加强种子库建设,对种质资源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建设国家级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建设黑龙江(绥化)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大中型水库建设工程、河湖连通工程、节水灌溉及灌区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农田防灾减灾和生产能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推广,推进农机化提档升级,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强农。提升“寒地黑土”品牌价值,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打造绿色农产品核心区,绿色(有机)种植面积突破1300万亩。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仓储、流通、销售能力。打造中国北方绥化玉米物流集散地,建设中国北方海伦大豆交易批发中心。

  9.实施“主辅双强”战略发展畜牧产业。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一禽”,让畜牧产业成为支撑绥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半壁江山”。加强基地建设。把除庆安外的9个县(市、区)都打造为畜禽优势主产区。推进规模养殖。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5%。提升精深加工。建设乳品、生猪、肉羊、大鹅和蛋品等“五大畜产品精深加工区”,补齐全市畜牧业精深加工短板,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守住安全底线。严把疫病防控关,严管环保审批关,严控禁养红线关,严把处理利用关。

  10.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质量效益。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内在要求,致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先导区。夯实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基础。打牢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基础,建设国家级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聚焦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力争每个县(市)培育形成1-2个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以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青冈一二三产融合先导区为核心,推进安达、望奎、庆安、北林集聚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产业园2个,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培育涉农新兴业态。强化传统农业与其他行业互联互通。发挥市县乡村四级电子商务服务作用,打造“农村互联网+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金融保险+仓储物流”融合发展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特色农业小镇和现代农业小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分享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增值收益。

  11.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在完善经营体系、激发活力、深化治理上实现突破,打造全国农业改革先行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开展“清化收”,推进“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推进“三块地”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安达、兰西2个国家级试点在“三权分置”上创新突破。推进农民宅基地“闲房”托管,拓宽资产盘活创收新渠道。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开展“百村千社万户”、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5万家以上。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整市试点,完善推广兰西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80%以上。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推广“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

  1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制定并执行乡村规划。分类推进村屯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实施“现代化新乡村”建设工程。每县每年打造1个整乡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乡镇,打造3—5个整村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提高乡村宜居水平。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推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新型民居建设质量。强化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全市每个乡镇都要至少建成一处公共服务中心。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造全省一流的农业技能实训基地。实施“万人计划”培育工程,打造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1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推进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保障贫困人口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健全相对贫困精准识别机制,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提升脱贫摘帽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接续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完善联农带贫机制。推动脱贫户与各类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带贫模式,推动产业帮扶措施精准落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业,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开展监测,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

  四、加快工业强市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工业强省战略,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持续深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力巩固提升“1+4+N”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千百十”工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4.突出打造标志性产业。打造全球新兴的玉米生物发酵中心。稳定初加工规模,着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持续推进玉米生物发酵产业从短链向长链拓展、从分散向集群发展、从粗放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发展高端调味品、高端保健品、高端营养品,全面提升玉米生物发酵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玉米生物发酵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打造全省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的“化尾”产业承接平台,建成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打造全国最大汽车仪表生产基地。以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提升专业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助推企业早日上市。围绕汽车组合仪表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进行精准化招商,形成以汽车仪表总成系列产品为主导的汽车配件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汽车电子仪表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以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中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为核心的医药产业体系,稳步扩大中药材种养殖规模,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医药产业新格局。到2025年,全市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动物蛋白精深加工基地。借助绥化“寒地黑土”“东北民猪之乡”“中国籽鹅”等地理标识品牌影响力,扩大低温肉制品、调理肉制品生产,稳定高温肉制品(精包装)生产,推进肉制品产业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全市肉类加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打造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总部和龙头,以各县(市、区)为支撑,规划建设绥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落实好与中科院天津生物化工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建设好绥化“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秸秆生物产业研究院”,重点引进和培育秸秆高效原料化利用企业。到2025年,全市秸秆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15.发展壮大优势潜力产业。北菜加工产业培育壮大贮藏保鲜、冷冻脱水、净菜包装、干制腌制、粉汁饮料等加工龙头企业群体,打造3-5个以“寒地黑土兰西菜”“海伦富硒农产品”和“绥化鲜食玉米”等为重点的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乳品加工产业依托肇东伊利、安达贝因美等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和产品研发,持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梯次。亚麻(汉麻)加工产业打造以兰西、青冈为核心,以北林、望奎等为依托的亚麻生产加工产业带。瞄准国内外汉麻加工、制药、建材、食品、保健品等方面重点企业引进汉麻精深加工项目,打造全球重要的汉麻产业基地。水稻精深加工产业充分发挥寒地黑土优质水稻产区优势,重点开发功能米、大米膨化食品、方便食品、大米淀粉糖、胚芽米等产品以及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膳食纤维、米糠发酵制品等产品。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培育形成以海伦、北林、庆安为中心的大豆及食用油加工产业集群,以市本级、北林为中心的豆粉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优势的大豆产业板块,开发生产浓缩蛋白、磷脂、皂甙、异黄酮、蛋白肽、食用纤维等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新产品。

