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海上风电健步迈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8-28 10:14:19
热度:

海上风电健步迈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2019年8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东台海上风电场16号机位螺栓紧固完成,随后拆除平衡梁和FIS缓冲系统,顺利进入电气试验环节,至此,全球首台单桩

2019年8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东台海上风电场16号机位螺栓紧固完成,随后拆除平衡梁和FIS缓冲系统,顺利进入电气试验环节,至此,全球首台单桩4兆瓦风机基础上的整体风机安装宣告圆满成功。

细述海上风电发展史,自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开工算起,我国海上风电已历经十余载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63万千瓦,较2015年底新增288万千瓦,其中2018年实现新增并网容量160万千瓦。

在稳定的政策环境下,伴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链逐步成熟,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稳步提速,正健步迈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预期清晰,海上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

近期,一篇我国海上风电新开工建设7800万千瓦项目,产业出现大跃进隐忧的新闻瞬时把海上风电这个刚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的产业成为舆论焦点。

其实,对于海上风电如何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在编制海上风电资源规划时就明确目标。

2016年,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开工规模1005万千瓦,并网容量500万千瓦以上,同时将规划目标分解到相关省份。目前,我国11个沿海省份中已有9个完成了海上风电规划,并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复。受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等因素影响,2017年以来,江苏、广东等省份陆续调整了海上风电规划并得到国家批复。规划调整后,全国海上风电2020年并网目标调增至660万千瓦。

“从《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家不断完善和规范海上风电项目管理,引导海上风电健康发展;从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到固定上网电价,再到合理退坡的指导电价,国家根据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制定的电价政策,维持项目合理收益水平,不断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化发展,同时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为全面稳定发展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上风电整体的资源规划开发潜力不等于开工建设规模。”

“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市场预期。”该负责人认为,我国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提出“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各省加快出台省级海上风电规划,并提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指导产业有序发展。结合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开工建设进度、施工船舶及装备情况等,预计2019~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每年新增装机规模在200万千瓦左右,较2018年新增规模略有增加。“总体来看,并网与开工建设规模基本符合‘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

从2019年上半年来看,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03万千瓦,新增并网40万千瓦,开发建设容量达到726万千瓦[1]。同时,“十三五”以来产业布局不断趋于平衡发展。2015年仅有江苏省和上海市实现项目并网,至2019年6月底,福建省、广东省、天津市等省(区、市)均实现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浙江、辽宁、河北等省项目陆续开工。目前开工在建项目容量中,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分别占比32%、25%和24%,海上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

明确政策导向,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

“十三五”以来,我国海上风电政策机制逐步完善,不断稳定市场发展环境。

2016年,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简化了项目开发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用海标准,提出各省(区、市)可根据规划自行组织海上风电开展建设。

2018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出2019年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2019年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并提出梳理2020年和2021年底前可建成并网和可开工建设的项目情况,对核准前置条件不齐全的海上风电项目,核准文件由项目核准机关依法予以撤销。

积极稳健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通过市场化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

其实,通过近10年的发展,随着国产大容量、高可靠性海上风电机组实现技术突破,设计和建设经验逐步积累,先进海底地形勘探技术应用、配套施工装备研制及技术标准等的不断完善,海上风电成本进一步下降,有效支撑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利用。根据现阶段项目可研概算数据资料,江苏、浙江区域近海海上风电单位千瓦投资约在15000~17000元/千瓦,福建、广东区域约在17000~20000元/千瓦。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不断提升,不仅具备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海上风电勘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安装产业链,企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水电总院有关负责人认为,随着海上风电政策规划机制的有效完善,产业市场不断建立健全,海上风电核心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基于稳定的市场发展环境,国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深远海基础和柔性直流送出技术、集中大数据监控运维等核心技术将逐步成熟并加快引导产业成本降低,海上风电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坚持稳步前行,全产业链拓展海上版图

虽然我国海上风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备了稳步前行的良好基础,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海上风电行业面临着成本下降压力大、近期供应链紧张、设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中远期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等挑战。

如何破局?水电总院有关负责人建议,应进一步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持续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规划滚动修编工作,做好项目布局、消纳能力、产能匹配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积极推动相关方依据规划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开展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规划研究,建立产业链集成发展模式,优化产业链布局,降低产业链成本,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持续完善政策监管机制。落实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加强对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与项目核准和并网时间“双挂钩”电价政策的执行监管,推动海上风电电价稳步退坡,有效减轻补贴需求增长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运行监管,建立健全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及时进行开发建设运行情况评估,并适时向社会发布,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海上风电发展情况,把握发展节奏。

不断重视工程建设质量。鼓励发展海上风电公共试验平台、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专业运维、保险等第三方技术服务,通过技术、管理、模式等多种手段降低项目质量和财务风险。企业要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在做好工程技术、施工、安全、验收的方案的基础上,切实落实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整改,保障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

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继续探索深远海核心技术的示范应用与发展,依托示范项目,打造我国在深远海领域的基础、施工、送出、运维等核心技术能力,布局产业长远发展。进一步推进国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施工装备、海缆、钢结构等相关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不断优化各项开发成本。继续推动产业运维技术发展,有效把控海上风电运维质量和成本风险,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可靠运行。

“有为才有位。面对这些挑战,行业既要做好各项工作迎接挑战,也要对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继续保持积极的发展信心,在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共同努力营造海上风电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推进海上风电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海上风电为支持和促进大气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水电总院有关负责人呼吁。

注:近期有媒体报道,水电总院统计海上风电开工在建规模达到7800万千瓦。经核实,水电总院从未发布过这一数据,请相关社会公众和媒体引用水电总院统计数据时,以水电总院年度可再生能源报告及发布的相关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