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大同市:2020积极推进风光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山西省大同市:2020积极推进风光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大同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大同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大同市2020年将进一步加大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不断促进电力投
大同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大同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大同市2020年将进一步加大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不断促进电力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风光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开展新能源绿证交易创新试点;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试点开展“新能源+大数据”改革示范,探索两大新兴产业的存量增量“双升级”。
详情如下:
2020年4月22日在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长 武宏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市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进入全省中上游位次,总体跃升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8.8亿元,增长6.7%,增幅全省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2.2亿元,增长6.0%,增幅全省第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9亿元,增长10.5%,增幅全省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5亿元,增长7.9%,增幅全省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1亿元,增长8.7%,增幅全省第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2元,增长7.8%,增幅全省第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5元,增长10.5%,增幅全省第2。上述7个主要指标,有5个居全省前3位次,GDP增速之所以取得第一位的名次,是持续强力实施工业大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大振兴的结果,是工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全市经济总量增幅名列前茅的发展水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主动担当国家使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对标一流制定综改试点行动方案,坚持“点上突破”引领“面上铺开”,下大气力谋划实施能源革命重大突破行动,形成了“一园一城一院一所一委”“五个一”为支撑的能源革命工作格局,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创园和氢都新能源产业城两大牵引性工程成型见效,科创园A区未来能源馆、上海漕河泾国际双创园、同煤双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四大项目建成运行,科创园B区启迪大同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启迪未来能源加速器、启迪能源集团总部开园揭牌,C区能源经济总部基地规划启动,D区全省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能源革命示范小区全面开工建设;氢都驰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深圳雄韬氢燃料汽车发动机总成、石墨烯+新能源储能产业园、新研氢能氢燃料电池电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华为大同智能创新中心等18个产业项目和开发区两大氢都产业城道路骨架项目首期建成投产,“一园一城”26个项目从去年5月8日开工到8月27日建成,时间最短的工程93天,最长的工程110天,全部实现了开工、成型、见效的目标,这些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激励了士气,鼓舞了人心,提振了信心,真正迈出了大同高质量转型响亮而精彩的一步,“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决心,全部凝聚成项目为王的强大力量!持续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退出煤炭落后产能135万吨,煤炭先进产能比重占到71.5%。加速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光伏领跑者基地发电规模居全省第一,晋北风电基地39万千瓦建成并网,光伏平价上网+生态恢复治理有效实施,清华启迪煤矿废弃巷道压缩空气储能100兆瓦电站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到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的36%。持续推进节能增效,不断优化用能结构。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64%,全省第一。大同成功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全国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市区3条公交线路50辆氢燃料动能公交车投入示范运营,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80辆、纯电动出租车136辆,广灵县涧西村的生物质供暖、灵丘县存孝社区风电供暖和阳高县富园村光热供暖等多种清洁取暖方式在全市启动试行,能源革命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加快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开放,同煤大同矿区、开发区装备园区2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具备运营条件,为140个乡镇、街道办配备的能源革命专员全部上岗。全市中小学倡导清洁环保、低碳节能、绿色科技新风尚,创建能源革命校园25所,争当能源革命学生标兵1000余名。共同与全国新能源商会成功举办了“2019首届中国(大同)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转型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有力,“能源革命·大同尖兵”正以全新的姿态,大步迈进转型发展新时代!
二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基本成型。统筹推进创新平台打造、尖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机制制定,对标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按照“3+4+5”的园区建设规划,完善了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的建设标准,并全面开工建设。中科院全科盟大同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转化基地、大同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清华启迪未来科技能源集团总部、北大1898众创空间、中关村智造大街大同公共服务平台和大同企业离岸创新孵化基地北京工作站、上海漕河泾国际创新创业园、太赫兹(产业)国家研究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为(大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大同研究院等12大科技创新平台进驻园区,吸纳集聚了28名两院院士、77名专家组建了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大同能源革命重大政策和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咨情报告92份。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推介新能源领域科技成果95项,对接落地的煤制烯烃技术、零排放煤化工示范、石墨电极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碳纤维供热技术产品、生物质分级生产新材料及液体燃料、无胶无醛环保型生物质板材6大科技成果正在推进转化应用。科创园启迪能源集团对全市煤矿废弃巷道进行了考察,并与同煤集团关闭矿井云冈矿共同开工建设了煤矿废弃巷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低温核能供暖等成果正在推进转化应用。