  16.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积极发挥绥化大数据中心核心辐射效应,引进一批数据采集、存储、挖掘、交易、应用、安全等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增强智能制造支撑能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生物质热电产业代替燃煤供暖优势,加快壮大新一轮生物质发电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及生物质焦油等产业。适时发展生活垃圾发电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光伏发电产业。高效节能新型环保产业依托海伦利民锅炉、东部节水等企业发展节能装备、节水工艺技术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依托中再生公司等发展循环产业,加快开发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智能拆解和拆解物自动化分选等关键技术装备,鼓励研发和推广基于物联网的再生资源收运系统。

  17.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持续推进“链长制”。加强顶层设计,加大“链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以招商引资促进延链补链强链。巩固延伸标志性产业链,精心培育潜力和先机产业链,动态调整产业招商图谱,坚持“靠谱”招商,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力争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强化风险意识,绘制产业链供应链清单图谱,确保基础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稳定供应,积极拓展与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广度深度。

  18.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打造1个千亿级园区,做强7个百亿级园区,发展壮大2个50亿级园区。完善产业园区基础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园区“七通一平”,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软硬件环境,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功能整合优化提升。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各类载体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保险、物流配送、技术研发等全方位服务。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发挥开发区的整体带动作用,推进各级开发区二次开发,全面提升园区投资强度。

  五、积蓄竞争实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培育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

  19.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推进供给需求两侧发力。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绿色有机食品和生态康养旅游等高品质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畅通经济内循环。破除妨碍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

  20.自觉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地方特色出口产业,调优商品结构,扎实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模式。巩固提升外贸成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流程。推动企业有序“走出去”。围绕农产品、亚麻纺织、农机设备、汽车电子、乳制品等优势产业及重点扶持产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外探索建立种植基地、资源基地、海外营销网络,优化跨境产业链布局。

  21.有效激发消费新潜力。完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做好物流、研发、设计等配套服务,促进健康、养老、文旅、体育、培训、家政等产业提质扩容。推动零售业创新转型。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体验,实现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深度融合。提升城镇消费环境。加快万达、恒大、北林老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建成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健身运动相结合的娱乐购物商业街、步行街。优化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商品流通企业、电商企业等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加大我市农副产品推介宣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扩大营销渠道,提升线上销售水平。

  22.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打通中东铁路通道和哈黑通道,推动高速铁路、铁路电气化改造、高等级公路均衡化布局,加快推动哈绥铁伊客专、绥化民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物流体系现代化。着力加强物流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物流能力储备。促进邮政服务创新发展。打造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递送节点和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建设。

  23.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推动省市“百大项目”建设。聚焦“两新一重”,发挥好重大项目的牵动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运用PPP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动力。

  六、抢抓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推动哈大绥一体化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聚焦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六个一体化”,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借智借力。

  24.推动空间布局一体化谋划。按照系统设计、整体谋划、有序推进思路,增强全市在一体化发展中的整体性协同性,明确各县(市、区)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格局。中心城市(含北林)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和潜力,逐步拉开城市框架,提高中心城市能级,将中心城市打造成人流、物流、现金流的汇聚地。肇东在不打破地市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重点推动与哈尔滨新区深度一体化,进一步增强承载哈尔滨中心城市功能疏解能力,大力推进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建设,打造哈大绥一体化先行区。安达推动与大庆同城化发展,打造成国内同城化发展新亮点。兰西重点承接哈尔滨产业转移。青冈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海伦、绥棱、望奎、庆安和明水,发挥优势,借势发力。

