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以智能化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5-26 16:19:10
热度:

以智能化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委员满慎刚特别关注煤矿智能化建设,带来了2份建议,分别是《关于支持煤炭企业加快智能化开采的建议》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委员满慎刚特别关注煤矿智能化建设,带来了2份建议,分别是《关于支持煤炭企业加快智能化开采的建议》和《关于加快煤炭企业井下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智能开采推动了煤炭生产的技术革命。这是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生产的迫切需要,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实现矿工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满慎刚说。

进一步加快智能化建设速度

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速度,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取消煤矿夜班生产。满慎刚介绍,近3年,山东能源集团累计装备投入资金145.6亿元,是前3年的2.1倍;智能化工作面由6个增至51个,增长7.5倍,自动化、智能化率达45.5%;快速掘进线由34条增至70条,综掘率达到68.2%;取消夜班的矿井由20对增至36对。其中,权属枣矿集团实现了山东省内11对矿井智能化工作面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开采矿区。

但是,一些煤炭企业智能化开采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研发投入相对不足、高端人才缺乏、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满慎刚建议将智能化开采纳入国家能源技术创新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国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部署,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智能开采技术创新有力有序推进。”满慎刚说。

满慎刚建议有关部门对煤炭企业加快智能化开采给予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措施,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开采;研究制定相关金融、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鼓励煤炭企业推广使用智能化开采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

“可以围绕煤炭绿色智能无人化开采需求,搭建开放合作的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满慎刚表示,要高标准建设智能化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引导煤炭开采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联合开展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关键技术研发,以液压支架跟机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切割、视频监控、远程集控、智能化集成供液控制等技术为重点,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煤炭工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满慎刚建议,要树立“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理念,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做法,持续推进取消夜班作业、五天工作制等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严格执行国家《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借鉴山东省关于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限员规定等,建设一批单班不超百人矿井。

“要从行业层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满慎刚建议,推进人工智能与煤矿安全生产融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对煤机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促进煤矿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有机衔接,促进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用机器人提高

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建设有助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在众多技术中,满慎刚认为井下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对于提高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约5300处煤矿;在200多万从业人员中,从事采煤、掘进、运输等危险繁重岗位人员达60%以上。煤炭生产陷入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一线职工招录难、年龄急剧老化的窘境。在全国正常生产煤矿中,单班入井人数在800人以上的有78处,其中900人以上的还有36处。

“加快煤矿井下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从减小灾害损失到减轻灾害风险’的重大举措。”满慎刚说。

满慎刚介绍,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加大井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部分生产工作面实现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实现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远程操作,大幅度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高了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机器人化开采大约可减人80%、降低成本40%。年产500万吨的传统煤矿,井下约有500人;机器人化开采后,井下人员可以少于80人。”满慎刚说。

满慎刚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标准,支持煤炭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机器人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坚持应用导向,推进相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并提供相关政策和信息服务;加大政策激励,吸引社会各界科研力量和资金进入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和大规模商用中来,形成产学研用各个主体共创共享的发展格局。

“可结合国家煤监局制定的《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引导煤炭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科研单位、机器人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应用煤矿采掘、运输和救援机器人,攻克掘进机自动定位截割、锚杆自动钻装、放顶煤自动识别控制等关键技术。”满慎刚说。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样,他建议在能源动力技术、导航技术、通信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方面进行专项攻关,尤其要保障井下机器人具有防爆、防尘、防潮、防水、抗腐蚀等功能,可实现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解决井下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准度问题。

同时,满慎刚建议大力研发推广工作面巡检机器人,利用巡检机器人搭载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红外成像仪、高清摄像仪等装备的集成平台,为智能化开采控制提供运载平台,通过自动跟机巡检、工作面快速巡视、故障点专项巡检等方式,为打造工作面“无人操作、无人巡视”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