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多家外企宣布退出!全球洗牌再度开始,中国光伏能否引领平价时代?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0-02-25 15:10:56
热度:

多家外企宣布退出!全球洗牌再度开始,中国光伏能否引领平价时代?  多家外企宣布退出多晶硅市场  最近,一则海外传来的消息打破了光伏圈短暂的平静。又有一家外国企业宣布即将退出多晶硅市

  多家外企宣布退出多晶硅市场

  最近,一则海外传来的消息打破了光伏圈短暂的平静。又有一家外国企业宣布即将退出多晶硅市场。

  韩华方案 (Hanwha Solutions)证实,该公司将在2021年2月底前关闭多晶硅业务。

  而就在一周前,韩华集团旗下的韩华方案还曾表示,仍在“评估公司在多晶硅行业的业务情况”。

  自韩华在2011年4月进入多晶硅领域, 在2015年将韩国本土的多晶硅产能从1万吨扩产并一直维持在1.5万吨,至今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

  而就在不久前,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瓦克化学集团(Wacker Chemie AG)已经开始了重组计划的第一步,宣布到2022年底将裁员1000人,旨在为企业节省每年2.5亿欧元的成本。公司之前公布的2019年度数据显示,公司多晶硅部门亏损严重。

  今年2月中旬,主要多晶硅生产商OCI Chemical表示,由于生产成本几乎是当前平均售价的两倍,他们将关闭韩国的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的生产。

  国内扩张风起云涌

  海外企业在近些年在多晶硅市场上节节败退,而反观中国的多晶硅料企业,在历经了中美贸易战的“寒冬”以后,早已从之前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中摆脱出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多晶硅制造领域涌现出如通威股份、东方希望、新疆大全、新特能源、新疆协鑫,这样的领军企业。

  通过在中国西北、西南区域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电价优势、企业的精细管理和技术优势,使得企业在世界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早在2018年“531”之后,央视财经频道深入采访和分析过光伏行业,其中就对上游硅料格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央视重点采访了通威股份旗下的永祥多晶硅工厂,公司高管介绍:通威在包头有2.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投产,乐山的2.5万吨高纯多晶硅也将在年底投产(2018年)。

  近日,通威股份发布高纯晶硅和太阳能2020~2023规划,其中表示,到2023年,通威多晶硅产能将扩增至22~29万吨,生产成本将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将控制在2~3万元/吨之间。

  而在2018年时,整个多晶硅行业,7万元/吨以下多晶硅成本大概10%,8万元/吨以上的占比超过六成。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上主要硅片生产企业大多布局在中国,巨额的运输成本和高昂的关税成本,也让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由于成本太高,从而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光伏平价上网指日可待

  光伏全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地面电站五大环节,近10年来,光伏组件成本从约40元/W降至2元/W以内(2019年数据),降幅在90%以上。

  巴掌大小的一块硅片,如果把它做成电池片的话,一年大概可以发五度左右的电。相比十年前,它对光能的转换率已经大幅提升了55%。

  十年前,一块小小的硅片要卖100元,而现在只要卖3元不到。

  随着2020年上游硅料成本的继续下降,必然将向下传导到下游的组件生产企业,带来终端光伏电站装机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随着,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这四大环节逐步被中国企业所控制,我们将在光伏产业的定价方面更加具备话语权。

  中国未来光伏发电成本必将持续降低,最终实现平价上网的时代。

  行业还洗牌远未结束

  回首十多年的中国光伏发展之路,行业早已经从十年前的“两头在外”的噩梦中逐渐走出。由于中国企业的不断介入和发展壮大,“天价硅料”早已成为尘封往事。

  现在,在全球十大组件制造商里,九家都是中国的光伏企业!

  而过去那些“趾高气昂”地攫取高额利润的外国光伏企业,现在不是在逐步退出各个市场,就是销声匿迹多年,逐步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适者生存”都是不二法则。

  光伏行业的洗牌刚刚开始而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光伏企业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坚信:迎接中国光伏企业的必将是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