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三桶油”再掀城市燃气争夺战 是鲶鱼还是野蛮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8-21 17:10:09
热度:

“三桶油”再掀城市燃气争夺战 是鲶鱼还是野蛮人?城市燃气市场硝烟再起。“上游企业利用资源的垄断优势,强势进入下游市场,给整个城燃行业造成了较大的恐慌。”在7

城市燃气市场硝烟再起。

“上游企业利用资源的垄断优势,强势进入下游市场,给整个城燃行业造成了较大的恐慌。”在7月底举行的第二届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直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家城燃企业向界面新闻表示,今年以来,中石油等油气上游企业通过“资源换市场”、“气源换股权”等方式拓展城燃业务,并借助直供从下游城燃企业争夺电厂、工业等大用户。

“这是目前城燃行业最大的痛点。”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十余年前,中石油曾用“资源换市场、股权”的方法,试图进入城燃市场;中石化也对城燃市场充满期待,接连布局。但因种种因素,斩获不多。

历史重演,江湖已不似从前。

城燃市场现有超过3000家企业。昆仑能源(00135.HK)、华润燃气(01193.HK)、新奥能源(02688.HK)、中国燃气(00384.HK)和港华燃气(01083.HK)等企业市占率超过六成,城燃行业进入集团化、规模化时代。

“这一次,城燃寡头企业由增量竞争进入了存量竞争,竞争更加白热化。”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对界面新闻表示。

剥离管道,动了奶酪

中国政府拟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是上游油气企业此次强势进入下游市场的直接因素之一。

“管网公司成立,相当于打断了油气公司的脊梁骨,它们亟需新的利润增长点。”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让油气公司有了切肤之痛和危机感。

即将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为副部级央企,与“三桶油”平级,以天然气管网为主要资产,成品油和原油管网也包括其中。“三桶油”的管网资产将尽数装入。

彭博社曾报道,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估值预计可达到5000亿元。

中石油受到的影响最大。截至2018年底,中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累计约13.31万公里。

其中,中石油的油气管道总长度为8.35万公里,约占全国总长度的63%。

在中石油的油气管道中,天然气管道长度为5.2万公里,占全国总长度的67%;原油管道长度为2万公里,占全国总长度的70%;成品油管道长度占全国总长度的44%。

中石化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旗下负责天然气工程建设、运营、天然气销售的专业化公司——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目前在建和运行天然气管网4600余公里,包括2170公里的川气东送主干线、1000多公里的中石化榆济管网等。

除了拥有庞大的管道资产,天然气和管道业务也是近年油气公司最稳定的盈利板块之一,且随着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迅猛增长,它的盈利能力愈发凸显。

2016年,发改委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为调动各方投资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积极性,按照规定,管道负荷率达到75%时,天然气管输费价格准许收益率高达8%。

去年,中石油的天然气和管道业务经营利润为255.15亿元,占到当年总经营利润的19%,同比增幅62.6%。

更具诱惑力的“钱景”是,中国天然气市场在未来十多年内仍将处于黄金上升期。

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10%,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3000亿立方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小丽曾预测称,到203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有望突破6000亿立方米。

“剥离管道业务之后,油气公司通过中游影响市场的能力将消失,这对它们是很大的影响。”刘毅军表示。

偌大一块奶酪被拿走,油气公司亟需拓展下游市场。与8%的天然气管道投资收益率相比,城燃市场利润空间更大,是各方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

作为中石油目前在天然气终端综合利用业务领域唯一的投融资主体和运营平台,昆仑能源去年净利润率为7.79%,净资产回报率在12%左右。中国燃气截至3月31日的年度整体毛利润率达到23.7%。

再次进攻,剑指大用户

面对油气公司发起的攻势,城燃企业坐不住了。

“上游企业进入下游有点大材小用。”李雅兰认为,“三桶油”在上游实力强劲,资金充足,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应该完成好国家赋予其资源勘探开发的责任,将城燃市场的空间留给更多的中小型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3000多家城燃公司中,近40家为上市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城燃市场的增量空间已经逼窄。

燃气企业用户分为民用、工业和商业。

2004年,建设部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包括城燃在内的公用事业进入特许经营时代,年限最长不超过30年。

至2007年底,国内城燃特许经营权“跑马圈地”的时代终结,特许经营资格被当地政府基本全部授出。

此前,中石油忙于西气东输一线建设,未分出精力拓展下游市场,且由于当时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不足800多亿立方米,市场需求小,尚未引起公司足够重视。

2008年,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面开工,中石油手握天然气资源,大举进军下游市场,成立了三家“昆仑”系公司。但业内认为“赶了趟晚集。”

如今,油气公司在城燃市场发起新一轮进攻。囿于二、三十年的特许经营权,且各城燃企业逐渐深入市场,油气公司是否还有扩展空间?

