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能源“十四五” | 天然气供需分析及预测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1-25 16:11:08
热度:

能源“十四五” | 天然气供需分析及预测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生产力度,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海域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及众多气田出现了较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生产力度,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海域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及众多气田出现了较大勘探突破,国产常规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上产明显;在大气污染治理及控制能源消费规模的政策推动下,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消费量爆发式增长;天然气基础设施迎来建设潮,中俄进口气管道工程、互联互通管道工程、LNG接收站工程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油气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输配气成本监审、门站价格逐渐开放、国家管网公司即将落地等多项深远改革措施的推出,为天然气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能源“双控”考核趋严,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油气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天然气供需形势及行业发展情况较“十三五”均有所改变。本文讲重点分析“十四五”供需前景,同时探讨在新的发展业态下,规划制定者及从业人员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1我国天然气市场回顾

  1.1 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超过400亿立方米,连创消费增量新高

  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337个地级行政单位中,超过300个地级市不同程度地使用上了天然气。2018年我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2742亿立方米(不含港澳),同比增长410亿立方米,增幅17.6%。增量与去年相比再创新高,开创了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增长记录。2018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7.9%,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占比持续增长。

图1-1 2008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及消费增速

  1.2“煤改气”工程持续推进,消费增长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

  2018年我国城市燃气用气量为9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1亿立方米,增幅20%,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环保压力的逐年增加,各地区持续对城区燃煤锅炉进行燃料替代,加之2017年国内大批农村煤改气用户开始用气,促进了城市燃气的用气大幅增长,成为近年来我国增速较快的结构。其中居民用气3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亿立方米,全年气化人口4.43亿人左右,农村气化人口810万户,新增“煤改气”有效用户360万户,城镇气化率53.3%,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公服用气181.0亿立方米,约为居民用气量的59.4%;天然气车船用气19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1亿立方米,增幅8.4%;采暖用气241.2亿立方米,以集中供热为主,壁挂炉用户较少,同比增长67.6亿立方米,增幅高达38.9%,天然气采暖面积33.3亿平米,其中农村8.1亿平米,由于受到国家大力推动清洁取暖行动的影响,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2018年我国工业燃料用气105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6.9亿立方米,增幅21.4%,全年实现强势增长。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向好,且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多省份对工业进行“煤改气”及锅炉改造等工程,浙江等地实施双控政策,推动天然气利用水平。2018年工业燃料的增量来自、新增煤改气、对2017年改造完成但尚未全年用气、新增工业用户等。

  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同样带动社会用电量的增加,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增速创下7年来新高。随着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增强,控煤减煤政策持续推动。2018年燃气发电用气量483.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1亿立方米,增幅18.9%,增速较快,发电用气量占总用气量的比例为17.6%,较2017年小幅增长0.1个百分点,截至到2017年底我国各省市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787万千瓦,同比增长844万千瓦,增幅10.6%,发电利用小时为2670小时/年,同比上涨100小时/年。

  2018年化工品价格整体大涨,但由于天然气整体供应偏紧,限制了化工项目的开工率;2018年1-2月化工用户限产幅度较大,11月停工时间早于去年同期,但因为化工价格高于去年同期,4-10月化工厂开工率达到今年峰值,导致化工用气量同比持平,占总用气量的10.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2018年化工用气量276.2亿立方米,同比小幅下降3.8亿立方米,消费占比进一步下降,由2017年的12.0%持续下降到了2018年的10.1%。

图1-2 2010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3全国多数省份市场消费活跃,增量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从八大地区的同比增量的角度来看,2018年我国八大地区中同比增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增量最为明显,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均属于城市清洁型天然气市场,天然气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发电,同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和人口聚集区域,是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中心区域,由于“煤改气”工程的深入推进和“双控”战略的实施使得两地区天然气消费同比出现较大增幅。此外中西部地区和中南部地区,依托充足的气源保障,2018年消费量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化工和工业用气量提升,新增工业用户较多,拉动整体消费水平。

图1-3 2018年我国八大地区天然气消费占比

  其中环渤海地区2018年天然气消费量为60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0亿立方米,增幅25%,全国增幅最大,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2%,居八大地区之首。环渤海地区的天然气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驱动,该地区环保压力较大,“煤改气”工程持续进行,部分2017年完成置换的用户在2018年实现全年用气,为2018年提供增量。

  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量513.7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量的18.7%,同比增长89.1亿立方米,增幅21.0%;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活跃,电力需求较大,燃气发电是长三角地区的主要用气结构,气电装机占比较高,如浙江省气电装机占比为15%,远高于全国及其他地区;2018年受发电经济性等影响导该地区用气量增量放缓;

