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如何破解风电开发“生态之困”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1-20 12:00:21
热度:

如何破解风电开发“生态之困”  编者按站在平价路口的风电产业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除了降低度电成本、成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外,风电高质量发展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何优化

  编者按

  站在平价路口的风电产业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除了降低度电成本、成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外,风电高质量发展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何优化产业开发布局?如何促使产业链共荣共生?如何实现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丨伴随弃风限电等一系列老问题的逐步解决,新的产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在日前举行的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开发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表示,分散式风电对风场的噪音、光影、安全等指标更为严苛,对风电的环境友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际上,当前整个风电行业都面临着如何迈过生态保护这道“坎”的紧迫课题。如果不能正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会给生态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开发商和整个产业链带来风险和损失。

  风电生态问题日益显现

  过去十年间,中国风电设备价格降低了60%,风电开发造价降低了40%。规模化发展使得中国风电产业成本大幅下降,初步具备与火电等传统能源竞争的能力。风电规模化开发在降低风电度电成本的同时,也使得风电如何与环境融合相处的问题凸显出来。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除了要保障能源供应外,还要给生态文明作贡献,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中心主任、研究员高虎在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开发研讨会上说。在他看来,随着弃风限电等一系列老问题的逐步解决,环保生态问题将成为影响风电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

  此前,原国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谢长军也表示,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发展风电、光伏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谢长军曾多次呼吁。

  如今,本身作为清洁绿色能源的风电,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新阶段:要解决好其开发、建设、运维、使用、退役等全生命周期的无害化、绿色化问题。

  “在老百姓中,有风机杀死鸟类,影响鸟类繁殖等传言。不可否认,风电对环境生态有一定影响,但是,一方面不回避不夸大这种影响,另一方面只要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开发企业提高意识付诸行动,是可以把风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一位行业研究者认为。

  当前,中国风电已经开始从能源增量替代转变到存量替代,其发展动力也从过去的政策驱动为主逐步转到市场驱动为主,进入到自我发展以及和整个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在步入新阶段之时,无论对于分散式风电还是集中式风电,环境友好都是风电持续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生态影响可控有解

  在中东南部的云南、湖南等地,都曾因环保生态问题导致风电开发一度叫停。业内普遍认为,风电开发虽对生态有一定影响,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这些影响完全可控。效益与生态可以兼顾,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也可以协同。

  由于环保整顿,2016年下半年开始,湖南暂停审批新的风电项目,当地风电开发进入“寒冬期”。而宁乡神仙岭风电场的出现让业内意识到,风电开发与环境保护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南风电项目审批的解禁。

  “作为业内知名的生态风电场,神仙岭风电场的环保工作设计标准相当高,从某种程度上说, 神仙岭风电场对于湖南风电行业发展具有破冰的意义。”湖南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邓小云认为。

  在湖南风电建设初期,一些企业不重视生态环保和水土保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恢复不及时,影响了生态环境。这也给风电产业主管部门造成了困惑:要不要发展风电产业,该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正在主管部门左右为难的时候,由三一集团投资建设的宁乡神仙岭风电场帮助政策制定者重新权衡了风电开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神仙岭风电场在规划之初就按照风电公园的理念去打造,在环保和水保方面投入重金,植被的恢复率达到99%以上,最终为地区贡献了一个工业旅游和文化体验基地。

  在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三一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看来,神仙岭风电场为风电行业带来的最大价值是观念的转变。“这让我们认识到,生态是有办法恢复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可以复制。” 王志强说。

  邓小云认为,好的资源并非完全不能碰,而是要解决怎么用好的问题,如何实现保护性开发。“若能将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当地生态环境相融合,风电产业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和前景。” 邓小云说。

  谈及经验,王志强表示,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合当地环境的恢复方案很重要。谁开发谁就是责任主体,开发企业必须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将环保责任置于经营责任之上。此外,风场开发和生态恢复要同步推进,将恢复和调节生态贯穿到风电建设的各个环节。

  在业内人士看来,神仙岭风电场的案例也表明,除了转变观念外,保持高水平的专项资金投入必不可少。

  一些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国家可以把风电开发环节的一些不必要费用降下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税费,通过制度引导企业把这些减免的费用用于生态修复。

  不能满足于底线要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风电项目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破坏生态的问题,但症结不应只归咎于风电产业本身,反映出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管问题。

  “风电开发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完全可控有解,可以出台更为细化的法规,对于如何实施‘三同时’等具体环节建立明确的标准,各级相关部门只要认真管,终能管好。”上述负责人说。

  根据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研究,美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的大量实例证明,规范化建设的林地和山地风电场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度伤害,并能够通过保护和修复措施将损害降到要求的范围内。国内大部分风电场也能够严格按照环评要求施工建设。

  不过,通过环评、按规则施工只是底线要求,风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真正实现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工业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今年4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就“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生态保护”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环境友好型风电发展之路。

  “TNC在美国的诸多成功案例已经表明,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和生态修复措施,风电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可以实现共赢的。”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主任Jack Hurd说,“通过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并在国家、地区或景观尺度上进行规划,可以减少可再生能源对土地及水资源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依赖这些资源的生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