  25.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对接。构建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重点围绕哈尔滨“一两小时”经济圈发展布局,合理构建成网成环、功能完备、分工合理、保障有力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实现哈大绥三市高速网络贯穿闭合。加快推进“铁公机水”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使绥化中心城市进入哈尔滨“半小时”通勤圈。积极谋划推动哈尔滨至兰西、青冈、明水至北安铁路项目,加快促进沿线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肇东松花江沿岸至哈尔滨机场过江通道建设,强化跨市域的县乡道路衔接,畅通跨界地区公路联系。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借助哈尔滨技术、人才优势,加强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城市大脑等重点领域合作。

  26.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合作。做好产业配套承接。重点加强与大庆石油石化、哈尔滨绿色农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对接,共筑区域优势产业链。做好哈大产业配套与承接,积极承接哈尔滨和大庆溢出转移产业项目,建设国家级战略创新平台,打造创新活跃、区域协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园区合作。探索通过整体托管、一区多园等方式实现园区联动发展,探索发展“科创飞地”“反向飞地”等新型飞地经济模式。搭建科技孵化转化平台。加强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成果转化、中试试制、产业化推广基地。推动哈大绥区域要素优化配置。加强哈大绥的人才交流与合作,辟建人才专家公寓,聘请哈市星期天工程师、周末教授来绥工作。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支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跨区流转,争取并支持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在绥设立更多分支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共同创建一体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

  27.推动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哈尔滨、大庆合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松花江、呼兰河“江河联动”系统保护,共建百里松花江生态景观带。合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庆—安达城市内河治理,巩固万宝湖、明湖、三永湖等治理成果,共同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联合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系统推进哈尔滨上游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哈尔滨上风口的大气污染防治、哈尔滨重点食品供应地的土地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抓松花江—呼兰河流域大保护。加强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堤防提标工程建设,加强流域内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垃圾、污泥、危险废物处理等设施建设,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健全饮用水卫生供应系统和检测系统,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保护地下水系统。

  28.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共享。重点争取和推动哈尔滨、大庆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向绥化延伸,实现优质公共服务便捷共享。推进“校校”“校企”教育合作。争取哈尔滨、大庆名校到绥化建立分校或合作办学,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项目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健全医疗服务合作体系。搭建哈大绥“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加快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构建双向转诊机制。加快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对接,发展智慧医疗服务,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建立哈大绥医疗专家数据库,加快大庆—安达应急救援中心工程建设,开展航空救治试点,打造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加强健康养老合作。面向哈大老龄化服务需求,规划建设若干集医疗服务、休闲度假、康复护理、养老照护于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

  29.推动对外开放一体化协同。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积极为企业搭建便利化、效益化发展平台。依托“中俄博览会”“哈洽会”“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等平台载体,借助绥化与俄罗斯绿城区建立国际友好关系的有利契机,搭建对俄贸易畅通渠道,深入开展对俄合作,支持外向型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建设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外贸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化经营,支持企业建设国际营销网络,设立海外仓。加快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实力。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七、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好中心城市发展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0.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建设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万人的中等规模城市,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努力打造哈尔滨都市圈副中心、哈北交通枢纽中心和全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森林城市、公园城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东西两翼展开、整体推进”,构建产业集聚、生活宜居、商贸繁荣、富有特色的发展空间。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城市商贸服务、房地产、现代物流、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田园旅游、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高铁经济和冰雪旅游等产业,增强城市经济总体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中心城市与哈尔滨、大庆两个城区的差距。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品位。突出特色风貌、整体景观体系、公共空间体系,清零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建设高品质社区;加强城区污染治理与卫生清洁;推进城市“双修”;持续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打造公园城市;治理南北小沟水系,谋划实施引水入城工程,以水丽城、以水兴城;建设完成阁山水库引水工程,让市民喝上清洌甘甜的放心水。建设图书馆、滑冰馆、传染病医院等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31.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加快绿色有机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第一支柱产业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肇东、安达、海伦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庆安、青冈、望奎、兰西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坚持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强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和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升级发展。锁定“晋位升级”目标,肇东、安达守住前三位次,40%的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梯队,其他县不断实现跨越升级。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六个综合类城市中,进入优秀档次。

