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2-17 20:18:12
热度:

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面,接近世界水平,但在总体上,我国燃料电池仍处于科研阶段,与国外相比,水平较低。目

  近年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面,接近世界水平,但在总体上,我国燃料电池仍处于科研阶段,与国外相比,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的氢燃料电池产业仍面临如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产业起步晚,关键材料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落后5-10年,虽然我国相关发明专利数量世界排名第四,但涉及核心技术相对较少。在高活性催化剂、高强度高质子电导率复合膜、碳纸、低铂电极、高功率密度双极板等方面的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外的商业化产品,但大多停留于实验室和样品阶段,还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技术。部分关键材料、核心部件仍主要依靠进口,成为“卡脖子”环节。

  第二,标准体系不健全,制约产业发展。从2009年底开始,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氢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支撑行业发展的氢制备、储运、加注及实际工况下氢燃料电池从部件到系统的评测体系等仍不健全,产业链发展和相关产品推广受到严重制约。

  第三,产业政策不完善,供应链缺少安全保障。氢燃料电池产业供应链主要分为制氢、储氢和用氢三个环节。制氢方面,依赖一次性能源制氢,环保和经济性不佳。对工业副产品中氢的回收利用率低、综合成本高、技术有待进步;储氢环节,储氢的密度、安全性、成本难以同时满足,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应用为时尚早;用氢环节,我国电厂级大型氢燃料电堆尚处于起步水平,燃料电池汽车有较深厚的技术积累但核心技术尚不成熟。建设加氢站所需关键材料和零部件没有成熟的量产产品,导致建设成本高,建设数量少。在产业政策方面,缺乏良好的对供应链的引导与布局,供应链不完善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限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第四,资源不足、产业分散。我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中的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相关企业很少,尤其是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企业。虽然国内公司正努力加大技术攻关和相关资源配置,但投入不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遍地开花,但在规划、发展等方向存在诸多问题,且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较少,产业过度分散。

  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推进我国氢燃料电池材料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加强研发投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传统汽车市场几十年的发展教训告诉我们,市场无法换技术,外资企业只是以市场的方式进驻,提高国产实力的唯一方法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一是要提高电堆的工作电流密度,提高电堆的体积和重量比功率,降低电堆的成本;二是研究电堆的衰减机理,开发抗腐蚀、稳定的新材料,提高发电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三是开展超低铂和非铂电催化剂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一步把电池的铂用量降低,达到国际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四是加快高压储氢瓶和空压机的深入研究,尽快实现国产化。

  加快行业标准建设,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一是理清标准体系框架,明确相关标准术语、整车安全、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加氢系统等细分领域的标准体系。二是借鉴国外氢燃料电池产业发达国家的已建立的相关标准体系,结合中国国情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对目前已有的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标准进行修改与完善。三是建设若干氢能燃料电池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完善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和检测标准。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产业政策。一是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国家层面的氢燃料电池委员会或行业协会,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强化各部门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衔接,系统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优化行业管理服务,完善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指标体系,制定相关产品、企业统计办法和进出口商品统计目录,组织开展统计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统计信息,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大对氢燃料电池产业扶植力度,解决补贴滞后问题,完善我国相关产业链,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新材料创新合作和政策法规等信息引导,鼓励新材料企业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整合优势资源,规范产业布局。一是整合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优质资源,统筹上下游及产业链进行产业合理布局,建立批量生产线解决制造的一致性,引导产业协调发展。二是优先聚焦资源及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相关企业,瞄准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进行攻关,加快产业集群建设,避免重复建设,补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的产业链。三是加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范围的安全、高水平的氢能经济产业链。(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