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国有炼化企业急谋逆势“突围”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6-03 09:16:27
热度:

国有炼化企业急谋逆势“突围”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油价格暴跌叠加影响,我们公司吨油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如果市场进一步萎缩,吨油利润可能会更低。”全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油价格暴跌叠加影响,我们公司吨油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如果市场进一步萎缩,吨油利润可能会更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金陵石化董事长张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石油炼化行业经营形势目前异常严峻。

  如何在困境中谋求生存、逆势突破,成为今年两会炼化行业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话题。

  “量价双降”,行业整体承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总经理尹兆林告诉记者,2019年我国炼油能力已提升至8.8亿吨/年左右,但我国炼厂同期平均开工率仅为7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1%,预测今年国内成品油过剩产能约1.5亿吨左右。“未来几年,在建项目、已批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

  炼化产能整体过剩的问题,在国际油价震荡、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下被进一步放大,对炼化企业特别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经营利润造成打击。“原油从买好装船到加工成产品,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的时间。由于这个时间差,一旦原油价格下跌,将导致炼化企业以较高成本购买原油,却以较低价格卖出产品,短期内出现较大亏损。”张春生解释称,“不同产品结构的企业受影响程度不一样。例如航空煤油,受疫情影响市场大幅萎缩,最低时不到正常市场的30%,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受影响就更加严重。”

  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还要面临民营炼化企业快速崛起带来的额外竞争压力。张春生表示,“2019年很多民营炼化企业陆续投产,这些新投产企业从规模、加工量、用工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并且大量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在产能过剩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国有炼化企业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但国有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张春生认为,“从装置特点看,尽管我们单套装置规模较小,但比大装置更加便于调度,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也可以更灵活。国有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优化空间。为应对疫情冲击,中石化在全系统开展‘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今年要将生产性成本降低5%、非生产性成本降低20%,有很多工作可以更加精细,进一步压低生产运营成本。”

  炼化国企应引领转型升级

  在行业整体面临“过剩”威胁的同时,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而多位受访代表委员直言,国内企业目前在化工领域特别是高端精细化工领域,较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缺乏创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就指出,近几年,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煤化工项目相继投产,主要石化产品产能迅猛增长,带来产业结构分散、产品结构雷同、同质化低价竞争严重、高端领域顶替进口缓慢等问题。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短,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尹兆林告诉记者,目前,全球精细化工产品大概有10万种,而我国大约只有2万种,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进口依存度仍然较高。“尽管近年来在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但与世界老牌化工巨头相比,差距仍非常大。”

  创新、转型绝非易事,尤其是在外部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当下,企业要谋求生存,改革创新需要克服的阻力会更大。但张春生则认为,此时更应顶住压力,坚定不移推进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老的国有炼化企业,本来在规模、成本方面就没有明显优势,如果再不创新转型,未来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

  张春生介绍道,金陵石化今年已开展包括高端石墨材料、低硫船用燃料等产品和项目的开发工作。“中石化、中石油有很多的研究院,我们从去年就一直在和很多研究院进行交流接洽,针对企业现状研究创新转型的方向。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一体化、集团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上走在前面。”

  “要实现逆势破局,一个是要科学研判,对于潜在的、未成熟的、有价值的需求,要早发现、早抢占。再就是要努力实现‘精准突破’,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练就几个‘绝活’‘硬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尹兆林表示。

  应对“石化围城”,恪守安全底线

  随着炼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炼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开始越来越近,“石化围城”的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多,炼厂生产的环保与安全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炼化企业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现在经济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城市型炼厂来说,人民对安全环保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高。”张春生说,“我经常和职工讲,现在企业离城市距离越来越近,大家上下班更加方便,但同时安全和环保达标的压力肯定会更大、要求会更高。抓实安全环保,既是对社会和城市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全国人大代表、中化集团总经理杨华指出,我国是全球第一化工大国,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航空到汽车,从农业到芯片,从城市发展到健康营养,都离不开化学工业。在我国化学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事故多、污染重、消耗高已成为制约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

  杨华表示,化工安全技术是架起工艺与工程的桥梁,是实验室到产业化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化工安全技术更加注重于从本质上探究化工过程的非安全因素,目的是实现精准设计、精准生产和量化风险管控。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化工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起步,但仍是我国化工关键技术领域中的一项短板,其研究、应用与推广力度亟待强化。

  对此,杨华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协同设立以中央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化工本质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强化数据库建设与工程化应用;建立完善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管理机制,提升化工产业过程安全要求,全面开展高水平化工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支撑我国化学工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卢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