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1-7月国务院扶贫办通报 山西光伏扶贫位居全国第一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9-30 20:36:46
热度:

1-7月国务院扶贫办通报 山西光伏扶贫位居全国第一扛起时代新使命 打赢脱贫攻坚战天高云淡,阳光灿烂。9月22日,全国光伏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我省大同市召开,27个有光伏扶贫任务的省(区

扛起时代新使命 打赢脱贫攻坚战

天高云淡,阳光灿烂。9月22日,全国光伏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我省大同市召开,27个有光伏扶贫任务的省(区、市)代表,对我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产业扶贫创新之举,纷纷翘首称赞。今年1月-7月,在国务院扶贫办通报的各项指标中,山西光伏扶贫位居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高位推动、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多项创新举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激励。

截至2019年底,我省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从329万减少到2.16万,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0.1%以下,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967元增长到9379元,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

政策兜底保基本

偏关县窑头乡闫家洼村的潘恩厚今年58岁,身体虚弱多病,平时吃药不断。去年,他因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入住县医院,前后住院10天花销 6939.09元,新农合补偿5129.90元,民政救助1119.50元,最后个人只负担了689.69元。潘恩厚逢人便讲:“健康扶贫政策就是好,要不我的病早把这个家拖垮了。”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5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政策兜底保障力度,省级层面出台实施意见,各行业部门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任务清单和支持政策,各市县逐村逐户查漏补缺,逐县逐项对账销号。

——强化农村低保制度确保“特困群体有保障”。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逐年提高保障标准。2019年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4760元,43.55万贫困人口享受扶持;今年省级提标240元,全省平均达到5000元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应保尽保。

——落实精准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制定控辍保学方案,对所有疑似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逐一核实、一人一案,实现应劝返尽劝返,将近8000所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全面完成,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实施健康扶贫行动推动“基本医疗有保障”。我省全面落实“双组长”“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和“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农村贫困人口住院综合保障比例达90%左右,此创新做法受到国家卫健委多次表扬。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7352所,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清零,基本医疗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全省住建系统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各地危改任务落实、对象精准识别、房屋改造质量、补助资金监管使用、农户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实现“静态清零,动态跟踪”。目前,全省近7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竣工。

超常举措攻难点

天空一碧如洗,和煦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光斑。在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张润生,他高兴地说:“家门口务工,家也管了、钱也赚得多了。”张润生加入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给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大宁县是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敢于先行先试,推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5年来,我省聚焦最困难的地方,紧盯最困难的人群,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改变以往平均用力的做法,以超常举措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攻击。

——政策举措重点支持。2017年出台《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若干意见》10条、《实施意见》21条,对照中办国办《实施意见》新增18条。2018年出台攻坚深度贫困“一县一策”,在坚守红线、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深度贫困县提供体制机制政策支持。

——资金投入重点倾斜。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30%以上,地方政府债每年20%以上安排到10个深度贫困县。省级行业部门下达到深度贫困县切块资金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重点布局。10个深度贫困县全部纳入“两山”重大生态修复工程。2016年以来,退耕还林任务的53%、荒山造林的46%、光伏扶贫的43%、易地扶贫搬迁的29.2%安排到10个深度县。

——帮扶力量重点集结。每个深度贫困县都有1名省领导联系帮扶,3家至5家省直单位包村帮扶,至少1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至少1名金融业务骨干、1名专业人才挂职帮扶,8家省属国企、97家民企合作帮扶。

随着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超常举措向深度贫困县倾斜,深度贫困地区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群众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日渐变好。目前,10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31.75万减少到7579人,贫困发生率由18.4%降至0.45%,相关指标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10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整体脱贫摘帽。

精准施策促增收

9月26日,方山县马坊镇润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院内,热闹非凡。“加入合作社,在旱地种了10亩甜玉米,玉米穗能卖1.9万多元,秸秆能卖700多元,这甜玉米真甜!”正在装车的刘全清高兴地说。农民们一边聊着,一边干活,机器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奏响了增收的乐曲。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5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上率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精准施策,采取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政策机制保障,各方合力攻坚。

——生态扶贫“互促双赢”,52.3万人增收。我省坚持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创新生态建设参与机制,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荒山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惠及52.3万贫困人口。2017年9月,全国林业扶贫现场会在吕梁召开,国家林草局等三部委联合发文推广我省的做法。

——整村搬迁“六环联动”,36.2万贫困人口搬入新居。以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为重点,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产业就业保障、生态修复整治和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全省150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36.2万贫困人口、11万同步人口易地搬迁任务基本完成。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

——产业就业“到村到户”,带动广大贫困群众增收。特色扶贫农业带动106.6万贫困人口增收,“五有”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光伏扶贫惠及6376个贫困村,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站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培训就业扶贫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21.8万人,转移就业33.8万余人。“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成为广受市场欢迎的劳务品牌,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

5年连续奋战,全省脱贫成效集中显现,扶贫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荒山荒坡绿起来、陡坡耕地退下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生动局面,三晋大地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