应疫情防控需要,太赫兹(产业)国家研究院迅速与大同快安公司合作,将太赫兹技术应用转化到测温安检门产品的生产中,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组织全市260家规模工业企业分三批赴中关村智造大街,在大同企业离岸创新孵化基地北京工作站进行创新项目对接,就企业急需攻关的153项技术课题,与中关村智造大街创新研究院进行了点对点对接,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12家企业入驻大同企业离岸创新孵化基地北京工作站,全面打通了科技研发、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链接通道。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获批“中国科学院煤炭清洁燃烧与气化工程实验室”。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同大学新型炭素功能材料工程、同达药业高端控释制剂工程“两大研究中心”成功认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微企业20户、“小升规”企业65户,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是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振兴成果明显。狠抓工业大振兴,全市规模企业由168家增加到260家。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12.3亿元,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5%;工业技改投资78.3亿元、增长14.2%;高技术产业投资高度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和现代医药行业,全年完成67亿元、增长444%。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9个,获得省级奖励扶持资金1.5亿元,创历年最高。先进制造、通用航空、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功获批全省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市,大同医药产业联盟组建成立,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比利时迪默透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德轻型飞机制造、北航小蜜蜂、中车电传动“巨无霸”矿用自卸车、尚镁科技高性能镁合金汽车轮毂、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秦淮大数据、普云大数据等一大批转型项目建成试运行投产。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1.3%。扎实推进古城文旅业态大培育、云冈景区大扩容、恒山景区大提升、长城1号景区大建设、火山景区大完善等五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长城1号旅游公路工程建设全面提速,50公里“火山天路”建成通车,空中游古城览长城、古城府衙保护修复、九龙壁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进展顺利,古都灯会、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等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左云县三屯村夏都等8家经营单位被评为“长城人家”,云州区、灵丘县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3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旅游总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22.7%,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投入12亿元推动乡村振兴,下大气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以黄芪、黄花为代表的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8.3%。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0万亩,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标杆园区10个、标杆养殖场100个。“大同好粮”线上线下销售突破5000万元。投资27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示范村200个、整治村791个、卫生示范乡村42个,新(改、扩)建污水管网131.28公里、处理设施21个,完成农村厕所改造7413座,灵丘县和广灵涧西、浑源宝峰寨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村,农业发展潜力、农村村容村貌、农民精神面貌实现质的提升,为脱贫攻坚、小康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补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脱贫攻坚实现决战决胜。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项存在差距的指标,下大气力强弱项补短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精准扶贫,天镇、广灵、浑源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01个村全部退出,2.56万人口高质量脱贫。产业扶贫扎实推进,投资8.36亿元,大力发展黄花等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积极支持扶贫车间建设等,有效带动5.5万户、12.5万名贫困人口增收。易地搬迁保障有力,“十三五”期间已完成94905人,完成率100%,入住率96.8%。2019年危房改造27714户,竣工率达100%。健康扶贫稳步实施,全面开展“健康扶贫村村行”“巡回医疗服务”系列活动,覆盖49个乡镇525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双签约”达到100%。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有效加强,“三县一区”完成公路建设任务265公里;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覆盖率、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电网建设配套率均达到100%;完成229个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268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部配套到位。小额信贷、光伏扶贫、就业扶贫、驻村帮扶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坚决践行“两山”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持续开展“巩固大同蓝、建设大同清、厚植大同绿”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65万平方米,取缔“散乱污”企业75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三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实现“七连冠”。下大气力推进桑干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63座矿山、5.73万亩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特别是举全市之力加大浑源矿山生态修复,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御河利仁皂和桑干河固定桥两个国考断面水质改善为Ⅳ类,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水质考核目标,由201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考断面倒数第二跃升改善至前14名。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24.59万平方米,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3.73%、39.61%、16.3平方米/人,公园城市理念先行、标准更加精准。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美丽大同建设成绩斐然。
六是矢志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引进战略投资者北京京能集团,完成市热力公司重组。同煤集团晋北物流园、大昶移动能源等“8+1”项目稳步推进,恒安新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任务全面完成,11万退休人员稳妥实现社会化管理,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企业减负61.2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3.4亿元。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提速加力,市级层面累计向大同开发区集中赋权310项,医药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同开发区全年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30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云冈开发区、平城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正式获批,全市省级开发区达到4家。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快,大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云冈机场国内国际航线达23条、通航城市达29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30万人次,3列中欧中亚班列顺利开行。大同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建设,建成了国家杂粮检疫检测重点实验室,为华阳食品、中安众果等企业搭建了海外市场加工平台。大同国际陆港先后引进各类外贸企业21家,为大同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大张客专开通,大西全线贯通,标志着高铁开进雁门关,国家级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结束了大同铁路枢纽城市无高铁的历史,从此大同人民真正走进了高铁发展新时代。