陕西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认为,油气公司在城燃领域仍有不小的腾挪空间,尤其在工业大用户直供领域的扩展空间较大。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从当年4月1日起,直供气价格试点开放,用户可直接向上游购气、商定气价,政府只主导管输价格和配气价格。此后,多地开始推行天然气大用户直供气试点,这为油气公司提供了机会。

“工业用户用气量大、价格高。油气公司具有气源优势,保障能力充足,一旦在该领域展开竞争,对城燃企业挑战很大,这也是后者慌恐的主要原因。”郭宗华说。

以港华燃气为例,2018年,港华燃气销售量为100.04亿立方米,工业售气量为60.08亿立方米,售气量占总售气量的60%,居民用气仅占其总售气量的24%。

去年6月起,国内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完善价格机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居民气价和非居民气价的差距,但居民气价仍低于工商业用户。

“中石油在上海等城市拥有大量直供用户。如果拿走直供用户,只剩居民用气,燃气公司的调度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

李雅兰旗帜鲜明地反对油气企业抢夺直供客户。

她认为,中国民用天然气价格低,工商业用户气价高,如果上游把成本低、价格合理的这部分都拿走,下游企业将无法生存。

此外,一个已经建好的城市网络体系,规划的时候既考虑了大用户,也考虑了小用户,如果油气公司拿走一部分大用户,原有的管网体系全部发生变化,会影响管网安全。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以资源换市场”的实质是,将油气公司上游的垄断资源优势转化为下游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能力,是将垄断的一体化延伸为纵向控制,在实施中有极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风险。

目前,天然气的上游资源高度集中,约95%的天然气资原由三大石油央企供应。“在商业谈判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话语权,缺乏议价能力。”港华燃气一位工作人员说。

行业或重新洗牌

对于油气公司进入城燃市场,业内也有不同观点。

刘毅军表示,天然气领域改革思路为“放开两端,管住中间”,无论是上游油气勘探开发,还是下游城燃,国家政策都是采取开放政策,石油企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无可厚非。

郭宗华表达了类似看法。“随着油气体制改革,下游企业可以进入上游勘探开发领域,上游企业也可以进入下游,目的就在于打破垄断,实现市场充分竞争,促使市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燃气价格,让消费者真正受益。”他说。

近十年来,中石油几经整合,最终将“昆仑系”三家公司重整为中石油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投资和运营天然气终端综合利用业务。

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气终端设施分布密集分布在新疆、河北、山东三省。2018年,其天然气销量为220亿立方米,其中城燃销售为147亿立方米,占到总销量的67%;运营的CNG(压缩天然气)站和LNG(液化天然气)站共计1170座,LNG工厂15家,LNG接收站3座。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形势下,中石油等油气公司在城燃市场上还具有其他优势。

“与之前的市场拓展相比,本轮竞争不是增量市场的竞争,而是对现有城燃企业利益格局的重整,是存量市场的重新洗牌,将出现‘大鱼吃小鱼’式的并购。”刘毅军表示。

7月19日,深陷债务泥潭的金鸿控股(000669.HK),拟将旗下17家城燃公司出售给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金鸿控股连续出现亏损,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1亿-1.5亿元。金鸿控股亏损的重要原因是,上游管道气供气量减少,门站价格提高,为保证供暖季气量供应,采购了部分高价气及LNG弥补缺口,致使综合采购成本上升;受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控及公司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公司新增用户数量较上期大幅下降,导致工程安装收入大幅减少等。

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及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于抗风险能力强大的油气公司而言,这可能是拓展市场的好时机。

“经过十年发展,中石油在城燃业务方面的组织结构、运营队伍和运营经验更加成熟,抗风险能力增强,资源调配和保障能力也更强。”刘毅军认为,这为它拓展下游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与之前重视上游相比,如今中石油等油气公司对天然气终端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昆仑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起曾表示,“随着油气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及未来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引入,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可能发生逆转。谁能继续在大潮中游泳,将取决于终端‘后路’是否畅通。”

在郭宗华看来,如今天然气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下,油气公司掌握着气源这张“王牌”,这是最大的优势。

相比中石油,中石化在城燃市场的动作慢了许多,市场拓展也略显吃力。

八年前,中石化曾有一次上好的机会进入城燃市场。2011年12月,中石化联合新奥能源发布要约公告,宣布两家公司将收购中国燃气所有流通股,要约价格为3.5港元/股,其中新奥意向收购股权占所有流通股55%,中石化占45%。

但中国燃气次日发表声明,拒绝了收购要约。并认为此为敌意收购,完全没有征求中国燃气意见,且3.5元/股的报价低估了其价值。十个月后,这一收购黯然收场。

直到2017年,中石化重燃信心,再次出击城燃市场,但效果不佳。时年10月,中石化成立全资城市燃气公司——长城燃气。根据天眼查提供的信息,截至目前,长城燃气对外仅投资了四家燃气公司,且均未实现控股。

中海油在城燃方面的动作鲜有报道。官网显示,近年来,以LNG及相关业务为核心的中海油气电集团大力拓展工业用户、城市燃气、车船加注和分布式能源市场,现有合同及协议量700亿立方米/年,在东南沿海天然气市场占有率达到68%。

除了“三桶油”,城燃市场还将迎来更多外资公司的加入。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消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燃气、热力管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城燃市场的枪声已经响起。

要赢得这场战争,“只有在资源和服务上不断提升、价格上不断优化,才能对用户保持吸引力。”郭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