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氢气应被赋予能源属性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2-03 17:11:23
热度:

氢气应被赋予能源属性一家公司,迄今为止已专注气体生意140年。氧气、氮气、氩气,甚至各种稀有气体都是这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就是发轫于德国的林德公司——全球

一家公司,迄今为止已专注气体生意140年。氧气、氮气、氩气,甚至各种稀有气体都是这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就是发轫于德国的林德公司——全球最大工业气体生产和销售企业。

“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食物保鲜所需要的干冰、医疗用氧气、建筑保温材料、石油炼化、煤化工、电子、冶金等众多日常生活和工业加工场景都有我们林德的身影。”日前,林德大中华区总裁方世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1987年,林德成为首家进驻中国大陆的国际气体公司,历经30多年“在中国”战略,林德如何定义中国市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何在?方世文一一给出解答。

气体巨头布局氢能带来全新业务经营模式

“中国是林德战略发展的重要板块,也是林德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迄今为止,林德在华总计实现了逾50亿美元的投资额。”方世文表示,未来林德也将把氢能作为其开拓发展的重要领域,推进氢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大规模使用。“我们对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未来充满信心。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无污染’载运工具,随着进一步研发与规模化,必将掀起全球汽车工业领域的一场新革命。”

“与国外的公共加氢站不同,国内的氢燃料电池车尚处于从技术示范走向商业示范的早期发展过程,因此现有的加氢站多为企业自有。”方世文表示,首先,氢燃料电池车从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到燃料电池技术等一系列环节的成本较高。其次,对消费者来说,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氢气价格并不占优势,其便利性也存在市场短板。因此目前中国的氢燃料电池车主要集中在商用领域,而对这一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成本降低,林德也提出了自身的解决方案。

“作为最早从事氢气生产的企业,林德在技术上非常成熟和全面。可以结合不同地点、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氢气生产方式。”方世文介绍道,林德在氢气的生产、运输、存储和压缩等环节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工程力量,在氢能供应上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优势。“氢气作为特殊的气体产品,需要较强的专业运输能力。林德可以提供专业的管道运输、高压罐车运输、液氢运输等方案。此外,与传统企业使用膜压机相比,林德使用氢气离子压缩机,稳定性更高,至于加氢服务方面,目前林德已为国内提供加氢站的技术服务,以及与车辆生产厂商共同研发车载氢能系统。”

应赋予氢气能源属性应用场景需合理

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为氢能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目前,氢能行业又面临着高昂的储运成本和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发展。氢能产业该如何突破瓶颈,这是燃料电池产业关注的焦点。

“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国内加氢站的效率有待提高。例如100公斤氢气进入加氢站,由于各个环节造成的损耗,最后实际加注给车辆的氢气量不到80公斤,也就意味着实际效率不足80%,而国外成熟的加氢站能达到的效率则远远超过80%。因此公路运输的成本降低和加氢站效率的提高,能够使得氢能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方世文坦言,“目前在中国,氢气仍按照危化品进行管理,氢气应被赋予其能源属性,才能使氢气在管理方面获得更大的突破空间。”

今年6月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投运,该加氢站由林德气体提供离子压缩机等高端技术设备,其运营后的氢气源也由林德气体通过管道提供。林德拥有8个型号的加氢机,目前加氢效率最高的产品——采用离子压缩机的加氢机,压力最高可达110兆帕,可对采用70兆帕或35兆帕储氢罐的轿车、35兆帕储氢罐的客车加注氢燃料。

“驿蓝应用场景很‘中国化’——每天有几十辆通勤巴士往返在市区与上海化工园区之间,需求固定。”方世文表示,类似通勤、物流等场景更适合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

绿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氢气生产一直延续商业化的生产模式,氢气生产装置的建设和制氢领域没有补贴。针对目前社会上对氢气的热议,我认为不应该以过不过热来判定,而应该是有没有社会意义。”方世文告诉记者,目前社会批评人士认为氢气成本比较高,制氢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化石燃料,会产生污染,因此要做一个氢气的重整和转化。

“针对氢气行业的现状,我们看到利弊的同时,也关注到行业的最新进展,比如近期热议的绿氢,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成为一种环保可行的制取方式。”方世文预测,随着这种制氢技术的进步,不远的将来绿氢将可大规模获取,届时,氢燃料电池车的前景将更加可观。

“几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气体。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气体和工程公司,林德对于气体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技术也不断进行创新和拓展,例如在燃烧、食品、激光等领域。我们希望以‘气体行家’的身份为中国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方世文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