七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出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八项措施”,全民技能培训覆盖5.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08万人,就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建设普惠性幼儿园31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8%,居全省首位。全市公办非寄宿制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三个全覆盖”。以浑源县为试点,成功撤并农村初中学校6所,为农村义务教育实现规模化办学积累了经验。高中育人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全省首家航空类专业高职院校——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圆满完成“二青会”承办任务,喜获金牌37枚,全国同类城市排名第二;成功举办大同国际马拉松等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城市医联体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国118个试点城市之一。
“1310”兴医工程高水平推进,成功引进宁光、邱贵兴等院博士团队,形成一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专科集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断加固,新改建完成88个贫困村卫生室。高起点构筑“互联网+”医疗管理“阵地”,全民健康信息、分级诊疗和医药改革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居民实现参保全覆盖,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一卡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棚户区改造4207套,农村又有2.8万户喜迁新居,城乡安居工程成效突出。永泰门广场、体育中心、大剧院等重大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退役军人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考核成绩全省第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平安大同建设不断深化。全省公安工作大考核50项重点工作中,我市有12项排名第一、23项全省前三。
妥善解决国有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16个小区、4.5万套房屋办理权属登记。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类风险总体稳定可控。恒安新区专项治理取得重大成效,尽心尽力解决了泰昌园、振华街、物资园等一大批小区的公共设施问题,新建10公里智能健身步道、整治改造30条街巷等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隆重举行,全市人民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美好生活奋进。
八是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加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数字政府建设正式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便企惠民。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原来的8.76个工作日压缩为3.22个工作日,网上可办率达到81%。加快转变政府作风,积极倡导政府重点工作项目化,大力推行“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建立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问题办理、保障小区物业正常运行等16项工作制度,政府治理效能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社会救助、老龄、残疾人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综合实力、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实现显著提升的一年;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扩大、发展动能显著增强的一年;是发展矛盾有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有序解决、民生福祉有效改善、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大同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新兴产业增速较快但体量很小,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还需加大力度,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大,与重塑全省第二大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改革力度不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园区的集聚效应、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驱动力不够,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仍需大力破解。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大攻坚战”尚需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任务还很艰巨。五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对此,我们还需要下大气力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大力实施“136”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持续推进“三大振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复杂,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省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要坚决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千方百计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必要条件、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本质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引领干部思想思维大转变、作风纪律大转变、行为行动大转变,强力推动经济社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二是必须深刻领会和运用好“五论”重要原则。深刻把握过程论,既要规划长远转型干什么、更要明确今年首先干什么;深刻把握重点论,要紧紧盯住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深度贫困攻坚、能源革命转型综改试点等重大历史使命,不断寻求新的更大突破;深刻把握系统论,一体贯彻五大理念,系统集成各项政策,协同推进重点改革;深刻把握主体论,激发各类社会群体的首创精神,让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深刻把握标准论,以实践为标准,以结果论英雄,以实干看担当,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发展业绩!
三是必须高位对标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把“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以高水平崛起为横向维度,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主轴,打造富裕大同;以高标准保护为重要内涵,打造美丽大同;以高品质生活为根本目的,打造幸福大同。要按照省委推进转型综改“三个五年分步走”的总体设计,与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倾听群众声音,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增进更多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只要是人民群众向往的,我们就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十大工程”:
(一)转型综改项目建设工程
转型综改是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的关键一招,要牢牢把握大同资源禀赋,突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三大转型。
一是以十大产业引领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10大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基础优势,依托龙头企业,重点推进10个高端制造业“王中之王”项目,推动大同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由传统向智能、由支撑向引领转变,推动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一是重点推进中车大同电力机车厂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组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助力中车大同公司及其产品走向国际化。二是重点推进中国兵器集团大同公司引进英国GW公司关键技术设备的铸造试制中心生产基地项目,要把项目建成引领国内铝合金铸造行业的先进生产基地。三是重点推进同煤集团塔山、同忻等智慧矿山建设,实现智能开采,加快提升先进产能。
四是重点推进大同通航产业园项目,引进欧洲先进的轻型航空器生产技术,打造山西省首家轻型飞机整机生产基地,引领全省通航产业发展。五是重点推进轻型航空发动机军民融合制造项目,引进迪默透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填补国内航空发动机领域空白。六是重点推进尚镁镁合金材料深加工产业化项目,要把尚镁镁合金轮毂建成国内最大的镁合金汽车轻量化构件制造产业基地。
七是重点推进雄韬氢能大同产业园项目,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氢能产业基地,成为华北地区最具代表的氢能产业集成地。八是重点推进隆基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引进全球领先的研发与量产电池效率、组件光衰先进技术,延长补强产业链。九是重点推进恒岳重工挖掘机制造项目,自主研发生产不同吨位的挖掘机及其零部件,有效填补华北地区空白。十是重点推进新成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条项目,发挥大同特种石墨优势,引进应用国际领先生产工艺,实现轨道交通装备动车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有效替代进口产品。通航产业重点推进大同轻型飞机制造项目C42E型飞机、大同航空动力轻型航空发动机项目达产达效,大同长鹰蜜蜂飞机制造项目试投产。积极引进北航V2微型涡喷发动机、CCAR-147部维修基地、中型无人机及其他优质通航制造企业,逐步将大同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器及航材零部件研发制造中心。数字产业重点抓好秦淮数据环首都·燕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三期四期项目、普云大数据中心、新荣区秦淮大数据项目。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及早布局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特色的融合基础设施,以重大科研为牵引的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年内建设1700座5G基站,实现中心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商用,建设2—3个智慧工厂和无人车间示范样板,积极争取国际互联网数据点专用通道建设,引进国内百强电子软件、互联网公司,加快发展数据采集、存储、交易等产业,将大同建成辐射华北、影响全国的数据中心和信创产业聚集地。新能源产业要下大气力推进西安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继续推进200万千瓦晋北风电基地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动城市动力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总成”生产、陕汽集团天然气重卡制造、山西耀邦环卫专用新能源汽车制造、奥赛斯电动汽车组件及稀金属超级电容组件生产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推进石墨烯粉体生产项目,运用世界首创的物理法生产石墨烯粉体,开展添加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打造国内领先的石墨烯综合利用生产基地;重点推进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生产项目,立足大同特碳资源优势,自主研发制造的高端热工炉设备,生产可以替代进口的半导体芯片材料;重点推进栋梁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特种专用高精级硬质新材料加工和单元铁塔玄武岩纤维型材5G杆塔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有效填补省内空白。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建设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冀东水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碧水源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大健康及现代医药产业要注重依托两个医药产业园区,抓住疫情影响下的新机遇,重点推进威奇达药业青霉素绿色产业链升级项目,丰富青霉素无菌原料药产品,推动产品生产线提档升级,提升我市医药行业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为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奠定基础;抓住中医药改革重要窗口期,重点推进广盛原黄芪中药制剂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推动黄芪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增强我市制药行业整体竞争力;盯紧医药产业前沿技术,重点推进同药集团靶向性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强化产品工艺、质量的稳定性研究,不断放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材产业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重点推进省经建投装配式建筑工厂、正方利民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三期、瑞城钢结构加工、宏鑫绿色装配式金属维护一体板建设、莱创新型钢模板厂区等项目建设。现代纺织产业要紧紧依托中银羊毛羊绒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引进现代纺织产业技术和工艺,建设集洗毛、洗绒、制条、纺纱、织造、染整、定制为一体的世界顶级全产业链羊毛羊绒研发生产基地。
二是以五大开发区为载体支撑转型。开发区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完善,大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项目吸附能力。大同开发区要做大做强氢都新能源产业城、装备制造园区、通航园区、医药园区、现代纺织园区等“一城四区”建设。左云、新荣、云冈、平城4个省级开发区要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为加快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培育更多发力点。市县两级要加大先行先试,围绕土地审批、人才引进、平台搭建、政策倾斜、管理体制,充分授权到位,一般工业项目审批“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扎实开展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运分离改革试点,为全省国企运营开发区积累新的经验、作出新的示范。
三是以二十大技改项目助力转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技改资金的“杠杆效应”,积极帮助现有企业通过改进工艺、更新设备、智能应用等方式上马技改项目;另一方面要引导支持企业在扩大规模、做强主业同时,不断开发新的产业项目,实现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突出抓好云冈纸业年产10万吨纸品、恒岳重工技改扩建、中国兵器、中国中车集团、中化集团、3528等总投资近百亿20个技改项目。
(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突破工程
以能源革命综改方案70项任务为牵引,用绿色消费带动清洁供给、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应用、开放合作提升能源结构,建设和建成一大批支撑能源革命的重大转型项目,开发和设计出一大批新能源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电力体制机制、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一大批重点改革进入全省前列;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得以在全社会推广普及;2020年全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形成雏型。突出抓好四个突破。
