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进击的光伏巨头:通威崛起的逻辑与底气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5-24 11:03:13
热度:

进击的光伏巨头:通威崛起的逻辑与底气一家企业的加速进击和崛起,常常引人侧目。比如,近年在光伏产业加速崛起的通威股份便是其一。其战略布局上的大手笔,其发展速度的各种“第一”,其执行力

一家企业的加速进击和崛起,常常引人侧目。

比如,近年在光伏产业加速崛起的通威股份便是其一。其战略布局上的大手笔,其发展速度的各种“第一”,其执行力上的果敢与坚决,皆受到产业及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通威强势布局光伏的战略逻辑是什么?其是否仅仅追逐规模优势?其对产业风险的嗅觉是否足够敏锐?其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否准确?其强大的经营与资源配比能力又从何而来?

类似的猜测不足为奇。只是,已成立37年的通威,其实早已见证多次经济与金融危机,穿越多次产业博弈与风雨跌宕,也感受过光伏产业最黑暗的艰难时刻。而作为通威的创始人和掌舵者,入列“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的刘汉元,对于战略机遇与阻碍,产业趋势与挑战,企业经营与风险,应该是早已“洞若观火”了。

回溯通威股份的发展,其切入光伏产业显然有其清晰的战略逻辑。而此后的发展也证明,在战略清晰的前提下,其团队、技术、管理、资本等多个维度,都充分支撑并驱动了自身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其近年来在光伏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如果梳理分析通威股份历年的经营数据,结合光伏产业(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便可从另一个角度,一眼看清通威股份战略进击的逻辑与底气,其今日的格局与成就,也绝非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而一定是深思熟虑,精心谋略和布局的结果。

崛起的战略逻辑

中国光伏产业历经十余年跌宕,近年出现两大趋势,其一,整合与洗牌始终在继续,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其二,高效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持续加速。

据统计,在75家主流光伏上市企业中,前十名企业净利润合计占所有企业整体比重高达104.24%;净融资现金流合计占整体比重达179.50%。对外净投资规模合计占整体比重为64.04%;经营现金流合计占整体比重为66.15%;预收款(对应订单)规模合计为124.95亿元,占整体比重达66.15%;前十名企业现金储备规模占整体比重为57.55%。

面对上述几乎不可逆的产业趋势,记者认为,对于通威股份而言,必须在看准的产业链环节迅速“做大”,即在规模上快速进入前十,甚至做到前列或者第一。有了规模效应,未来才会有足够的战略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你不做大,最终的结局可能只有被淘汰,被洗牌。这样的产业逻辑其实并不难理解,甚至已经是诸多光伏企业家的共识。

做大的同时,还必须“做强”!这要求光伏企业有最强执行力的团队,最好的管理,要拥有最顶尖的核心技术,要有最优的成本控制能力,最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在技术的持续优化与产品降本方面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通威近年在光伏领域做相应战略布局时,显然看到了行业发展的上述大趋势。刘汉元掌舵下的通威也深知,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和壮大,最忌讳的一点,便是战略上的摇摆和反复;阶段性战略一旦确定,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执行上更要一以贯之。

有媒体曾分析,如今的光伏行业已经告别了“激情燃烧”的时代;告别了“不按常理出牌”仅靠规模狂扩张便可赢取暴利的时代。科学管理,理性发展成为行业共识。而综合分析,有37年发展历史的通威,在光伏行业的进击,显然有清晰、理性的战略逻辑和多种强大的要素支撑,并且有其后发优势。

光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而通威具备了雄厚的技术、资本实力,其挟带大量资本进入光伏产业,能够从全方位着眼,向多个环节同步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塑造企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如今,在上游高纯晶硅领域,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形成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位列全球前三;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环节已连续三年占据全球第一;未来2——3年内,其高效电池片产能将超过30GW。而在产业链终端,通威全球首创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各大项目遍布全国。

实现稳健经营

2018年,通威股份实现营收275.35亿,同比增长5.53%;其中,农牧业务板块营收168.16亿,光伏板块102亿的营收,分别占企业总体营收比例的61.07%、37.04%。在光伏行业中,这种业务结构难有直接可比的对象。哪怕是如中环股份、保利协鑫和隆基股份、特变电工等上游几家巨头,也与其商业模式略有不同。

作为拥有多个产业链的企业,通威股份致力于农牧业务和光伏业务等两大板块,有效平抑了光伏严苛新政(如暂停地面电站、收缩分布式指标等)带来的巨大变动,以及对企业收入的冲击。

image.png

从光伏板块的业务配比来看,通威股份主要依靠的是中游电池、上游高纯晶硅等两部分来拉动业务的成长、业绩的提升。于这上述两大细分市场发力的同类企业也很少。有观察人士认为,这正是通威股份的优势与价值所在它既抓住了行业的龙头产品线,又能在中游的电池领域不断发力,且顺着单多晶并举之势快速做强,一举超越市场对手。

从经营业绩上,有对比,往往能看到差异。众所周知,过去的2018年,整个光伏行业无论在业绩层面还是资本层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