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电气为风电趟“智慧之路”
上海电气为风电趟“智慧之路”应用场景正成为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决胜场。自去年上海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以来,制造业领域通过嵌入人工智能因子,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上
应用场景正成为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决胜场。自去年上海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以来,制造业领域通过嵌入人工智能因子,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上海电气,这一上海制造的排头兵,通过加快打造“AI+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实现产品、生产、服务、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目前,数字化能力已逐渐成为上海电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风电领域,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正为中国风电趟出一条“智慧之路”。
预测数据提升运维效率
当台风“利奇马”步步逼近陆地,狂风骤雨即将来临之际,有一群人也和气象中心工作人员一样,紧张地关注并预测台风登陆的信息。他们,服务于上海电气风电数据中心,通过监测智能化在线平台“风云系统”上的各项气象预测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远程数字化运维全国各大风场的发电风机。
对风电数据中心来说,不仅要关注台风什么时候登陆,还要关注并预测台风登陆的前、中、后期对全国多达5000多台风机所产生的影响,及时对风机进行远程运维,以降低甚至避免台风对某些风场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而这些都依赖于“AI+工业互联网”的“强强联手”。
风电运维有多智能?黄海、东海和渤海部分海域的风速、浪高、涌高、海温、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等数据,都能进行监测,且每三小时更新,还能预测此后六小时内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台风“利奇马”的登陆时间和登陆点等,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针对易受台风强风影响的风场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而过去,由于风电场分布广、风机数量多、工作环境恶劣,风机在运行时出现故障且难以及时发现,继而导致实地运维人力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成本的增加,使得风电系统整体运维效率难以提升。
通过数据洞察创造价值
在数据中心大屏前,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技术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和画面,归功于智能化在线平台“风云系统”。该系统服务于风电全生命周期,涵盖“观、汇、智、象、流”五大平台体系,满足风电用户全方位的应用场景,通过数据洞察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提升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在风电装备设计制造、风电场建立、风电场运营维护的核心竞争能力,“无人值守、有人值班”的日常运维模式,也直接降低运维的人力成本。
“风云系统”五大平台中,“风云·观”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系统和AI技术的监控平台,全新一代的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风云·汇”是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处理平台,通过分布式数据处理和数据仓库,为用户在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价值的分析,形成企业数字化视角;“风云·智”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海量的运行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实现控制策略动态调整,风机、风场运行更具智能,基于语音助手和AR的智能客服技术赋能运维能力;“风云·象”运用快速气象预测技术、洋流分析技术,融入运维、监控等各个领域,实现精准预测和快速运维;“风云·流”是服务风电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平台,让决策更高效,制造更智能。
“我们仅解决方案就有十六万条,针对风电机组的每一种修理,都有针对性方案,还有先后检查和修理的步骤。”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程艳在介绍风电运维智能化解决方案时说。
发展预见式运维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风向的推动,上海电力“AI+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方面的优势,实现风电机组故障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匹配,也为风电智能运维系统“添砖加瓦”。同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精准预测,助力业务从被动式服务向预见式服务转变,主动维护、预测性维护和检修正成为未来风电智能运维发展新方向。
传统的风电场管理方式多采用事后维护、被动检修的方式,“通过实时监控,如果发动机转速出现异常,在监控室里就能看到,及时安排人员维修,防止故障情况恶化。”程艳说。今后,风云系统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系统,对风电机组故障进行更精准的预判和智能预警,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指导检修和运维,避免风机更大故障损失的同时,降低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成本。
上一篇:需求侧响应让迎峰度夏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