一是绿色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扎实推进中海油和同煤集团4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核准前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以提升风光储新能源可持续开发能力为核心,重点推进大同3GW电池、1.5GW组件隆基光伏全产业链、山西城市动力1GW储能电池制造、国网新源浑源抽水蓄能150万千瓦等重大标杆项目;加速推动国网大同公司新荣500千伏送出项目建设、京能集团绿电送京通道、同煤集团“点对网”送京项目前期。
二是绿色环保能源消费市场基本形成。加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严格落实新改扩建用煤项目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全力推进公交、出租、物流、公务用车等电动化进程,同步实施建成区多类型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打造光储充检一体化智慧能源示范区;科创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源革命小区年内主体完工;积极推进同煤集团马脊梁矿地热能供暖勘探进度,大力推进灵丘风电供暖项目进程,确保年内全面完工。
三是能源体制机制重点改革取得突破。联合隆基绿能、国家电网、宁德时代新能源、城市动力等“源网荷储”上下游企业,开展国家新能源+储能示范政策争取和项目申报,力争取得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不断促进电力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风光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开展新能源绿证交易创新试点,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试点开展“新能源+大数据”改革示范,探索两大新兴产业的存量增量“双升级”。
四是能源革命对外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围绕我市能源革命重点任务聚智聚力,深化与国内外大型能源组织和集团合作,积极争取世行等国际组织能源转型与绿色增长发展政策贷款和国内政策性资金;继续扩大政产学研开放式合作机制;依托未来能源馆,办好大同能源革命专业论坛和博览交易会,打造专业性能源高端对话和招商引资合作大平台。
(三)创新生态打造工程
创新生态打造事关科技创新根本、转型综改全局、大同未来发展,必须紧扣“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要求,精准聚焦关键环节,分阶段务实推进。今年要突出抓好四大重点。
一是建好创新平台。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创园要突出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的孵化、成果转化“大脑”作用,科创园投资发展公司要加大市场化运营发展的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发展、管理、运营的能力,加快推进A区西线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中关村智造大街大同服务平台等项目建成投运,早日释放智慧创新集聚效应。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突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年内攻克10项左右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落地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突出高端专家智库集聚人才,再引进一大批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突出中试转化,扩大承接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项目或中试试验项目,推动2—3家龙头企业建立中试基地,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服务。同时,全面融入省级智创城建设工程,打造以新能源、通航、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升级版。
二是壮大创新主体。规模企业要通过自我革新,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同药集团生物制药院士工作站、玄武岩新材料创新研究中心、泰瑞研发中心等“企业硬核”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要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携手合作,积极组建小型研发机构,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形成科技和产业“种子”破土而出、“幼苗”茁壮成长、“小树”加快成材、“大树”集聚成林的生态系统。市财政要设立创新专项奖励资金,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创新成果转化多的加大奖励力度。持续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以上、“小升规”企业60户以上,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今年全市规模工业研发方面的支出要确保增长10%。
三是集聚创新人才。以人才洼地助推创新高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创新人才集聚行动,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灿、全科盟理事长霍国庆、清华大学启迪能源集团总裁王继武等科学家企业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带动一批;发挥北大1898众创空间、太赫兹(产业)国家研究院、清华启迪大同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华为(大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作用引进一批;出台创优环境引才政策10条,落实“高校毕业生回同就业八条”,继续用好科技创新券,为来同创业者尝试建立住房、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绿色通道,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吸纳一批;加强厅校共建,支持大同大学做大做强,加快大同启迪未来能源学院建设,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聚焦本土人才主力军培育一批。
四是培育创新文化。坚持把创新文化作为建设新时代大同的一项基础工程,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利用电视、报纸、微信、融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继续做好大同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半个小时、大同日报一个版面和能源一号每周两讲的全民能源素质提升行动,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制定出台大同市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细则,年底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大会,拿出专门资金奖励模范科技工作者、优秀企业家、杰出时代工匠,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在全市形成崇尚知识、崇尚人才、崇尚创新的强大的氛围,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尊崇创新精神,推动大同创新创业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四)文旅产业壮大工程
文旅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建设”的发展路径,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今年突出抓好五大重点工程。
一是加快建设长城1号国家风景道。大同是中国古长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宝库,境内长城东起天镇李二口,西至左云摩天岭,全长263公里,途经5个县区。要全面加快工程建设力度,把大同内外长城和外长城风景打造成一道塞外靓丽的风景道。要统筹整合沿途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文物资源和人文景观,以“游大同长城、赏古堡风情、品边塞文化”为主题,推动文化旅游融合,讲好大同长城故事,形成一条地域特色浓厚、民族特色鲜明、旅游功能健全、产业效益突出的国家风景大道、长城文化观光带、休闲旅游经济带,要大力发展长城沿线古村落古堡游,沿线培育一批“长城人家”,让历经岁月的长城“雕塑”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让“中国大同·塞上长城”成为文旅大同的金字招牌。
