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天然气发展如何更有“底气”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9-10 11:38:30
热度:

天然气发展如何更有“底气”面对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等问题,我国进一步对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构建多元进口体系等作

面对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等问题,我国进一步对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构建多元进口体系等作出系统部署,从而推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白皮书。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政策机制、重大布局、重点项目逐步落地,天然气行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随着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将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专家建议,应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以天然气管网建设补足储气调峰短板,以推进市场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供储销体系

近年来,全球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天然气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国际液化天然气(LNG)贸易活跃,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溢价”趋于缓和,贸易方式更加多元,合同更加灵活,为天然气资源引进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

在我国,天然气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部门、各地方和油气企业强化天然气发展顶层设计,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完善重点地区基础设施布局,加快管网互联互通,补强储气能力短板,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督导协调,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

更重要的是,国家加大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储气能力建设工作力度,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互联互通工作持续推进。2018年至2019年供暖季,“南气北上”等互联互通工程实现了新增供气能力6000万立方米/天的目标,有力保障了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截至2018年底,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达7.6万千米,一次输气能力达3200亿立方米/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天然气作为使用便利、能量密度高、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内,通过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具备大规模替代煤炭、石油等高排放化石能源的潜力。因此,加快发展天然气,并着力打造成中国的主体能源,必将大幅提升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清洁能源比重,真正实现能源品质升级。

“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应红表示,近年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油气企业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强,随着管网、储备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天然气行业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不过,报告指出,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依旧任重道远,行业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报告显示,天然气进口量持续攀升给能源安全保障带来压力。2007年到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9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82.8亿立方米,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达107.9亿立方米。特别是2014年国际油价下降,导致国内勘探开发投入降低,更多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消费。

同时,生态保护对天然气高质量发展也提出更高要求。油气资源富集区与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客观上空间叠置,加之当前法规政策缺乏对环境敏感区内生产建设活动分级管控、分类施策的细化规定,环境敏感区内油气生产建设活动受到限制。

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短板。随着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储气调峰领域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储气设施建设开始集中发力,但受制于地下储气库和LNG储罐建设周期较长,预计储气能力按期达标存在较大压力。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推开,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期”和“改革阵痛期”双期叠加,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上中下游市场主体博弈日趋激烈。

“天然气行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供气调控能力严重滞后,上游供应市场主体偏少,整个产业链条的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说。

“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的‘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快攀升,使得供应的安全风险明显加剧;储气设施建设落后于需求增长,造成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导致终端用户气价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王一鸣表示,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有可能对天然气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增储上产需要大力勘探

把天然气发展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之一,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未来走势看,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23%,仍是未来唯一增长的化石能源,国际能源署(IEA)、BP等机构预测2035年左右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2018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能源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加快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关键要提升勘探开发能力,既要坚定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内增储上产,也要进一步加快实施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天然气管网、天然气接收站、地下储气库、应急储气和调控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能力,切实推动天然气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也认为,要确保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但最基本的是要加大油气勘探力度,特别是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解决增储上产这一核心问题。

报告建议,当前,应谋划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大布局,全力打造四川盆地天然气生产基地,全力打造鄂尔多斯盆地、新疆地区天然气主产区,全力打造海上天然气生产基地,力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全面开花”,加快区域地下储气库群建设,全力打造环渤海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同时,要有序发展替代能源,在现有煤制气产能基础上,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任务落实。重点支持北方农村地区发展生物天然气清洁供暖,力争生物天然气产量实现突破。

在政策层面,王一鸣建议,一是要深化油气体制机制改革,上游探索形成有利于多元市场主体长期进入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中游加快设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统筹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天然气中间环节成本;下游继续推动市场化和价格改革,从“最后一公里”确实降低企业的用气成本。二是要加强政策措施配套,继续研究配套有利于天然气增储上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产业的支持政策,建立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红线划定的协调机制,保障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在注重“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引进来”,形成开放条件下的中国油气领域对外合作新局面。(记者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