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分布式发电标配储能前景几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5-21 10:13:03
热度:

分布式发电标配储能前景几何?电力市场开放,特别是现货市场出现,将提升价格灵活性,同时,随着补贴退坡,分布式光伏发电更多转为自发自用,而不是简单的全额上网,在这种情形下,分布式光储配

电力市场开放,特别是现货市场出现,将提升价格灵活性,同时,随着补贴退坡,分布式光伏发电更多转为自发自用,而不是简单的全额上网,在这种情形下,分布式光储配套优势更能显现出来。

当前,在新能源平价趋势之下,分布式光伏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自用意愿增强,全额上网意愿减弱。而在电力市场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当分布式发电遇到储能,商业模式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

日前,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线上交流会上,相关人士指出,伴随“电改”推进,储能现有的商业模式和机制虽面临挑战,但也会催生分布式发电交易配储等应用场景下的新机遇。

分布式发电配储规模尚小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投运的、与分布式光伏配套建设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75.0MW,占全部光储项目总规模的21.9%。

中国能建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吴俊宏认为,电改除了要建设电力交易市场外,还要构建辅助服务市场。辅助服务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在我国,典型的辅助服务就是调峰和调频。“电改”深入推进和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促使储能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目前市场规模较小的分布式发电配储就是其中之一。

“就目前现状而言,分布式发电在需求侧响应,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国家一方面‘勒紧’集中式光伏,一方面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正是因为看中了这一优势。当前,燃气分布式发电受制于高气价、火电发电限额和排放等问题,发展遇到瓶颈,近几年市场拓展缓慢。分布式风光发电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因为不稳定,对储能需求高,发展也有难度。不过,分布式的风光电配储也意味着分布式发电获得认可,在规划阶段具备发展条件。”一位业内人士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政策研究经理王思解释道,目前国内分布式发电配储能以光伏配储能为主,主要目标也是为提高用户自治能力和减轻电费负担。鉴于一方面光伏平价时代还未完全到来,另一方面光储尚不具备成本优势,我国分布式光储市场并不如国外火热。“其发展有赖于电力市场的完善。随着价格体系的形成,有灵活的价格机制,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会增强。当电网无法完全接纳分布式电量的时候,储能配套也就有了商机,用户不得不配备相应储能设施以解决多余的光伏发电,并减轻电费支出。”他说。

多因素制约分布式发电配储

4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优先开发当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电力、热力、燃气等在用户侧直接就近利用,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虽然规划前景喜人,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分布式发电配套储能仍面临较大挑战。

一位资深电力专家认为,虽然在用户侧集合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对电网也有益,但受制于技术成熟度和居高不下的成本,相对于电网侧储能来说,并不占优势。此外,缺乏合理的商业模式、激励机制、电力市场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约了分布式发电配储发展。

某电力设计院专家也持同样看法,“主要原因还是自建储能调峰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太高,而电网侧储能更具经济性。一是为了用电安全,与主网相连是现实需要;二是从电网购电时调峰用电的电价与常规电网购电电价之间的价格差没有体现,分布式电源自建储能调峰失去了利益驱动。”

在实施目录电价的条件下,峰谷电价差成为用户侧储能的一个清晰商业模式。而在“电改”背景下,取消目录电价已成必然趋势,经营性电量放开,峰谷电价差商业模式可能面临着投资回收风险。

“电改”激活分布式发电配储市场

随着“电改”推进,一方面,储能现有的商业模式和机制面临挑战,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将进一步压缩分布式发电配储项目峰谷套利的收益空间;但另一方面,电力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将孕育出更有效的储能应用场景。业内认为,后续的买单机制主要通过辅助服务市场来解决。

上述资深电力专家认为,峰谷套利只是储能的盈利模式之一。未来随着“电改”推进,电力市场不断成熟,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盈利模式将更丰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快速下降,其竞争力会越来越强。例如,分布式储能形成虚拟电厂或者聚集商等模式,分布式储能参与调频、备用、消纳可再生能源等,可充分发挥储能的多种价值。

王思认为,电力市场开放特别是现货市场出现,将提升价格灵活性,同时,随着补贴退坡,分布式光伏发电更多转为自发自用,而不是简单的全额上网,在这种情形下,分布式光储配套优势更能显现出来。

此外,在成熟的电力市场中,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资源也将成为市场参与主体,光储配套一方面可减轻用户电费负担,另一方面冗余资源可参与市场获取电量交易收益和服务价值回报,形成增值。

“没有市场就没有长效机制,有市场才有创新,才能孕育新的商业模式。而在电力市场开放的情形下,就会有更多的服务主体进入,多种形式的分布式能源形成综合效应,以最终电价形式体现在给用户的服务里。”王思认为,“伴随交易模式的放开和多元化,分布式发电可以实现隔墙售电,配售电的放开则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以提升用户服务和降低用电成本为出发点的分布式发电交易将更有前景,且成本更低。当前,分布式发电不是必配储能设备,而是取决于应用场景。只有当电价真实反映电力的运行情况,分布式发电成本足够低时,用户才会有敏感度提高自治能力,而电力市场建设恰恰能提升这种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