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移动充电渐行渐近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4-27 13:13:35
热度:

移动充电渐行渐近  核心阅读:  “与固定充电桩相比,移动充电设备作为一种补充方案,可针对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建设周期长等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未来移动充电车的

  核心阅读:

  “与固定充电桩相比,移动充电设备作为一种补充方案,可针对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建设周期长等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未来移动充电车的发展一定是充电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电车位,却发现停着一辆燃油车,导致充电桩无法使用;在行驶途中突然发现电量不足,却找不到充电桩,无法给电动汽车及时补电;着急用车,但停车场里的充电桩只有两三个,等着排队充电的车辆却有十几辆……

  针对以上种种电动汽车充电受限的问题,近日,爱驰汽车宣布,其提交的与电动车汽车应用相关的CARL全自动智能充电机器人(以下简称“CARL”)已正式获得国内及欧洲共计7项专利授权。在车企积极布局的背景下,移动充电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多家车企积极探索

  据了解,CARL是爱驰汽车针对出行充电痛点所开发的全自动电动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具有无安装场地限制、无充电车位限制、无充电操作限制以及无设备功率限制等四大优势。

  “CARL不受固定场地限制,用户需要时,只需通过智能手机APP‘一键召唤’,它就会自动行驶到你的车旁,开启充电模式,充电完成后即自动返回原地。”爱驰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动定位到车辆后,CARL就会独立完成充电操作,从开启充电盖板到插拔充电枪都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此外,由于采用的是内置电池模式,类似于移动充电宝,所以它并不受停车库或公共区域的电网供应功率限制。”

  除了爱驰汽车,同样对移动充电青睐有加的还有福特汽车。据美国专利局透露,福特汽车于2018年9月提交了一份与电动汽车应用相关的专利申请,名为“便携式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其功能是能够将多个充电器组合在一起,用户可根据车辆充电的需要,灵活优化充电器的使用,应用原理类似于我们常见的手机移动电源。但美国专利局表示“目前该专利申请仍在审查中。”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特斯拉等企业也嗅到了移动充电的商机,近年来频频布局。近日,大众汽车零部件公司携手上海普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中国生产灵活储能快速充电桩。而特斯拉此前也曝光过载有特斯拉商业储能电池与多个快充桩的移动充电车,其具备同时为8辆特斯拉车型提供快速充电的能力。

  “这类充电桩具备可移动的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和频率,随时改变充电桩的安装场地,从而提升使用效率。”埃诺威新能源公司介绍。

  市场反映良好

  记者注意到,移动充电当前并不仅是停留在车企们的战略布局上,市场上不少企业早已抢占先机,开始“下场”运营了。

  “目前市面上的移动充电设备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紧急救援,二是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其中,为大巴车提供充电服务的移动充电车是目前的主流用途。”中创科技e充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解移动充电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健翔桥附件的一个充电场站。在该场站内,记者发现停满了数十辆通勤电动大巴车,但可用的充电桩却仅有4个。

  “因为电容限制,场站内不可能无限建桩。”该场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缘故,车辆使用较少,所以看起来充电问题似乎不大。“但平时这么多车辆,仅靠站里的几个充电桩,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让所有车都充上电。因为这些都是接送员工上下班的摆渡车,早晚接人,中间充电,使用时间比较固定,所以通常我们会配合1—2辆充电车使用。”

  现场的一位大巴车师傅也告诉记者,一般都是企业派遣充电车上门服务,场站内的大巴车不需要移动,使用感比较好。“我们只需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登记就可以,充电车司机会为大巴车充好电,使用很方便,按电费收价,价格与使用充电桩相差不大。”

  此外,目前的新型移动充电设备还可以安装在路边的救援车辆上,用以紧急救援。“电动车没电了,找不到充电桩或者是车子实在开不动了,用户可以在我们的APP上找到‘充电救援’入口,从而获得充电救援服务。”上述中创科技e充网相关负责人指出。

  新能源汽车增量缓慢成掣肘

  “目前发展移动充电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燃料和人员成本偏高以及充电车在各个城市内限行政策不同等等。”北京万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浩指出,虽然政策力推新能源车,但现阶段电动汽车仍然数量较少、市场偏小。“新能源汽车增量缓慢,直接影响了移动充电的发展。”

  对此,新能源车主陈先生深有感触:“在某些特定场合,比如出门在外,可以叫到充电车上门服务确实是挺方便的,我也很愿意为该项服务‘买单’。但日常估计不会,一方面是我自己有充电桩,另一方面是价格有点贵了。”

  “乘用车市场还要再培养,毕竟电价相对较高。目前而言,还是用于救援比较实际。”上述中创科技e充网相关负责人坦言,在一些日常上门充电的订单中,确实有用户反映过价格偏高。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比如电动大巴车、电动物流车数量的激增,移动充电设备规模化发展等,其成本、路权等问题必将得到解决。

  “与固定充电桩相比,移动充电设备作为一种补充方案,可针对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建设周期长等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汪浩告诉记者,未来移动充电车的发展一定是充电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未来,移动充电设备和充电桩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充电圈,客户在充电圈中可以享受到无缝对接的充电服务,从而实现随走随充、随充随用的目标。”(■本报记者 黄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