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与环境需和谐共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部门主任、高级工程师傅尧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6 22:49:15
热度:

光伏与环境需和谐共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部门主任、高级工程师傅尧光伏行业作为替代能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我国光伏行业在飞速向前发展的同

光伏行业作为替代能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我国光伏行业在飞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多晶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的处理问题、电站建设过程中地表植被的破坏问题、电站运营后期的固废处理问题,以及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光污染"等问题均需要光伏人面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傅尧指出,改进多晶硅生产技术,加强环保监督力度,提升企业自律水平等措施将会促进光伏与环境和谐共生。 在环境清幽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办公室里再一次见到了傅尧博士,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两个月。在5月份的"2014山西孝义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光伏结合现场研讨会"中傅尧便已提出,国内在加大力度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更要重视光伏与环境和谐发展。 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竞争 多晶硅作为光伏电池板最主要的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四氯化硅、三氯氢硅等副产物,其中,四氯化硅是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倾倒或掩埋会严重污染土壤和水体,是光伏产业生产环节中的重大污染源。但是,如果处理得当,四氯化硅将变废为宝,成为其他产品的生产原料,也可在多晶硅的生产中循环使用。 目前,国内多晶硅的生产主要使用改良西门子法,就国内的多晶硅技术生产条件,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就要产生15~16公斤的四氯化硅,而国际大厂一般是8~10公斤。"解决生产多晶硅的污染,在工艺上来说没有问题,目前改良西门子法消化四氯化硅使用的是闭路循环,生产线是一个闭路循环系统,可以提高四氯化硅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傅尧说。 技术不是问题,成本是个问题。四氯化硅的回收改造,例如增加氰化法等会提高企业30%左右的生产成本,小型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将会很难承受,所以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四氯化硅"异地转移、异地掩埋"的情况。据傅尧主任介绍,目前环境管理部门和光伏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已经逐步重视起来。在2011年开始加大管理力度,对异地排放、转移污染等大力打击。 重视环境污染,落实环保措施 国内光伏企业在欧美等国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正积极发展国内光伏产业。由于我国光伏资源的分布独具特点,光伏资源丰富的区域往往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因此光伏电站的建设必须重视对生态的保护。 傅尧主任认为,"如果不顾当地地形地貌条件和原有生态环境,盲目套用传统的土建施工方式会引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扬尘等种种问题。尤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例如西藏、青海等地土壤结构比较独特,最上层是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形成的苔原带等植被,一旦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光伏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当地生态植被进行保护,实现工程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这样就不会违背光伏产业'绿色环保'的宗旨。" 其次,光伏产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是环境污染的隐患之一。光伏支架基础、电池板以及蓄电池在使用期满后的处理问题也要提前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何解决上述光伏行业中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傅尧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政府加强对企业监管的同时,企业要增加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增强自律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几方面齐心协力才可以为减少光伏行业的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谈到这里的时候,傅尧提出一个大部分人还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光污染"。他认为,光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已经在逐渐的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可能带来的光污染值得警惕。 严格执行、强化管理 对于光伏行业存在的污染问题,傅尧指出:"解决光伏产业污染最重要的还是要严格执行环评所提出的标准和措施,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对于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转、超标排放污染物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应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 地方政府需要平衡管理,目前国家提倡"简政放权"政策,地方管理压力增大,地方经济和环境保护存在冲突,地方的管理部门需要更加慎重平衡两者关系。严格把关,在项目选址、功能定位和污染集中控制上把好关,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重复污染。 和谐发展、创造共赢 我国作为煤炭消耗大国,光伏行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傅尧指出,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成本问题,都不应该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因素。光伏行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还会进步,生产工艺有所改进,发电成本也随之降低,光伏行业具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完全可以和谐发展、创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