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酒泉“世界风库”探索开发新路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1-07-01 09:20:57
热度:

酒泉“世界风库”探索开发新路“瓜州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甘肃省酒泉市,一个以飞天艺术、航天科技闻名的西部城市,也是一座风能宝库:其境内的瓜州、玉门有&l

“瓜州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甘肃省酒泉市,一个以飞天艺术、航天科技闻名的西部城市,也是一座风能宝库:其境内的瓜州、玉门有“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之称,风力资源总储量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5000万千瓦以上。我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就建在这里。
  一年多时间建成“西部陆上三峡”

  出酒泉城一路西行,通往风电场的道路上,成片成排的白色风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迎风起舞。从荒芜一片的戈壁,到望不到尽头的“白色森林”,酒泉风电基地孕育的过程,苦中有甜。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甘肃省从丹麦引进4台单机容量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建成了省内第一座示范型试验风电场。“当时从安装到运行都是请丹麦的工程师和工人们来建的。”酒泉市能源办的同志告诉记者。

  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给酒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酒泉市按照“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大力推进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2009年一年的装机容量总量是前12年的3.3倍。中节能公司曾历时不到3个月就完成20万千瓦风机吊装任务,平均每3天吊装两个风机。中海油新能源玉门风电公司组建3支“铁人”突击队,在建设工地上喊出“宁脱一层皮,不误一天工”的口号,一天浇筑5个风机基础、一天吊装6台风机。酒泉用短短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一期工程。

  规模化风电开发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从最初的4台单机容量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到拥有32个风电场,安装各类风机3773台的大型规模化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历经数载建设,实现了由示范性试验到大规模建设、由小型到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跨越式转变。

  在电网建设上,一期工程项目仅用8个月时间,建成计划2年竣工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创造了电网发展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输电线路最长、建设环境最为恶劣、系统调试最为复杂的“四个之最”,在全世界开创了大容量、高负荷、远距离输电的先河。

  在生产成本上,随着基地的快速建设,开发每千瓦风电的投资从2008年的约8000元下降到现在的6500元左右,相当于建设一个10万千瓦的风电场,可节约资金1.5亿元。

  在产业聚集上,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生产基地——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严格准入门槛,率先推进大型国产化风机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入驻园区的35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有上市公司18家,中央企业10家,形成年生产各种规格风机、叶片3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一期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指导二期工程建设、规模化开发风电产业提供了启示,更为我国大规模开发风电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甘肃省政协主席冯健身说:“甘肃河西酒泉风电基地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以去模仿,一切靠我们自己来创新。甘肃省风能储量大约只占全国的1/7,如果甘肃这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设成功,那么另外6/7一定会走得更好。”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30万千瓦以上,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提前完成。

  当前要千方百计解决电力输送和消纳问题

  2010年,酒泉市风电装备制造业累计发电量达6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78万吨。同年,酒泉市风电产业完成增加值60.05亿元,吸纳就业8000余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69%。在风电产业的带动下,“十一五”时期酒泉市生产总值达到4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8.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3亿元。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推动酒泉市办了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惠民实事,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0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建成之后,按照2300小时的年发电能力来计算,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400万吨。”甘肃省副省长、原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说。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