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首个交流环网全面建成、最长直流线路正式投运 特高压再建两项世界级工程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9-27 11:02:47
热度:

首个交流环网全面建成、最长直流线路正式投运 特高压再建两项世界级工程9月26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气体绝缘

9月26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投运。

准东-皖南工程受端高、低分层接入500千伏和1000千伏交流电网。其中的1000千伏交流电网即华东特高压环网,这也是世界上首个特高压交流环网。

该环网主要由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即皖电东送(“南半环”)和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北半环”)组成,其中“南半环”已于2013年9月投运,“北半环”除苏通长江过江段的苏通(苏州至南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外,所有变电站和架空线路均已在2016年12月建成投运。换言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和控制性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投运,也意味着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真正实现了合环运行,这将有效提高华东电网内部电力交换能力、接纳区外电力能力和电网稳定水平,也标志着连接主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直流骨干网架已初步建成。

9月26日,准东-皖南、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投运仪式在位于北京西单的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一层电视电话会议厅举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在会上表示,准东-皖南、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里程碑意义体现在“两项工程均占据了当今世界输电技术各自领域的制高点”、体现在“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了新的飞跃”、体现在“使我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实现了重要提升”。

其中,准东-皖南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该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自治州,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新建昌吉、古泉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线路全长3324公里。工程投资407亿元,于2015年1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该工程将直流电压等级从±800提升至±1100千伏,输送容量从640万千瓦提高至12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提升至3000-5000公里,每千公里输电损耗降至约1.5%,进一步提高输电效率,节约宝贵的土地和走廊资源。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实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跨越。该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工程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两回(6相)1000千伏GIL,GIL管线总长近35公里,相当于20个特高压变电站GIS母线总长。工程于2016年7月核准,2018年8月隧道全线贯通,2019年8月完成全部GIL设备安装。工程在苏通大桥上游1公里处穿越长江,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止于南岸(苏州)引接站,隧道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是目前国内埋深最大、水压最高的大型水下隧道。

准东-皖南、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之后,清洁电力将实现更加可靠、高效、灵活地汇入华东特高压环网,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防治大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等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具体来讲,新疆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具备同时开发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条件。但受输电能力、走廊资源的限制,新疆现有的输电通道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需求。依托准东—皖南工程,当地可配套建设520万千瓦风电、2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及适当的煤电,这将有力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新疆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用电基数大、比重高,是我国的负荷中心。但由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土地和环保空间有限,保障电力供应的压力较大。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大规模接纳区外电力,是满足东中部地区电力需求增长并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根本途径。准东-皖南工程投运后,输电能力达到1200万千瓦,可就近满足当地经济及负荷发展,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以后,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将实现合环运行,能有效提高华东电网电力保供水平。

同时,特高压电网投资大,产业附加值高,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根据投资估算,建设准东-皖南工程与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29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0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送电省区与受电省市都能直接获益。

另外,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新疆、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缓解人口稠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目前,华东地区燃煤电厂分布密集,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准东-皖南工程投运后,具备年送电600亿-850亿千瓦时的能力,可使华东地区每年减少燃煤约3800万吨,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环网之后,华东将更加有效地接纳包括准东-皖南工程在内的特高压、超高压直流通道,受电能力达到698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1.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1亿吨、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显著改善华东地区环境质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另据介绍,我国西部、北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距离东中部负荷中心1000—4000公里,实施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10交11直”特高压工程,在建“4交3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28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3.9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9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1.3万亿千瓦时,特高压电网的资源综合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充分显现。

其中,落点为华东特高压环网覆盖区域——上海、浙江、江苏、安徽4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包括在运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宜宾-金华、宁东-浙江、晋北-江苏、锡盟-泰州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和刚刚投运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及规划中的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共计将达到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