  32.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全面补齐三市六县的城区“三供两治”设施建设短板,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新建改建城镇干支路网,建设城区快速路,配建停车场、充电桩,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贸综合体,打造新商圈,建设专业市场,注重城镇亮化、美化、净化,让城镇服务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宜居,百姓更幸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各类常住人口落户便利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帮助各类农业转移人口尽快适应城市工作生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加大就业、购房、公共服务领域支持力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劳动报酬、社保待遇和政治生活权利。到202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28%。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发展。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打破城乡界限、区域界限,合理构建城乡空间布局,引导劳动力在市区和乡镇之间有序流动。打造城乡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互促共生。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发展,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支持安达卧里屯、北林四方台等特大镇建设,打造肇东五站、昌五、青冈祯祥等一批“卫星大镇”,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33.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评估和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集约适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全市经济高效布局,安全有序,协调永续发展。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坚持先规划、后实施,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制度,统筹协调人、地、产、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区域协调、生态优先、城乡融合、产业配套发展的新格局。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国家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支持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高效集聚产业、经济和人口,实现集群化发展;支持农业主产区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放大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功能;支持小兴安岭西麓区域保护生态资源,提供生态产品,促进绿色发展。

  八、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市域内生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优化创新创业要素配置,为绥化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增添动能。

  34.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新跃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把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部署实施一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优化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家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到2025年,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5个以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城市大脑工程和智慧社区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高质量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安达、肇东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绥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创造、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产业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初步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群。进一步聚焦“寒地黑土”特色物产,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

  3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统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提升,高水平实施“一网通办”。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持续开展区域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信用生态。严厉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规范开展联合惩戒,探索建立诚信积分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继续执行“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构建多层级项目落地服务保障体系,提升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和监督质效,畅通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持续开展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打造廉洁高效有为政府。

  36.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引导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建立配套协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在信贷担保、政策优惠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培育和成长计划,开展名企名家名牌培育行动。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抓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

  37.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在符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活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建立土地使用权二级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资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抢抓A股注册制改革机遇,鼓励支持企业挂牌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调节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38.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启动实施“人才兴绥”行动计划,形成地方政策强吸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用人主体作用,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高素质人才后备军。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施更加具体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和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提升人岗相适度。落实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推动职称制度与岗位管理有效衔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全面清除户籍、社保、医保、档案等制约人才流动的政策障碍,促进区域间、行业间优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党政人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交流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

  九、巩固放大绿色发展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绥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39.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拓展绿色发展空间。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推进产业生态化,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和散煤替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实施化肥、农药施用总量控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包装等,完善以自行车道为主的慢行道系统建设,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40.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治理。重点围绕呼兰河、通肯河、肇兰新河及安肇新河等中小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实施呼兰河底泥清淤、海伦市东方红水库清淤工程。力争肇兰新河消灭劣Ⅴ类,持续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达标治理,推进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冬季燃煤污染,推进秸秆固化燃料利用,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淘汰城市建成区65蒸吨及以下区域供热燃煤锅炉,完成中盟热电等三家企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治理,推动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严控土壤污染。探索适合我市寒地黑土特点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制机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监管和联防联控能力。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用水总量控制、污染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1.构筑绿色安全生态屏障。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构建安全生态屏障,积极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夯实生态空间格局。建立以努敏河、通肯河、引嫩总干渠—肇兰新河为三纵,呼兰河为一横的“三纵一横”骨架,以东北部山地丘陵区天然林保护为核心,以高速公路、铁路和国省道等为脉络,城镇绿芯、乡村林网、草原和湖泊湿地为支撑的生态空间格局。完善城镇园林生态体系建设。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拓展城市绿地,建设公园和环城森林生态带。多层次推进乡村生态系统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针对山地丘陵和农田草原,分类开展生态系统建设,着力保护乡村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42.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加强生态修复治理,保持牧草地林地规模总体平衡,坚决打击粮食浪费行为,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推进生态与健康、旅游、休闲、体育、农业等产业相融合,打造“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品牌。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增强输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加快“气化绥化”建设,推进绥化境内国家支线管道和省内骨干支线管网建设,加快城镇天然气管网和储(配)气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3.全力推进呼兰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加强河湖水环境治理。统筹推进通肯河、克音河、欧根河、泥尔根河、肇兰新河、青肯泡等河流和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湖岸线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侵占河道、填河造地、非法采砂、工程弃土、机械占用河道等行为,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城市建成区沿河沿湖截污管网建设,科学推进河湖重污染底泥清理,在呼兰河干流着力开展伊春尾矿泄漏污染治理,加强肇兰新河、青肯泡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快生态湿地建设。系统提升呼兰河流域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在水流平缓的污水处理厂下游、支流入干流口、河湖入库口等关键节点建设人工湿地,逐步完善湿地结构,加强水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加强安达市、明水县闭流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泥河、十六道岗、双宏等水库建设,形成干支流互济、多源供给、多通道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河湖景观带建设。逐步构建沿河沿湖防护林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加强河湖周边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升黑土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提升防洪工程保障安全。继续全面提高我市呼兰河流域主要干支流、中小河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继续推进中小型病险水库、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全面提升洪水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大力实施骨干水源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水平,实现“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保障有力、应急有备”目标。