二是加快大同古城保护修复。古城是大同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大同人民的根和魂,也是大同人民的乡愁。要坚定坚决把保护古城文物、延续古城文脉、传承古城文化作为大同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有序启动和实施古城五个“十字大街”风貌修复、府衙保护修复、代王府东西两侧项目、九龙壁周边环境整治等一批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培育云路街等文化旅游业态,努力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充分支持市场和各类企业家全面维护保护开发古城建设,全面提升“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提升北岳恒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岳恒山是中华地理四极之坐标,是中华民族精神永续的象征,现已被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要坚持把浑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作为创建5A级景区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今年再绿化2万亩,增绿于山、还绿于民,推动北岳恒山、浑源加快生态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成为大同发展新的标杆项目。
四是建设桑干河康养产业集聚区。康养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朝阳产业,成为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产业,成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在项目建设上,要加快398博爱康养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世家小镇建设综合康养产业示范区,带动黄经世家康养小镇、桑干河冰雪小镇等转型项目建设步伐。县区以浑源汤头温泉、广灵涧西古村、灵丘花塔为代表,加快建设一大批康养小城、康养小镇、康养小区、休闲康养小村,着力打造康养型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文化旅游的阳光照在桑干河上。
五是实施平城历史文化大型艺术作品创作工程。以传承北魏文化为主线,实施《天下大同》《北魏长歌》“两剧”创排工程,年内要力争完成脚本编制,着力打造两大文旅融合演艺剧、历史文化歌舞剧和交响音乐史诗,让大同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彰显“文兴大同”的独特魅力,彰显大同作为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
(五)乡村振兴强农工程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事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强农工程,要突出抓好三大重点。要突出抓好三大重点。
一是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聚焦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抓示范,重点推进10万亩桑干河流域核心示范区项目,确保打造成为全省标杆项目;在全市大力推广“车河模式”,吸引工商资本参与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坚持把黄花产业纳入有机旱作农业规划整体打造,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延伸市场化加工销售链条,进一步做优做强黄花产业。聚焦打造全省“北肉”出口平台,持续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培育规模养殖场50个,全年生猪出栏120万头以上,加快推动大伟嘉、双胞胎等重点项目达产达效。推进与北京首农合作,全面提高畜产品发展深加工水平。
二是培育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紧扣打造面向首都北京的特色农产品、功能加工产品供应基地这一目标,坚持品牌引领、园区承载、项目为王、科技支撑,市级层面扶持壮大北京大同商会恒宗黄芪集团等10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各县区重点盯住1家或几家市场前景广、品牌影响大、经营管理好的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北方医药黄芪深加工、黄花系列功能产品开发等83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大同好粮”知名度、美誉度,加快培育形成以黄花、黄芪、乳品、肉品、有机杂粮为主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从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把农产品深加工业打造成全市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紧扣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治理和清洁取暖三大重点,充分发挥能源革命乡镇专员的作用,加大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各县都要具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每个乡镇都要具备生活垃圾转运能力,实现垃圾收运任务全覆盖。全面编制县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重点治理沿河流村、城市近郊村、中心村、旅游村等,抓好村庄污水治理项目实施。以阳高、广灵为试点,完成农村生物质燃料清洁取暖改造4.65万户。打造乡村环境提升示范村300个,整治残垣断壁废弃院落村500个,完成农村改厕1万座,逐步实现行政村整治提升全覆盖,让更多农民群众住进美丽乡村,留住乡韵乡愁。
(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省委赋予新时代大同的重大使命。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新起点、瞄准新定位、谋划新规划、抓好新建设、促进新发展,把大同建设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成我省东向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的重要门户和晋冀蒙(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核心枢纽城市。
一是高起点规划城市。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繁华宜购、温馨宜娱、开放宜创”“六宜”目标,全面加快产业重塑、功能重塑、空间重塑,加速提升资源聚合力、功能承载力、就业吸纳力、协同发展力,着力建设“三区三地”即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晋北及晋冀蒙长城金三角协同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环首都生态屏障和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加快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新路。按照“一核六县多点”的城镇化布局,推动平城、云冈、云州、新荣四区凝聚成核;坚持功能互补、特色分明、城乡一体的要求,做优做精六大县城;每个县做专做特1-2个重点特色镇,形成要素集聚、高效协调、充分发展的城镇集群网络。要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今年年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编制完成,形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十四五”和远景发展的雏形;到2025年转型出雏形之时,成功搭建高水平省域副中心城市框架;到2035年转型全面实现之时,高质量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全省贡献率的10%以上。多元新兴支柱产业形成,非煤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市域人口规模达到400万人,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2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220平方公里,成为融入京津冀、牵引乌大张、比肩环渤海,率先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副中心城市标准。
二是高水平发展城市。深化“五区联动”,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八大组团”,聚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通航产业高地、现代医药产地、数字经济重地、文化旅游胜地,形成非煤产业占主导的产业转型大格局,着力打造经济富市;坚持文艺创作、文化运营“两轮驱动”,深度挖掘北魏文化,全面加快古城修复,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着力打造文化强市;发挥“一湖三河”(文瀛湖、御河、十里河和甘河)生态效益,培育两岸生态文化,实现以河带城、品质提升,着力打造生态靓市,构筑华北生态大屏障、北京美丽后花园和山西绿色北大门。
