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七大成果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8-06 16:11:40
热度:

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七大成果“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共牵头承担了油气开发重大专项12个项目、64个课题、4 个示范工程,形成了产、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共牵头承担了油气开发重大专项12个项目、64个课题、4 个示范工程,形成了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和协同推进的油气开发重大专项科研模式。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确定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提升我国石油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2006年6月13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决定设立“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开发专项从2008年正式启动,10年来,陆续攻克陆上油气勘探、陆上油气开发、工程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六大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提高了我国油气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石油储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发展,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石化参与油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成效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在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工程技术、海外油气、煤层气等五大领域,先后牵头承担了9个项目、51个课题、4个示范工程,圆满完成了阶段设定的目标任务,一次性通过国家三部门组织的财务审计、财务验收和任务验收, 也顺利通过了国家监督评估和验收抽查,整体实施效果位于油气开发专项前列。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共牵头承担了油气开发重大专项12个项目、64个课题、4个示范工程,共设置任务568项,经费预算总计170多亿元。中国石化下属6个研究院、19个油田企业牵头承担341项任务, 形成了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和协同推进的油气开发重大专项科研模式。中国石化国家油气开发重大专项的实施进展顺利,研发成果丰硕,组织管理规范有序。

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十三五”中期检查。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油气开发专项“十三五”中期检查评估,中期检查油气开发专项得分90分以上的19个项目中,中国石化有9个项目,占比47.37%。中国石化牵头承担的12个项目、4个示范工程和被抽检的11个课题均通过了“十三五”中期检查评估,获得良好评价, 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阶段目标任务,取得较好的阶段成果。

初步形成了七大标志性成果,阶段成果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技术应用和示范。

油气勘探方面。创新发展了渤海湾盆地地质理论及成熟探区精细评价技术,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层系油气富集区一体化勘探评价技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理论和勘探技术。

油气开发方面。深化了特高含水后期水驱油机理新认识,发展了整装油田水驱、断块油田水驱、非均相化学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覆盖地质储量7.1亿吨;初步创建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理论和技术,支撑塔河油田2016~2018年度新增可采储量904万吨,累计产油377万吨。

装备工具方面。形成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工具、仪器及新工艺,研制了23种试验评价装置、27种工具和仪器,开发了11种关键油田助剂和5套钻完井液体系,保障了低渗透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高了储量动用度;完成了5000型电动压裂泵装置、电动混砂装置、无管网页岩气回收装置、225吨液压卡瓦、混合钻头、水力振荡器等24项关键装备工具研制,促进深层页岩气绿色、高效开发;提高大型压裂装备关键部件国产化率,降低进口依赖度。

页岩气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评价技术,在页岩气地质开发、气藏工程、钻完井技术、绿色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8套技术体系及规范,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3448.94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新建产能43.5亿立方米,年产量60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深化了常压页岩气地质特点及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常压页岩气目标评价体系。

致密油方面。形成了低丰度致密低渗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模式,形成了济阳坳陷致密油开发技术系列,有效地指导了渤海湾盆地致密油、鄂尔多斯和川西致密低渗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初步获得了陆相页岩油赋存富集新认识、页岩油资源评价、储层体积压裂等6项关键技术。

海外油气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富集理论,形成了含盐层系复杂勘探目标评价技术, 构建了典型油气藏海工技术系列,研发了海外油气资产投资优化决策系统,优选有利区带10个,编制开发方案5个,有效支撑了中国石化海外探区新增权益可采储量。

高含硫酸性气藏方面。形成了礁滩相低孔低渗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形成超深高含硫气井低渗储层增产技术,现场应用4口井,增产效果显著;形成水平井大排量多级交替注入深度酸压工艺,成功应用于元坝27-4井并获得高产。

技术示范应用方面。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在塔里木盆地进行了技术应用和示范;形成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体系在涪陵、彭水、威荣等页岩气田进行了应用示范,有效支撑了涪陵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的建设;形成的低渗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在济阳凹陷、大牛地气田等区域成功应用,初步实现了致密低渗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

初步完成了“十三五”油气开发专项油气储产量和知识产权考核指标。经过“十三五”专项前三年的攻关,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新增油气地质、探明、可采三级储量指标,新增常规油气地质储量17.3亿吨、探明地质储量2.99亿吨,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91亿立方米、新增产能20亿立方米,新增致密油产能85万吨,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油气储产量目标任务。知识产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十三五” 专项实施启动以来,累计申请发明专利866件,出版专著29部,发表论文1462篇,制定标准规范115项,研制新装置、新工具、新材料、新产品等共170件,获软件著作权101件,基本完成“十三五”设定的知识产权考核指标。科技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度中国石化油气开发重大专项共获得38项与国家重大专项有关的科技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

油气开发专项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油气开发专项通过了检查验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重大专项科技与项目管理、财务与经费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与项目管理方面。科技攻关难度逐渐加大,国家科研质量要求逐步提高,专项执行周期长, 科技与项目管理有所松懈,专项攻关劲头下降,日常研究工作存在开展不到位或不顺畅的现象。研究项目理论认识、关键技术创新仍有较大差距,示范工程示范的关键技术、可推广的共性示范技术和集成配套技术也不够突出。重大专项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不够、成果有效落地困难,产、学、研、用结合有待加强。成果呈现小、散、全特点,少有重、大、专科技成果。专项日常管理方面,部分项目或示范工程牵头承担单位管理部门、项目办公室的管理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日常管理抓得不够到位、不够严谨。实施过程中,对研究形成的档案资料整理不及时、不规范。

加强项目管理的建议

国家科研项目验收将从重数量、重过程评价向重质量、重结果综合绩效评价转变。综合绩效评价重点包括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等。为进一步做好重大专项工作,应在科技与项目管理、财务与经费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在科研与项目管理方面。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依据任务合同书,制定推进路线图、倒排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确保“十三五”攻关目标和预期考核指标能够全面实现。应紧密结合国家油气储量、产量目标和专项攻关目标,研究项目应与相关示范工程紧密衔接、协同攻关,及时梳理、总结、提练标志性成果,逐步形成核心技术、特色技术,确保油气开发专项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研究项目应进一步突出理论认识、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应进一步突出示范的关键技术,形成可推广的共性示范技术和集成配套技术。应重视重大专项技术成果落地,将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效益,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力争通过重大技术攻关,带动行业产业发展。应重视绩效综合评价,认真考量攻关研究进展、阶段成果与经费使用进度的一致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项目(课题)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专项保密工作。应加强政策学习,提高管理业务素质,保持管理队伍稳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牵头承担单位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专项管理水平。

在财务与经费管理方面。应根据科研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经费使用难点,详细制定经费执行方案,提高科研资金预算执行率和使用效益,力争财政经费预算执行率达到95%以上。加强财务和经费使用管理,搞好专项审计,加强对系统外联合单位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重视测试化验加工费的使用合规,重视差旅、会议、出国等三项经费的使用,确保经费使用安全合理、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