  十、推进文化事业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高质量建成龙江中部文化大市。深入挖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龙江中部文旅康养示范中心,助推“田园城市”“田园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44.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绥化革命老区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好“红色基因”、“良善基因”、“文化基因”。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45.发展繁荣特色文化。厚植寒地黑土历史文化,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绥化历史文化研究,梳理寒地黑土历史发展脉络,明确文化类型和特征,打造一批寒地黑土文化标识,建立寒地黑土文化体系,彰显绥化独特文化魅力。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深入挖掘我市文物资源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弘扬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投入,支持非遗理论和实践研究。重视非遗传承人才的选拔培育和队伍建设,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46.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打造绥化文化品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科学设计建设绥化市图书馆、绥化市剧院、寒地黑土博物馆、呼兰河流域博物馆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持续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创作一批反映时代潮流、弘扬爱国精神的精品力作。举办一系列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艺术活动,不断提升绥化文化影响力。

  47.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化旅游风貌,科学布局重点旅游县市、核心景区,完善交通连接,构建具有绥化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深入挖潜打造旅游产品。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乡村、冰雪、红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夜经济。叫响“心绥所愿·诗化田园”品牌。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整合宣传资源和渠道,完善文旅推广营销体系。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文化、节庆、康养等深度嫁接,增强游客体验性和参与度,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综合拉动功能最强的融合型产业。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提高餐饮住宿服务接待水平,打造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田园养生美食品牌。

  十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覆盖绥化各类人群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48.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利用“绥化就业大集”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就业援助,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尊重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49.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优化城乡学前教育布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提质扩容,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学校经费保障和师资配置机制。大力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深化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推进高中教育提档升级。积极稳妥落实高考综合改革,配齐配强普通高中教师,加快高考标准化考场和高中走班教室、实验室建设,科学构建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筹建绥化高职学院,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若干本土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绥化学院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深化市校共同体建设。鼓励企业与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到教师育人全过程,培养造就千名教学能手,百名骨干教师,数十名卓越教师,基本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50.全面推进健康绥化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完成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医院、数字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与国内、省内医学院校和知名医院的技术协作,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全民健康行动。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能力提升和供给能力结构调整,扎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慢性病、地方病防治,做好精神障碍防治与康复工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互联网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流程,加大药品安全治理力度。

  51.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健全完善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成熟定型。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实现医保、医疗、医药改革系统集成。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加强家庭建设。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办法,探索相对贫困人口救助长效机制,加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做好贫困残疾儿童救助。促进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规范管理慈善活动,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5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体系,留住劳动力资源。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相关领域,发展“银发”产业。

  5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丰富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全民健身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实现城区街道、乡(镇)及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30所以上,创建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以上、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以上。促进体育消费。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鼓励各类健身休闲企业、运动俱乐部精细化发展,支持引导体育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发展。做好体育***销售网点增机扩容工作,加大公益金用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投放力度。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绥化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54.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重大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范和化解,为全省保障国家“五大安全”做出绥化贡献。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重要产业、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等领域风险。5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大力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6.确保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和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基础防范和源头管控水平。

  57.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黑龙江安达经济开发区各类化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升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与防范处置能力。构建高效灵敏的军地联合应急处突机制。

  十三、凝心聚力,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保障“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要在中央和省、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部署,更好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8.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9.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文风会风,建立和落实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推进纠治“四风”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60.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市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61.加快推进法治绥化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绥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快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62.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纠偏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群众监督制度。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绥化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