三是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三个一体化”,加快同煤快线、平城街西跨桥、北环路、云州街东延等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确保今年按照6月30日、8月30日建成通车。启动纵贯南北城市快线的规划设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18公里。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持续改造城市消极空间,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加快大县城建设,推动乡村人口向中心县城集中、优势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各类资本向资源富集区域集中,同步推进医疗资源协作互助、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社会治理统筹联动,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农民变市民,缩小城乡统筹差别,提速城镇化水平。支持浑源、左云启动撤县设市工作。
(七)改革开放攻坚工程
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重点要抓好三大突破。
一是持续深化重点改革。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全市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支撑带动作用明显的国有企业集团。成立古城管委会,按股份制模式组建大同市古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对古城国有资产整合、管理、运营。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改,完成市供水公司与永定河流域治理公司增资工作,加快塔山第二发电公司与苏晋能源公司股权合作重组,完成全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完成2家“僵尸企业”出清任务。统筹推进平城、云冈、新荣、云州、经开区“乡镇改街道、农村改社区”工作,全面完成393个行政村撤并任务。深化出租车管理制度等交通领域重点改革。启动实施市县区党校运行模式改革,加快党校资源优化、整合、提升。落实好省支持民营经济30条,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强力推进财政体制、科技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招商引资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改出活力、改出效益。
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围绕外经、外资、外贸,积极申报建设自贸区。完善大同国际陆港功能,积极推动大同航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通过验收、早日投入运营,发展跨境电商。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继续开行中欧(亚)班列,举办好第三届中蒙俄(大同)经济合作发展论坛暨国际商品博览会,年内培育2家进出口额10亿元以上的外贸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大同外向型经济水平。加快云冈机场三期扩建,抓住国家债券加大的力度机遇,开工建设集大原高铁,完善“米字型”高速公路网,构筑“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络。
三是持续扩大招商引资。坚持精深挖掘项目、精准对接项目、精彩落地项目,自上而下建立招商指挥机构,搭建数字化指挥平台,制定完善招商考核工作方案,实行分层分级分类分队分度“五大措施”,建立健全领导包联、审批联动、协调调度、监督考核等“六大机制”,灵活运用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委托招商、驻外招商、股权招商、基金招商、论坛招商、展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十大招商办法”,着力打造大项目好项目滚动上马、梯次建设、成批投产发展的工作格局。今年从6月份起,每个月都要有竣工投产项目,每个月都要有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把招商引资今天的项目变成明天转型升级强大生产力。
(八)“三大攻坚战”决胜工程
“三大攻坚战”决胜工程,事关大同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事关高质量发展的进度,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必须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
一是决战完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市剩余4734名贫困人口要如期实现脱贫,必须保持攻坚态势,实行挂牌督战,补齐脱贫短板,巩固脱贫成果。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返贫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筑牢返贫底线。坚持排查、督查、普查“三查”并进,重点针对贫困县退出14项指标,针对考核、巡视、审计、督导、评估、自查等10个方面以及疫情影响共“10+1”类问题,全部按照“十大清零行动”动态清零,6月底前全面完成。系统总结大同扶贫经验,讲好大同扶贫故事。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贯彻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治理重大决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继续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市县两级建成区达到100%,农村地区达到60%以上,确保“大同蓝”持续巩固提升。强力实行“五水共治”,圆满完成“十三五”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任务;加强桑干河、大清河生态治理,通过“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强化生态调水,确保首都北京用水丰足。强力推进净土持久战,确保土壤详查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加大国土绿化和造林绿化工作,浑源矿山生态修复要在全省形成示范,打造景区绿化品牌,树立中华北岳良好生态形象。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准入,去掉黑色的、低端的GDP,让经济拥有更强壮的“绿色肌体”,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的绿水青山。
三是全面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用足用好置换债券政策,多渠道多方式积极化解存量债务。要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做好农信社改制化险、地方金融机构监管等工作。同时,紧盯经济科技、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自然灾害等领域,以务实举措攻坚克难,确保各类风险总体可控、新闻舆情平稳可控、信访维稳基本可控。
(九)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升竞争力。我们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担当的精神,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确保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加快政务平台数字化。启动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化经费一律统筹使用。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领导驾驶舱”“三晋通”APP终端等硬件设施和平台,推进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尽可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要坚持线上平台服务和线下人工服务相结合,制定“极简流程一图清”,保证每一个服务对象“看图会办”“一网通办”“窗口快办”“一次妥办”,让不找人就能“快办事、办成事”成为大同的一张响亮品牌。
二是加快政务服务便民化。落细落实“三对”“六最”要求,大力开展“五减”专项行动,努力做到审批最少;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努力做到效率最高;全面巩固“一枚印章管审批”,努力做到体制最顺;强力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努力做到机制最活;全程开展企业跟踪化保姆式服务,努力做到流程最优;务实开展“五送”行动,努力做到服务最好。
三是加快政务管理制度化。坚持企业和群众说了算,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对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实行每半年一次、每年至少两次公开评议和量化打分,奖优罚劣,以此倒逼审批部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化建设,完善各级政府“好差评”系统。全面改进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办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诉求即接即办。
