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行业 现“集体行贿”丑闻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1-29 09:01:54
热度:

新能源汽车行业 现“集体行贿”丑闻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披露了一份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被告人项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

  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披露了一份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被告人项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任职期间,利用负责审核新能源车企新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贿赂共计价值人民币25万元。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据悉,相关行贿者来自国内15家主流车企,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广汽新能源、众泰新能源等赫然在列。

  行贿目的是为“骗补”?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于2014年完成注册,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分析机构,其采集的相关信息数据,主要用于政府了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所主导的数据接入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企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审批。2013年上海市发改委曾发文,明确凡享受上海地方充电基础设施补贴的单位,其数据均需要传送至该数据中心。

  种种迹象表明,该数据中心确与补贴申请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项某是否帮助企业篡改数据?判决书中提到“为他人谋利”是否代表“帮其骗取补贴呢”?

  该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数据做假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车辆传输的原始数据无法更改。就算数据作假,也无法掩盖痕迹。”

  “项某受贿事件,大概率属于企业员工个人行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此次曝光涉及行贿的车企员工很多,但相关人员给予项某的现金或等价物金额较低,一般在0.3-2万元之间。“我认为项某能起的作用不大,充其量是为个别企业‘行方便’,比如加快审批速度,但其无法左右补贴的发放,‘骗补’之说应该不成立。”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达了类似看法。截至发稿前,尚未有车企对此事做公开回应。

  加强监管永远是必须之举

  不论车企员工“行贿”有何企图,本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正是因为此前曾发生过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问题。

  实际上,受“骗补”事件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监管上越发严格,“堵漏”成效明显。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2017年企业申请清算资金244.14亿元,应清算补助资金总额为220.27亿元,核减近24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中心建立的初衷是为更客观地考核新能源汽车运营情况。但包括该数据中心在内,我国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和监管平台的建设水平仍待提高。

  记者从该数据中心官网了解到,此前,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接入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联系数据接入对接负责人”,而项某先后担任该中心数据中心综合部主管、数据质量监测总监、车企管理部副经理等职务,显然在车企和平台对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事件暴露出监管平台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审批流程不够透明等问题。这些都会给新能源汽车监管带来隐患。”一位知情者指出。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受贿”事件,虽未到“骗补”程度,但也体现出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浮躁现象,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机制的关注。对行业来讲,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加强监管都是必要之举。(■本报实习记者 赵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