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长治煤炭为高质量发展强基筑根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6-10 10:15:35
热度:

长治煤炭为高质量发展强基筑根山西长治,传说中羿射九日的地方,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产量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的13.4%。作为一座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长治2019年煤炭产量达1.3亿

山西长治,传说中羿射九日的地方,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产量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的13.4%。作为一座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长治2019年煤炭产量达1.3亿吨,同比增加8.7%,主营业务收入1266.1亿元,同比增加41.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5.9%。

一直以来,长治为山西省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长治煤炭产业发展存在明忧暗虑。

长治的优质煤炭资源主要是沁源的焦煤和其他县区的3号煤资源,如今,这些优质资源越来越少。就煤矿数量最多的两个主要产煤地区——沁源县、上党区的煤炭资源状况看:沁源县28座煤矿,剩余储量14.2亿吨,但主焦煤储量仅剩4.6亿吨,最多开采15年;上党区30座煤矿,剩余储量31.7亿吨,但优质3号煤资源仅剩11.6亿吨,3号煤实际可采储量不足7亿吨,最多开采17年。

如今,长治还没有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推进缓慢。目前,全国有183个智能化工作面,山西已装备87个智能化工作面,正在装备64个智能化工作面,到2022年还规划有96个智能化工作面。而长治目前只有潞安李村煤矿、高河煤矿各装备1个智能化工作面,占全省智能化开采比例的0.7%,计划和正在装备的仅12座煤矿,进展非常缓慢。

在灾害治理方面,长治对现有煤矿灾害治理还停留在被动治理层面。对长子西部、屯留西部等已开发开采的深部煤炭资源灾害治理还比较被动,瓦斯、地压等灾害还制约着煤炭开采。对老空水灾害治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场管理不到位,以至于近年来先后发生了2008年晋能王庄煤矿“7·12”透水事故、2012年襄垣善福煤矿“4·13”透水事故、2019年襄矿西故县煤矿“10·25”透水事故,这三起事故都是老空水透水事故。

由此可见,长治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当前,长治正下大力气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延伸煤焦化、煤电化、煤气化等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构建特色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长治发展虽然不能只抓煤,但也绝离不开煤,必须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该问题。

正确定位煤炭产业。煤炭往往被认为是传统产业,其实传统产业经过改造升级、创新转化也会成为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煤炭开采是人进入地下深度最深、环境最复杂、危险性最高的高科技行业,包括地下采煤、采油、采气、采热等地下工程,需要很多学科来支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高科技产业。

积极推广煤炭资源开采新方式。长治煤炭资源越来越少,优质煤炭资源更是越来越少,采用“节约开采、挖潜开采”等先进的开采方式是延长矿井寿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要积极推广无煤柱开采,减少煤柱留设,增加开采率,将采区、盘区内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要积极推广矸石充填、膏体充填、膏水充填等充填开采方式,释放建筑物、水体下、铁路道路下的煤炭资源。

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这是防范化解煤矿安全风险的一个重要保障。煤矿井下存在水、火、瓦斯、煤尘等危险因素,开采煤炭就是与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必须由高科技来支撑。对于长治来说,位于沁县地下深达1000米到2500米的大量的煤炭资源不借助智能化手段,根本无法开采。实现智能化后,就可以实现“无人开采”或“少人开采”。煤炭行业现在已经在努力实现“减”,也就是减人;许多设备、系统开始实施“控”,也就是远程自动化控制;许多矿井在试验并大力推广“智”,也就是智能化开采。

超前规划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从地面钻孔抽采瓦斯资源、抽采地热资源、释放瓦斯压力和地应力,减小灾害威胁,为下一步开采煤炭资源创造条件。

超常思维谋划未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未来发展,要将过去“井下煤炭开采”转变为“井下煤炭采用”,煤矿井下不仅要采煤、采气,还要井下煤炭发电,甚至直接在井下采热。目前有专家在研究通过钻孔对废弃煤矿的地下资源采热、采气,还有专家在研究“后煤矿时代”煤矿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开发成地下工厂(无光农业、水产养殖、工业生产)、地下仓库(储水、储油、储气、储应急救援与战略战备物资)、地下休闲(观光旅游、健身疗养、餐吧书吧、娱乐会所)、地下科研(尖端科技研发、辐射特殊研发、战略技术研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