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核工业:是怎样在一块“石头”上起步与发展的?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8-12 11:10:43
热度:

中国核工业:是怎样在一块“石头”上起步与发展的?本报记者杜雨萌“你们知道中国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最初是怎么来的吗?”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中国核地质标本陈

本报记者杜雨萌

“你们知道中国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最初是怎么来的吗?”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中国核地质标本陈列馆里,工作人员在吊足《证券日报》记者“胃口”后,将目光瞄向了位于门口最显眼处、注有“开业之石”字样的灰黄相间矿石上。

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是我国于195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的铀矿石。之所以将其誉为“开业之石”,不仅仅是因为它见证了中央领导人对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它同时也见证了我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从无到有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我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但在明确作为核裂变反应的主要元素――铀,在我国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后,1955年1月15日,中央领导人作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由此也标志着我国核工业建设拉开序幕。

回看历史,65年间,我国核工业发展确实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秦山核电站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当记者来到距离北京1200多公里,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秦山核电站时,视觉上的蓝天白云以及操作和管理上的规范化,是记者的最初印象。

事实上,作为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原型示范堆核电厂,这座结束了中国无核电历史、填补了中国能源领域里空白的秦山核电站(一期),最初一直在建与不建的争论中反反复复。

据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与彼时“引进”的大亚湾核电站相比,“自力更生”的秦山核电站(过去称“728工程”)是否有必要建设,是当时质疑和争论的焦点。幸运的是,当初在核电领域,通过自己建造实践以掌握技术、培养人才的方向与决策没有被放弃。

“虽然前期条件确实艰苦,但我们对于质量的追求一直没有放松标准。”时任核工业部副部长兼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的赵宏撂下狠话:“如果核电站不能安全运行30年,这个历史责任由我来负。”

如今,距离这座1985年3月20日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实现并网发电的秦山核电站来说,已安全运行近28年,在此期间,它更见证了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型堆到商用堆、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的历史跨越。

而截至目前,秦山核电基地现有的9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成为目前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裂变创新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成功,推动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国产化,而伴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在福清核电站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在自主创新发展新阶段,再次迈上新的台阶。

对于常年奔波在福州机场与福清核电基地的接机司机吴师傅来说,虽然没有切身参与“华龙一号”的建设,但从他自身的工作感受来说,“华龙一号”在技术上一定很牛,因为最近几年,来自国内外的很多企业人士或专家学者,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基地。

采访中,吴师傅开玩笑地说,“华龙一号”出名了,连他都开始变得更忙了。

作为我国“十二五”的重点工程项目,这座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地理起点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的福清核电厂,自规划之初,就被赋予满足福建和华东地区电力和环保的需求、促进华东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重任。

根据规划,福清核电厂分期连续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65.6万千瓦,总投资近千亿元。其中,福清核电1号至4号机组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5号、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

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赛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华龙一号”在设计研发过程中,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并充分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主要以“177组燃料组件堆芯”、在能动安全的基础上采取了有效的非能动安全措施等技术特征,设计上将抗震等级从0.2g提高到0.3g,相当于可以抵抗9级以上地震。同时,还采用双层安全壳,能抵御商用大型飞机撞击。

对于核电项目来说,由于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涉及产业多,因此,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而“华龙一号”在原有成熟技术上,除了再次集成众多先进技术、保证电厂安全性外,还进一步平衡了经济性。

以“华龙一号”为例,福清核电计划2021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的福清核电站将极大地缓解当地电力需求,届时年发电量达到500亿千瓦时,产值人民币约200亿元,至少可拉动地方经济3000亿元的投资和增加3万人的就业。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按计划,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试有望在10月16日前开始,明年1月底前可以实施首次装料,明年7月份投入商运;6号机组将于8月中旬完成主控室可用,明年4月份计划冷试,11月份首次装料,2021年投入商运。

核电重启

此前,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影响,国内核电项目审批一度放缓脚步,尤其是在2015年核准8台新建机组后,出于对新技术可靠性和全国用电增速放缓等因素考虑,中国核电行业一直呈现“零审批”状态。

不过今年3月中旬,生态环境部披露,该部门已经受理2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别是福建漳州核电厂1号、2号机组以及中广核广东太平领核电厂一期工程。至此,标志着我国核电项目时隔三年多后,再度重启。

在国家能源局7月25日召开发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在分析上半年能源形势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

谈及此次核电项目重启,秦山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岗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再生的核电可以大规模代替煤炭,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核电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公众对于核电能源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大力发展核电能源可以说是新趋势。

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周然看来,考虑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核能作为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稳定低碳能源,在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电“十三五”规划,在此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

“若按照2019年至2020年开工建设10台机组,每台机组平均投资额20亿元计算,则可带来直接投资约2000亿元。”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国清表示。

周然预计,随着核电重启以及三代核电的规划化推进,未来有望继续以这样的节奏常态化推进核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