  1.4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居民用气呈现阶梯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位中有326个使用上了天然气,其中利用上管道天然气的有271个,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正式商业运作,我国天然气市场由启动期全面进入发展期,我国天然气用气人口达到了5628万人,首次超过人工煤气的用气人口;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西段)投产,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天然气消费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用气人口达到了17021万人,首次超过LPG的用气人口,成为城市中使用率最高的燃料;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用气量为304.7亿立方米,用气人口4.43亿人,居民城镇气化率达到53.3%,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

图1-4 2011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居民气化情况

  2“十四五”天然气市场影响因素

  对“十四五”我国天然气需求规模进行预测,首先需要分析影响天然气市场的相关因素,根据各领域研究成果,未来影响天然气需求规模的主要有经济、能源、油价、大气污染治理、气价水平、市场区域变化等几方面。

  2.1宏观经济韧性增加,助推多个领域的用气增长

  从2010年起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换挡,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长周期的底部,但总体形势稳定,我国经济韧性的不断加强。

  我国经济新常态使得宏观经济增长对天然气需求的驱动力减弱,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自2014年开始的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持续深入调整,此外工业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电力消费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等有利的宏观因素将为我国天然气在工业、发电和城镇燃气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2.2能源消费增速将持续放缓,天然气发展为“主体能源”的方向不会改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也将实现换挡,能源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期。2018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煤,同比增长1.5亿吨标煤,增幅3.3%,较2017年上涨0.3个百分点。当前在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市场供需宽松的同时,也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了契机,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着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5%,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8%以下。表明国家正在向着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方向努力,如果按照规划相关指标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约占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的68%以上,因此从消费增量来看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综上所述,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将处于低位增长,能源结构持续进行战略性调整,控制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培育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这一发展方向将继续保持。

  2.3国际油价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天然气价格综合竞争力持续回升

  综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结果,预计“十四五”期间国际油价仍将维持低油价状态,区间运行在60~80美元/桶,随着2022年国际供应增长减少,国际油价将逐渐开始上浮。由于可替代能源价格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波动,“十四五”期间国际油价的上浮将使得燃料油、LPG等价格有所增长,且随着我国LNG长贸合同价格逐渐与油价脱钩,天然气的综合价格竞争力将持续得到回升,利好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发展。

  2.4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强,天然气仍是主要治理措施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蓝天保卫行动,实现‘增气减煤’工程。”“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逐渐由京津冀地区向周边扩展,覆盖区域更广,覆盖用户更多。考虑我国资源禀赋问题,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中,虽然“宜气则气”排在“宜电则电”之后,但是在“以气定改”的强制要求下,随着天然气供应能力、输配及储存能力的增加,天然气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2.5未来终端用户用气成本将继续下降,利好下游市场发展

  价格是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天然气经济性主要受到替代能源价格、终端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在替代能源价格较高、终端产品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天然气经济性更强,市场需求存在更高的增长空间。以燃气电厂和煤改气用户为例,燃气电厂对供气价格较为敏感,当某地区燃气发电厂的供气价格为2.02元/立方米时,具备一定经济性,2019年3~6月份该地区燃气电厂用气量出现明显下降,就是因为在与与上游供气商就淡季供应价格谈判时,因上游要求供应价格上涨20%导致的。

  随着国内天然气定价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LNG资源成本下降,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入,管道输配费用监审加强,压缩中间环节成本下,预计“十四五”期间终端供气价格将有望继续下降,厉害天然气发展。

  2.6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未来天然气市场需求分布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2016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中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中西部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加工贸易。而目前我国天然气利用只要就集中于上述产业当中,未来随着中西部地区承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势必将吸引部分天然气需求,影响未来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分布

  3“十四五”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

  依据我国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市场发展现状,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增速、能源发展、国际油价及天然气价格变化走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力度进展、天然气相关政策以及中西部崛起战略的持续深入影响,采用项目分析法、消费系数法等综合预测方法对“十三五”期间及远期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及趋势发展进行预测。

  3.1需求预测方法

  通过对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可知,未来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增速、国际油价走势、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我国天然气各利用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判断,并且综合采用项目分析法、消费系数法以及延伸预测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十三五”及远期需求进行预测。

  项目分析法,是将项目按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化工和发电四大结构分类,其中城市燃气可划分为居民、公服、采暖、车用4个行业。通过对天然气在四大行业中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各个行业已有、规划项目基础上,汇总各个行业的需求量,从而得出天然气市场总需求量。

  消费系数法,是对天然气在各个行业的消费数量进行分析,在了解各个行业天然气需求的基础上,汇总各个行业的需求量,从而得出天然气市场总需求量。

  3.2需求预测结果

  结合上述市场环境,采取以项目分析法为主的预测方法对市场进行预测,根据项目的落实程度(指项目实施进度、前期工作进展、项目用气计划、产业规划等因素)对项目进行筛选,将用气项目分为三类:落实项目、可能项目和潜在,进而确定用气需求。同时考虑到未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实施情况对“十三五”及远期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进行预测,预计2020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为3200亿立方米,2025年为4400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240亿立方米,年均增幅6.6%。

