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让核电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可持续发展动力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6-21 12:05:26
热度:

让核电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可持续发展动力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并从经济发展、社会包容、环境的可持续性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概括。SDGs第7项目目标为: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众所周知,能源是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所有国家都需要确保充足的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带动社会进步。然而,能源项目又不可避免的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冲击。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避免发展中国家重走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以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进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核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截至2018年底,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54台,核电占全球总发电量约10%。核电凭借起高效能、低碳清洁、科技含量高、燃料和运维成本低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纳入能源发展战略,作为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国际可持续发展协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IISD)对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优点归纳为:低碳和生态足迹;可带动技术和工业革新;增进就业,促进教育及科研投入;经济可行,带动当地投资和商业活动,增加外国直接投资,为纳税人和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等。核电项目全部契合。

以一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为例,在低碳环保方面,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75亿千瓦时,与相应容量脱硫煤电机组相比较,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50万吨;减少C02年排放量约552万吨、SO2年排放量约0.19万吨、NO2年排放量约1.1万吨。

从经济带动角度,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包含6万多台套设备,在建设期,需要约60万方混凝土和12万吨钢筋,可有效带动国内外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建成后,年发电收入近32亿元(按国内核电标杆电价估算),设计寿命60年运行期内将为投资者带来客观经济收益。

从促进就业和带动技术进步和工业革新方面看,华龙一号国内示范工程福清5&6号机组和海外首堆卡拉奇K-2/K-3机组,在项目建设期均为当地社会提供了近万名就业岗位;在项目运行全寿期内,直接参与机组运行管理人员近2000名;同时创造大量间接服务就业岗位。此外,核电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将为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的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孵化平台和经济支撑。

中核集团在巴基斯坦的实践

中核集团已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合作在巴成功建成了四台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累计为当地贡献了约640亿千瓦时安全、经济可靠的清洁电力。目前正在建设的卡拉奇“华龙一号”首堆,计划于2020-2021年建成发电,届时年发电量约为150亿千瓦时。通过中巴近30年在核能领域的合作,中核集团深刻理解战略对接与可持续合作的重要内涵,以及项目自身属性对一个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将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贯彻于项目全生命周期。

一、对接各自核能发展规划,共商合作路线图

中核集团按照巴核能发展中长期规划,依靠自身拥有完整核产业链的优势,以核电项目为中心,围绕铀资源、核燃料、乏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管理、核技术应用等相关领域,向巴方分享中国经验,通过共商,确定项目技术路线、合作模式、推进时序,以此推动两国核能高效协同发展。

二、以最大化本地成分为原则,共建核电项目

为了实现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的目标,中巴双方以最大化当地成分为原则,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劳动力,同时扶植当地设备制造企业,为项目提供大量低技术要求的设备。如在工程土建安装方面,双方通过对建构筑物子项进行划分,并以此界定双方工作范围,让巴当地企业同步参与项目建设。

三、建设具有造血能力的精品工程,共享项目收益

根据巴基斯坦输配电公司17/18财年对巴各类型电源发电量及利用小时数的统计,核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543小时,相较于巴水电3289小时、热电3822小时、风电1952小时、光伏1660小时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投运19年的C-1机组和投运8年的C-2机组上网电价仅为5-9卢比,远低于巴国其他电源项目。通过多年的运行,不仅为巴国人民提供了低价的电力,且按时向贷款人偿还了债务和利息,同时还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收益。而中核集团在参与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即不断完善了企业在海外的核电项目建设及管理能力,也同时带动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出口。

四、全寿期核燃料供应和运维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电项目建成发电,EPC合同的执行关闭,并非双方合作的终点,而是另一个漫长合作的起点。在核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中方仍需向巴方不间断供应核燃料,同时协助其开展备品备件的采购、换料大修、技术升级和改造,以及中低放废物的处置和乏燃料的贮存。上述活动不仅蕴含大量新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将双方不断锻造为密不可分的共同体,进而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五、践行社会公益活动,融入当地共享发展

长期以来,中核集团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海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在巴开展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如为周边学校捐赠教学设施,为地区医院捐赠救护车辆,并资助巴核领域高校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等。

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市场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普遍财政实力较弱,国内储蓄和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难以独立承担起建设基础设施的重任。

对于核电项目而言,较常规能源类项目,先期投入大、资本金需求高、建设周期长,逐渐成为阻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启动核电项目建设的最主要因素。当前国内核电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在不断尝试采用投资带动的方式,依靠核电建成发电后的电费收入,实现投资收益。由于电费收取为当地货币,而项目建设支出多为美元或人民币,当地货币对美元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为项目经济可行性带来较大的不可预测风险。

为此,需要在创新投融资渠道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带动更多当地资本投入和扩大本地化成分,在转移项目风险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有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56台,已成为我国绿色低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气候变化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自主化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发、开工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已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天然属性,必将会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