(十)民生福祉改善工程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又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创造高品质生活。今年抓好三大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43所普惠性幼儿园,推动教育建设PPP项目,启动实施大同六中五州帝景校区、大同市实验小学永和分校、平城区18校和阳校区、平城区47校武定校区建设项目。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再建设31所乡镇寄宿制学校。选择4至8所学校建设冰雪运动场馆,推动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办好能源革命大讲堂和能源进修学院社会讲习所,再打造20所能源革命校园。全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实现新提升。推进县管校聘和学区制管理改革实现全市所有县区全覆盖。坚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对全市劳动力建档立卡、摸清底数,实行滚动培训、梯次提升,打造数以千万计的实用人才和一大批中高端技能人才。推进“健康大同”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稳步推进中心血站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新建市传染病医院,创新市中医院运行机制,推动与京津地区大型中医院合作办院,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水平,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级精神文明城市。承办好2020大同国际马拉松等国际国内赛事,积极推进文瀛湖和御河、十里河园林建设和体育建设一体化工程。
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抓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低保五保工作落实。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抓好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完成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建设,加大对孤儿、农村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力度。持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建设,发放租赁补贴数17100套,强化水电气暖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动态保障工作。
三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平安大同。扎实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着力完善四大应急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双拥”创建、人民防空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支持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联防联控、严防严控、群防群控,责任部门主动担当,各县区守土尽责,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全市12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康复,五批152名白衣战士闻令而动、驰援湖北、载誉凯旋。要继续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在此我提议我们全体代表用真挚的感情为152名英雄驰援湖北、贡献大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要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能力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时时处处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始终突出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在大同深深扎根、开花结果。高位对表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前行!
二要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用心尽责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每一项委员提案;继续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落实《监察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有效约束公职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支持法检两院公正司法,守护公平正义,确保法治惠民;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绘就未来可期的宏伟蓝图;突出数字政府建设,用好大数据,让便民服务更加人性化,政府治理更加“接地气”。
三要弘扬实干作风。自加压力,实行考核、工作两套目标体系,压紧压实市县两级责任,勇当突破连,敢当尖刀班,滚石上山啃骨头,样样工作争一流。细化量化实化政府工作,推行项目化、清单化、销号制管理,确保做到事事建账、时时理账、定期对账、年底交账。积极倡导干在一线,在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中,落实“五图作战”“六个精准”“四个超常规”,确保每一名干部知责思为、担责敢为、尽责有为。大兴调研之风,回应群众关切,尽心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加舒心!
四要保持清正廉洁。坚定扛起“两个责任”,全面压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做好常态化的“经济体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大力度压缩行政运行支出,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模范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历史当口,承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的神圣使命,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成功走出转型升级新路、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三篇光辉文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
2.四为四高两同步:“四为”,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四高”,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两同步”,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4.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5.三个五年分步走:到2025年转型要出雏型,到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到2035年转型全面实现。
6.两山七河一流域:“两山”,太行山、吕梁山;“七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大河流;“一流域”,黄河流域。
7.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8.十大清零专项行动:剩余任务要清零、失学辍学要清零、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要清零、危房改造问题要清零、安全饮水问题要清零、产业扶贫问题要清零、就业扶贫问题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问题要清零、兜底保障问题要清零、账实不符问题要清零。
9.五水同治: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
10.一园一城一院一所一委:“一园”,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一城”,氢都新能源产业城;“一院”,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所”,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一委”,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
11.3+4+5:园区采用“3+4+5”顶层规划模式,“三全”即全系统、全过程、全参与,“四园”即零碳园区、绿色园区、海绵园区、智慧园区,“五零”即零碳排放、雨水零外排、垃圾零废弃、交通零换乘、灵活智慧办公。
12.六个精准、四个超常规:“六个精准”,精准监测、精准调度、精准帮扶、精准运行、精准入库、精准统计;“四个超常规”,超常规思路、超常规措施、超常规机制、超常规努力。
13.五图作战:一产、二产、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挂图作战。
14.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
15.“1310”兴医工程:以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这一主线,紧紧围绕推进兴医提质、推进领军临床专科、推进卓越医学团队建设三个方面,重点完成建设十项重点任务。
16.两下两进两拆:“两下”,管线下地和广告下墙;“两进”,停车进库进位;“两拆”,拆除违建和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