表3-1 “十三五”及远期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

单位:亿立方米

  4“十四五”期间我国供需形势展望

  未来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将始终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其中国产常规气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预计未来国产常规气量年均增量将维持在110亿立方米左右;非常规气开采力度不断加大,产量始终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煤制气受到环保和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产量有限;随着中俄东线、中亚D线以及萨哈林输华天然气管线的相继建成投产,国内进口管道气能力将达到1430亿立方米/年,有利于国内进口管道气资源量的增加;根据交通部出台的《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码头重点布局方案(2022年)》等相关政策规定,预计2020年之后国内将有一大批较为落实LNG接收站项目陆续进行扩建、投产,预计2025年国内LNG接收站总设计接收能力将超过1亿吨/年,结合以三桶油为主签订的中长期LNG进口合同一起带动进口LNG资源的大幅上涨,进口LNG资源量超过进口管道气量将成为常态。根据分别对天然气需求和可供资源量进行预测,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呈现供应偏紧趋势,2020年之后天然气市场供需逐渐宽松。

  4.1未来全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将持续好转

  通过市场需求预测和资源供应潜力分别进行分析可知,未来全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将会持续好转。预计2020年左右我国天然气资源富余量在30至40亿立方米左右,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2020年之后随着非油公司的LNG接收站投产及部分LNG接收站扩建投用,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能力将会大幅提升,资源供应能力呈现宽松的局面,预计到2025年我国天然气资源富余量在300至400亿立方米,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富余量进一步增加。

  4.2中部地区供应单一的地区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中部地区的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天然气资源供应单一,在采暖季天然气用气高峰时段只能依托长输管道进行调节,调峰能力有限,在2025年前北方采暖时段国内天然气资源为了保供将会向着北方地区聚集,预计上述省份冬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持续存在。

  4.3现有输气能力达到满负荷,近期内输气能力不能大幅提升的地区将会存在供应紧张

  目前部分省份的供气管道、接收站在冬季高负荷时期已经达到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以江苏省为例,现有供应江苏省的西气东输、冀宁线、川气东送、如东LNG等气源能力在冬季时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行,在不新增气源的基础上,未来近期内江苏省将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5“十四五”天然气发展规划需要关注的问题

  天然气自身的特性及天然气用户的用气特性导致天然气是我国能源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天然气管道可以便捷、经济的为普通家庭提供能源,燃气电厂具有优势明显的调峰作用,工业用户可以通过清洁的天然气生产质量、规格更高的终端产品。对于天然气来说,未来仍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利用空间,而制约天然气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第三方准入机制三点。

  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改革背景下,改革主要呈现出上游资源逐渐放开,中游成本监审加强并实行公开准入,下游回归天然气商品属性三大方向,而三个方向工作的持续推进,同样会影响到制约天然气发展的三要素。

  5.1解决天然气过高的成本问题是天然气发展的重中之重

  虽然自2017年以来城市燃气增长较快,但支撑我国天然气需求规模的用户仍然是工业燃料及发电用户,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未来几年,上述两大用户对天然气价格也将会更加敏感。因此,在“十四五”期间需要优先对天然气成本控制、运行优化、定价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天然气经济性、降低气源成本及中间环节费用为天然气发展最重要的目标。

  天然气产业链相对较短,产生费用的环节主要为国内天然气勘探开采、国际天然气采购、国内运输储藏三大部分。其中国内上游政策壁垒正在逐渐打破,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上游竞争加强将带来技术的进步及成本的控制;国际长贸合同在“十四五”期间先后到期,将存在价格复议的可能,国际进口资源溢价问题有望得到控制;随着输配费用监审的完善,管输费的制定将更加合理,同时随着管网公司独立,互联互通加强,未来管道利用效率将得到提升,输配费用降低空间较大。

  5.2解决天然气安全性问题是天然气持续发展的长久战争

  天然气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就是天然气供应的保障程度。其中保障程度细分为上游国产气资源生产的保障程度、进口天然气资源的保障程度、天然气管道的保障程度、储气设施的保障程度四大部分。

  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相对脆弱,保障程度较低,当发生大范围气候变化、产业重大调整时,产业链的各环节均有可能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影响国计民生的“气荒”现象发生。为提高天然气产业发展信心,建立更加稳定安全的产业链是“十四五”的重要规划方向,但因为天然气产业链覆盖面较广,薄弱环节众多,预计“十四五”期间仍是部分实施阶段,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工作仍需要长远、系统的统一规划及执行。(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