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绿氢 能源变革中的新命题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2-18 14:10:33
热度:

绿氢 能源变革中的新命题  发展氢能就是为了能源的“去碳化”,只有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的氢”,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

  发展氢能就是为了能源的“去碳化”,只有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的氢”,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绿氢时代’将要到来。”12月1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氢能产业合作发展活动上,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如是说。今年以来,氢能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猛,国内布局日趋完善,地方政策也密集出台。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介绍,近年来,苏州市积极抢抓国际氢能技术变革的机遇,将氢能产业作为先导产业重点谋划,积极创建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

  绿氢时代大势所趋

  氢能产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其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等多个环节。在制氢方面,根据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氢可以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被称作“绿氢”。“绿氢是发展氢能的初衷,”毛宗强表示,发展氢能就是为了能源的“去碳化”,只有通过无碳能源生产“绿色的氢”,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院士李灿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只有做到“绿色氢能”,才能实现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氢能的大规模开发要依靠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就解决不了“绿色”的问题,同时,燃料电池也谈不上清洁技术,“只有从可再生能源出发进行氢能制备,整个链条才属于清洁技术。”李灿强调。

  据记者了解,可再生能源制氢也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向,通过氢储能的开发,可以有效应对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和消纳问题。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也为氢能制备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来源。李灿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每年仅弃风、弃光、弃水的电量就足以满足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规划的燃料电池用氢的制备。”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由于政策的不断发力和技术的快速提升,我国风电、光伏等新型能源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动力站”。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的不断提升,氢能的发展潜力也将日益凸显。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性的提高,下一个十年,中国将迎来光伏与风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毛宗强表示,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将成为我国能源系统的绝对主力,可再生能源价格成本也将会继续大规模下降,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不断下降,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绿氢时代”也将随之到来。

  深刻改变能源格局

  “氢能产业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符合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政策,也将深刻影响我国能源形势。”江苏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袁焕明在会上指出,氢能作为高载能、多用途、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可实现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无缝衔接,电能与热能的灵活转换,是构成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环节。

  据袁焕明介绍,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也将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和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作为鼓励类项目,氢能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热点。

  此外,氢能参与国际贸易,也将改变我国能源的格局。今年6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氢能的未来——抓住今天的机会》报告中指出,氢气未来将作为与天然气同等地位的能源物质参与国际贸易。毛宗强对此表示,“绿氢将作为能源产品进入国际贸易。”

  据毛宗强介绍,绿氢贸易将对我国产生五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改变中国能源版图;二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不再单一依靠电网,除了从电网输出,还可以从“氢网”输出;三是拯救可再生能源,不再有弃光、弃风、弃水;四是代替煤电成为电网基本负荷;五是氢的超大规模储运技术将提前实施。他表示,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绿氢贸易”,西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可以向欧洲输送,东部生产的氢气则可以向日韩出口,中部生产的氢气自用,“届时,我国能源版图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不过,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李灿看来,氢能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从制氢到运氢,每一个过程都充满挑战。”他还强调,氢能的开发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氢能的安全有关氢能发展的命运,如果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解决不好,会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立足长远超前布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氢能产业目前还面临诸多亟待攻破的技术瓶颈和产业短板,”袁焕明指出,从核心部件看,当前氢燃料电池的膜电极、高压储氢罐等设备主要还依赖进口,从安全标准看,氢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泄露等特性,这些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发力解决。袁焕明还表示,苏州市把握氢能发展先机,充分发挥苏州制造优势,主动谋划,超前布局,初步形成了创新研发、装备制造、试点应用的氢能产业示范园区。

  记者了解到,苏州经过多年培育,成立了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苏州氢能产业创新联盟,并设立氢能产业基金,集聚了一批氢能领域的研究机构,形成了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创新优势。目前,该市从事氢能产业的企业、机构已经超过60家,覆盖了氢能产业链各环节。

  据李亚平介绍,苏州市将氢能作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来定位布局,先后出台了《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氢能领域加大招商力度,推动示范应用,吸引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李亚平表示,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苏州氢能产业链配套完整,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氢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我们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为目标,为包括氢能产业在内的先导产业提供更为优厚的政策支持和更为完善的发展环境。”

  此外,隶属苏州的张家港、常熟也陆续出台了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作《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推介时表示,常熟编制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划,加速推进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引进国内外创新研发机构和储氢装备、电堆、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企业,远期将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将常熟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制造高地和示范应用基地。(□ 本报记者 吴昊 陈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