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燃料电池发展提速 氢能产业链亟待协同发展
燃料电池发展提速 氢能产业链亟待协同发展8月14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主题论坛之一“氢能产业发展及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论坛”在上海市嘉定区举行。与会嘉宾围绕&
8月14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主题论坛之一“氢能产业发展及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论坛”在上海市嘉定区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燃料电池堆和关键技术”和“氢能产业链及标准体系建设”发表见解,认为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示范应用,是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与会人士呼吁国家出台燃料电池汽车重点领域推广政策。
产业发展提速还需强化技术
氢能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近几年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投入巨大的资源来发展氢能经济,并制定了氢能经济路线图。截至目前,占世界GDP 70%的18个国家均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据统计,美国近10年对氢能和燃料电池的资助每年保持在1亿~2.8亿美元之间,欧盟在境内铺设的输氢管道已长达1598公里,日本国内的加氢站已增至300多个,全球正在推进中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模从一年前的每月320万千瓦提高到目前的每月820万千瓦。
而在我国,随着政策红利叠加及技术的逐步突破,氢能产业也正步入提速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发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江苏、四川、广东、河南、河北、山东等多省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长期规划;企业层面,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等众多央企涉及氢能业务布局;8月10日,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供应商亿华通(158.940, -3.11, -1.92%)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被市场称为“氢能第一股”。
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总工程师叶盛基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窗口期,希望国家出台燃料电池汽车重点领域推广政策,大力推动加氢站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加大联合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化的发展,带动全产业链技术水平的提升,坚持走自主开发道路,加强与海外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准入机制,突破我国技术和产业的瓶颈。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技术层面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电堆、空压机等关键材料技术,大部分零部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国产化,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章桐则表示,燃料电池真正技术难点是缺乏产品化的技术,“关键还是产品技术的成熟,我们不缺实验室的技术,我们缺产品化的技术,产品化的技术就是保质保量,在特定的条件下,给出一个成熟的产品出来,这是需要整个产业界突破的。”
多举措降本宜靠全产业链协同
从氢的制取、储运,再到氢的交易以及分发使用,中间还有检测与认证,氢能串联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占能源比重约为18%,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且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这张蓝图的实现,有待于产业链上下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增速明显。从2015年仅有10辆,到2019年全年销售2737辆,累计销量达6000多辆,已达成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较快,在物流配送、公共出行等领域,实现了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落地。
我国相关产业链发展已提速,但燃料电池仍存应用瓶颈。对此,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总结,燃料电池有四大应用瓶颈,一是加氢站、二是成本、三是进口依赖、四是大批量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匹配。他认为,一旦加氢站的建设为氢的获得性提供足够的保障,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那么如何降低成本?卢兵兵认为,首先可通过规模降本,其次进行国产化替代,再是通过工艺和材料技术进步带来降本,此外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整体而言,有效降低燃料电池乃至整个氢能的制造及使用成本,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努力。
实际上,氢能已进入国家能源战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研发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今年4月,财政部等公布《四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争取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