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美国页岩企业交出5年来“最烂”季报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8-12 14:22:20
热度:

美国页岩企业交出5年来“最烂”季报  日前,路透社汇编美国排名前10位的页岩公司的财务数据称,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页岩企业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最糟糕的季度业绩。有分析机构甚至表示,

  日前,路透社汇编美国排名前10位的页岩公司的财务数据称,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页岩企业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最糟糕的季度业绩。有分析机构甚至表示,美页岩业全行业破产潮可能再度来袭。

  二季度页岩企业亏损严重

  截至8月4日,美国已有多家页岩油气生产商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其中,Concho Resources公司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报告期内每股亏损2.23美元,亏损总额达到4.3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额为9700万美元。与此同时,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页岩油平均日产量也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万桶,至31.9万桶。

  而美国第二大页岩油区域北达科他州Bakken盆地最大的页岩生产商Continental Resources第二季度的净亏损额达到2.393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盈利2.366亿美元的业绩可谓“天壤之别”。受到油价暴跌影响,今年该公司第二季度页岩油的产量下滑幅度也达到55%。

  另有美国最大的独立页岩油生产商康菲石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每股亏损49美分。

  市场分析机构Refinitiv预测称,在接下来的数周里,美国多家页岩生产商都将公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其中,先锋自由资源、EOC Resources,以及Parsley Energy等页岩油企业的业绩预计均为亏损。

  产量回升趋势中断

  事实上,为缓解现金流压力,今年上半年美国各大页岩油企业已陆续开始减产,并降低全年资本支出。在今年4—5月期间,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减产幅度一度达到了200万桶/日。不过,6月以来,全球油价恢复至40美元/桶左右水平,美国页岩油产量又开始呈现缓慢回升态势。

  Continental Resources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年该公司页岩油日产量将达到15.1万桶—16.5万桶,较今年初预期下降20%左右。另外,该公司表示,今年该公司资本支出预计将降低12亿美元左右。

  然而,在市场分析机构IHS Markit副主席Daniel Yergin看来,今年6月页岩油产量的复苏很可能是短暂的。“产量回升仅显示出页岩企业需要现金,明年及以后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很可能持续下降。”

  市场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也预测称,美国Bakken页岩区今明两年产量总体上仍将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今年该地区产量预计为175万桶/日,较去年的202万桶/日下降13%左右,而2021年该地区页岩油产量将进一步降低至163万桶/日。同时,据该机构统计,今年Bakken页岩区的企业资本支出预计将降至4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50%;而2021年,该地区页岩企业资本支出预计将进一步降至38.9亿美元。该机构认为,这一区域内页岩油企业资本支出的水平要到2028年才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数据,今年以来,美国油气领域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今年2—5月期间,“油气支持辅助业务”领域的就业人数减少了5.4万。此外,美国二叠纪盆地米德兰以及奥德赛等区域的就业人数同比也下降了10%左右,创下该地区近30年来最差的就业表现。

  路透社撰文称,就业人数的下降预计将对页岩整体产业链造成不利影响,将影响该领域未来的持续发展。

  明年境况或“更加糟糕”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页岩企业的盈利前景就已堪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及油价暴跌之前,美国页岩油产量就已出现大幅下降。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总计有23家页岩企业申请破产保护,其中有18家在第二季度宣布破产,其中包括老牌页岩巨头切萨皮克能源公司。

  对此,油价网撰文称,由于当前全球原油需求以及经济复苏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球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之前,油气行业很难有任何明显提振。即使未来几个月里全球油价有所恢复,仍将有大量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申请破产。

  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德勤也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页岩企业总计减记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3000亿美元,这很可能导致部分公司无法遵守签订的借贷协议,进而引发新一轮行业破产潮。

  另外,有数据统计称,今年上半年美国油气行业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债务总额已达到300亿美元。

  路透社援引一位私募投资者的话称,即使在当前相对强劲的油价背景下,很多页岩资产也已经“不再具有经济性”了。

  油价网也分析称,即使在油价出现危机前,由于部分页岩企业难以完成总体产量目标,银行等借款方也已逐步收紧针对页岩企业的借贷,在页岩业前景未明的情况下,未来这一行业借贷难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 李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