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广东PM2.5平均浓度达欧盟标准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11-18 11:10:00
热度:

广东PM2.5平均浓度达欧盟标准近日,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欧盟现行标准,预计今年全省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欧盟现行标准,预计今年全省21个地级市PM2.5浓度均能达标。

此外,省生态环境厅还透露,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3年12月启动以来,市场排放配额总量超4亿吨,是总体规模排名全国第一的区域性碳市场,全球排名第三;将争取国家批准广州市筹建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环境数据盘点

空气质量

6项污染物指标达标,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一氧化碳均同比下降;

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

水质量

完成925个地级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

完成县级清理整治483个;

完成率达99.2%。

固废处理

49个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已建成18个,动工22个;

预计2020年,焚烧填埋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达120万吨/年。

空气质量:预计今年各地级市PM2.5均达标

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陈金銮通报了一年来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情况。

空气质量持续保持标杆水平。自2015年起连续4年广东的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整体达标,今年广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又有新突破。1月~10月,6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除臭氧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一氧化碳均同比下降,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欧盟现行标准。陈金銮说:“今年全省21个地级市的PM2.5预期能够全部达标,有望达到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

水质明显改善。1月~10月,地表水国考优良断面同比增加3个,劣Ⅴ类断面减少至4个,入海河流国考劣Ⅴ类断面从今年初的5个减少至4个。陈金銮表示,茅洲河、练江水质也显著改善,近期有个别时段达到了IV类、Ⅴ类,为明年全年达标打下良好基础。

广东是产废大省,固体废物处理能力不足是其短板。陈金銮表示,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是阶段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和区域的不均衡上,主要是危险废物在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能力方面存在不足。2018年至今,新增危废无害化处置能力18.6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546.44万吨/年。

此外,广东制定了建设49个固体废物处置的重点项目目标,到目前为止,49个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已经建成了18个,动工22个。陈金銮透露,预计到2020年,焚烧填埋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预计可达120万吨/年,基本上可满足广东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的需求。

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为4.65亿吨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洪建武在发布会上透露,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3年12月启动以来,市场排放配额总量超4亿吨,是总体规模排名全国第一的区域性碳市场,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欧盟和韩国碳市场。在2018年度履约期内,广东市场主体参与交易与投资的热情高涨,配额交易量达4991万吨,交易金额达8.37亿元,分别占我国所有区域碳市场总量的56%和46%,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其中交易量较上年度增长199%,配额价格比历史最低价上涨219%。

今年11月1日,广东省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正式公布。洪建武进行了解读,今年的配额总量适应控排范围的扩大,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为4.65亿吨,与上年度相比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控排范围扩大。新纳入的控排企业碳排放体量都较大,如大型钢铁、电力、水泥企业;此外,个别已有控排企业的新建项目转入了控排范围。同时,今年还增加了有偿配额发放量,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竞价发放。

洪建武透露,广东将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深化完善碳市场,推进碳金融发展。继续收紧配额分配,进一步争取国家批准广州市筹建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开展碳期货相关研究,拓展碳金融创新。

环评审批:大幅减少环评编制量

广东一直将环评作为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引导和支持地方探索环评改革,豁免环境影响小的项目环评。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新科透露,接下来将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切实强化对企业的服务,确保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拟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若干环评改革措施。即在强化区域规划环评实效、制定实施生态环境影响重点行业名录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般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制、告知承诺制、精简环评编制内容等举措,全面优化环评管理程序,在登记表减少80%审批量的基础上,大幅减少环评编制数量。

在简化环评手续同时,也将持续加强环评编制的监督管理,以保障质量、提高效率为导向,实施对环评技术单位和人员的信用管理,为工业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环评技术服务。11月1日,全国统一的环评信用平台启用,可查阅环评技术服务单位、环评人员的信用信息以及业绩情况,择优选择合作单位,提升环评编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